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前沿】参与式设计·武汉黑箭头手绘设计考研理论分享:手绘灵符
1.发展历程
参与式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工会运动,运动为解决新技术导致工人工作权力被剥夺的问题,此时研究人员开发名为“语言游戏”的设计方法,使得研究人员和工人可以一起解决新技术造成的各种问题手绘灵符。随后,斯堪的纳维亚人发布了“斯堪的纳维亚挑战”,呼吁人们开发和使用适合时代的工业民主设计方法。19811984年北欧联盟图形研究项目中,为提高技术工作者的民主参与度,将参与式设计发展成为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并普及社会。而在美国,由于人们相对薄弱的工会概念,关注点逐渐由权利转向产品的功能,研究的规模开始缩小,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群细致的观察。1990年在西雅图召开的第一次参与式设计会议成功地吸引了众多设计界优秀大师与相关从业者参与,以此为基础大量参与式理论应运而生。而在2002年参与式设计会议中,深入探讨了设计研究的相关疑问,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该怎么开始,何是目标,运用怎样的方式和该怎么结束等。20042014年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探讨参与式设计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模式。至今,参与式设计已在教育学、建筑学、社会学、计算机等领域广泛应用,并与互联网、大数据融合创新。
2. 定义研究
参与式设计并没有准确的定义,通过梳理时间线发现设计关注点正在逐年改变,各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参与式设计也抱着不同观点手绘灵符。早期斯堪的纳维亚的参与式设计具有强烈地政治性,强调对民主的坚持、未来的探讨和知识的构建。Briefs将参与式设计描述为“与用户共同进行的系统设计”;Gregory认为参与式设计研究双方需要成为合作伙伴,在分析中共同构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共同构建变化。其核心价值在1991年里程碑式的选集《工作中的设计:计算机系统的协同设计》中得到了一致的回应,即:设计需要有充分的用户参与,由计算机系统改善工作质量,并将设计过程看作一个政治过程。
19811990年的北欧联盟图形研究和第一次参与式设计会议使得参与式设计转变为一个研究领域,关注点也由民主权力转向设计方法,研究者开始聚焦用户、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之间的关系手绘灵符。2010年的参与式设计会议,由Simonsen和Robertson编辑的手册提供了对其核心领域的介绍和参考,指出方法核心是拥有信息技术的群体在设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所以参与式设计又被视为通过设计双方的“反思行动”进行相互学习来实现参与。
从早期关注民主政治性参与发展到如今的设计研究,参与式设计所关注的要素也在随之改变,为此确定该领域中高被引、高认同度的观点进行汇总,总结归纳其研究要点手绘灵符。见表1。
通过对表1各学者观点汇总,明晰参与式设计主要关注点:(1)主体:始终强调于用户与设计师双方;(2)方式:采用共同、尊重、参与、共建、探索和相互学习等强参与性的方式进行设计;(3)对象:研究对象的转变与学者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由早期对技术方式的关注逐渐转向对用户和设计方法的关注;(4)目的:所有观点都希望让用户深入参与设计环节中,以此驱动创新手绘灵符。
以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梳理参与式设计的定义演变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参与式设计本质内涵手绘灵符。不同于早期斯堪的纳维亚以技术变革为主的民主运动,现在的参与式设计更注重用户本身以及设计方法流程。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明确基本设计关注点,总结参与式设计的研究内容,即参与式设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以研究双方共同参与,以开展强参与性设计方法为条件的互动性设计活动,在对用户的显性、隐性知识保持尊重的基础上,需要研究者与用户不断学习、保持驱动创新,共同完成设计流程。
内容来源:胡康手绘灵符,蔡文浩.参与式设计方法的分类研究及其可视化[J].包装工程,20220824网络首发.
文献用于学习分享,若不宜分享,请联系删除手绘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