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石山建新村:三座石塔见证重教民俗:魁星踢斗符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9-14分类:符咒浏览:83
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儒洪村北边的“云梯塔”魁星踢斗符。
儒符村北面被野生薜荔覆盖的魁星塔魁星踢斗符。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就地取材,由灰黑色的火山岩石块垒砌,没有勾缝,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建新村的三座五层高的魁星塔,或拙朴厚重,或修长挺立,或为绿植所覆盖,分别位于儒洪、美玉、儒符这三个自然村的北边或东北方向魁星踢斗符。魁星,也称奎星,是北斗七星中前四星的总称,为我国民间信仰中主文运的神祇,“一举夺魁”“文章魁首”等成语都与之相关。海南民俗专家蒙乐生实地踏访后认为,一个行政村有这么多的魁星塔,可见当地自古以来对文化、教育十分重视。
儒洪村北边的魁星塔最为粗犷,层级分明,每层还留出能够侧身行走的空间,爬上顶层,可以近距离看清正面石匾上楷体的“魁星”二字,背面的石匾有“云梯塔”和“文光射斗”七字,也是楷体,不由得想起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序》的“龙光射斗牛之墟”一句魁星踢斗符。可是没有看到该塔建造的年代信息。
美玉村东北方向荒地中伫立的魁星塔,比较笔挺修长,远远便可望见,可为高耸过人的茅草和丛生的荆棘所环绕,村民持刀开道后,我们方可来到塔前,只见基座之上、二层正中有一石龛,内置一彩漆老者神像,石龛外立一长方形石碑,石碑中间自上而下有“魁斗星君”四字,从抬头和落款的小字,可知该塔由当地绅士倡首,建于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魁星踢斗符。
展开全文
“云梯塔”顶层正面有“魁星”二字魁星踢斗符。
“云梯塔”顶层背面有“云梯塔”和“文光射斗”等字样魁星踢斗符。
来到儒符村之北的魁星塔下,可见整座塔体已被野生的薜荔等绿植所覆盖,好在还能看出一座石塔的形状魁星踢斗符。考虑到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制止了村民砍除绿植以露出塔体的计划。需要说明的是,此儒符非彼儒符,此石塔亦非彼石塔,石山镇的另一个儒符村归北铺村委会管辖,那里的“儒符石塔”是座佛塔,又称“涅槃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憾的是,记者在当地未能找到知晓建新村的这三座石塔更多历史过往的人士,就是石山镇、原琼山县的文献资料,甚至是介绍海南古塔的书籍,对它们也只字未提魁星踢斗符。
20年前,蒙乐生在寻访海口羊山地区的文化遗存时,就发现了儒洪村的魁星塔,还有附近马鞍岭火山口以西美贯村的魁星楼魁星踢斗符。
“从存留于羊山地区的魁星塔遗迹,足见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魁星踢斗符。”蒙乐生说,“有意思的是,石匾上的‘魁’字一般都缺一划,表示有所期待。”
相传农历七月初七是魁星的诞辰,蒙乐生还了解到,羊山尤其是石山一带的村民,过去不可在这一天为家里读书的男丁祈福,还在晚上举行为女孩“乞巧”等文娱活动魁星踢斗符。
魁星信俗
我国的魁星信俗起源于宋代民间对北斗七星的崇拜,将前四星统称为魁星,又称奎星,其中第一星为魁首,认为它们是二十八星宿中主宰文运、考运的天神魁星踢斗符。明清两代,各地纷纷建起“魁星塔”“魁星阁”“魁星楼”。
创建于317年前康熙年间的海南琼台书院内,就有一座乾隆年间增建的“奎星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魁星踢斗符。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美豪村、苍英村和儋州市中和镇也有魁星塔遗迹。(文\记者 陈耿)
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贯村的“魁星楼”魁星踢斗符。
美玉村魁星塔,基座上有一块“魁斗星君”石碑魁星踢斗符。 本版图片均由李幸璜摄
标签:魁星踢斗符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