当前位置: 首页 符咒

为什么古人把“春节”叫过年?民俗专家其中细说缘由:民俗

栏目: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 时间:2022-10-18 18:34:02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春节民俗。民间习惯将春节称之为“过年”。迎接新年,跨越新旧,听起来这一说法似乎“理所应当”,可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有民俗学家指出,古时候民间所说的“春节”实际上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节气民俗。中国是农耕民族,对于辛苦劳作的农人们来说,春天是万物复苏,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关键期,因此在南北朝时期,甚至将整个春季视为“春节”。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才和西方接轨,采用阳历。可对于中国人来说,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才叫真正的“过新年”。 民俗学家指出,“年”实际上指的是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春节民俗。民间习惯将春节称之为“过年”。迎接新年,跨越新旧,听起来这一说法似乎“理所应当”,可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有民俗学家指出,古时候民间所说的“春节”实际上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节气民俗。中国是农耕民族,对于辛苦劳作的农人们来说,春天是万物复苏,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关键期,因此在南北朝时期,甚至将整个春季视为“春节”。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才和西方接轨,采用阳历。可对于中国人来说,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才叫真正的“过新年”。

民俗学家指出,“年”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年兽”民俗。每年除夕,“年”就会来到人间为非作歹。凡“年”所到之处,百草不生,一片狼藉,百姓们都十分惧怕。

年年如此,久而久之,人们就发现这种怪物害怕红色和鞭炮声民俗。之后,每到除夕之时,家家户户就挂满红布,并通过放鞭炮驱赶年兽。等到时辰一过,“年”就跑了。

展开全文

另外,春节还和古时农人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有关,可追溯至神农氏时期的“腊祭”民俗。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年,谷熟也”。甲骨文中,“年”由一“禾”一“人”构成。年本义就是丰收时节的意思。种植由人定,可天气的好坏则由天定。谷物的多少意味着年景的好坏,因为“过年”,实际上也是庆祝五谷丰登,祈求风调雨顺的重大仪式。

“年”也是时间的计量单位民俗。中国古代对时间是认识比西方早许多。早在西周时期,“年”已经从单纯的谷物成熟之义,转变成时间的计量单位了。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年”又和“春”密不可分。

我们现在仍然在使用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农耕文明民俗。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于中国古人来说意义重大,有万象更新,一元复始的吉祥之义。

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国人的重要节日,人们都十分重视春节在人一年之中意义民俗。民俗学家指出,周代的《尚书》中就指出:“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春节,是一年的开端,一个月的开端,一天的开端,是三个开端的结合,因此被称为“三朝”或者“三始”。

历经漫长的岁月,过年的目的、习俗、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期待并未改变民俗。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告别过去,迎接新年的到来吧!

参考资料:《尚书》、《说文解字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阅读:119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