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事

翁偶虹:高庆奎“三斩”的唱:道教斩桃花法事

栏目:法事 作者:符咒法事网 时间:2022-08-11 08:52:06
高庆奎先生 高派的唱,最适于表现激动的感情道教斩桃花法事。他的代表作刘派“三斩”——《斩马谡》、《斩子》、《斩黄袍》,孙派《逍遥津》,都有表现激情的地方,也是高派唱工最出色的地方。 【1933 年百代唱片】 高庆奎饰诸葛亮、郝寿臣饰马谡 高连奎京胡 诸葛亮:[ 西皮导板] 翻来覆去难消恨道教斩桃花法事, [ 西皮快板] 帐下跪定小王平道教斩桃花法事。 临行再三嘱咐你道教斩桃花法事, 靠山近水扎大营道教斩桃花法事, 失守了三城不打紧道教斩桃花法事, 反被司马笑山人道教斩桃花法事。 他笑我平日多谨慎

高庆奎先生

高派的唱,最适于表现激动的感情道教斩桃花法事。他的代表作刘派“三斩”——《斩马谡》、《斩子》、《斩黄袍》,孙派《逍遥津》,都有表现激情的地方,也是高派唱工最出色的地方。

【1933 年百代唱片】

高庆奎饰诸葛亮、郝寿臣饰马谡

高连奎京胡

诸葛亮:[ 西皮导板] 翻来覆去难消恨道教斩桃花法事,

[ 西皮快板] 帐下跪定小王平道教斩桃花法事。

临行再三嘱咐你道教斩桃花法事,

靠山近水扎大营道教斩桃花法事,

失守了三城不打紧道教斩桃花法事,

反被司马笑山人道教斩桃花法事。

他笑我平日多谨慎道教斩桃花法事,

交锋对垒我就错用了人道教斩桃花法事!

[ 西皮摇板] 若不是画图来得紧道教斩桃花法事,

老夫险些也被擒道教斩桃花法事!

(白)来道教斩桃花法事!

[ 西皮摇板] 将王平责打四十棍道教斩桃花法事,

展开全文

快带马谡无用的人道教斩桃花法事!

马 谡:[ 西皮快板] 忽听一声令传下道教斩桃花法事,

马谡心中似刀扎道教斩桃花法事。

不该先立军状下道教斩桃花法事,

不该山顶把营扎道教斩桃花法事。

[ 西皮摇板] 自古军令无戏耍道教斩桃花法事,

等侯丞相把令发道教斩桃花法事。

诸葛亮:[ 西皮快板] 一见马谡跪帐下道教斩桃花法事,

不由老夫咬钢牙道教斩桃花法事。

自你归顺先皇驾道教斩桃花法事,

斩关夺寨把功加道教斩桃花法事。

闲来与你常谈话道教斩桃花法事,

听你的韬略也不差道教斩桃花法事。

今日把将令当玩耍道教斩桃花法事,

失守了三城你差不差道教斩桃花法事?

马 谡:[ 西皮快板] 自从奉命领人马道教斩桃花法事,

沿山一带把营扎道教斩桃花法事。

是晚也曾看八卦道教斩桃花法事,

朱雀钩钤仔细察道教斩桃花法事。

白虎当头凶难卦道教斩桃花法事,

因此街亭失了它道教斩桃花法事。

丞相快把那令传下道教斩桃花法事,

斩了马谡正军法道教斩桃花法事。

他的《斩马谡》唱片有两段,头一段的唱词是:【西皮导板】“翻来复去难消恨”,接【快板】“帐下跪的小王平,临行再三嘱咐你,靠山近水扎大营道教斩桃花法事。失守了三城不打紧,反被司马笑山人。他笑我平日多谨慎,交锋对垒错用了人 !”底下一段是紧打慢唱:“若不是画图来得紧,老夫险些也被擒。将王平责打四十棍,快带马谡无用的人 !”开头的【导板】“翻来复去难消恨”的“翻”字,就是高音起的。“难”字拉个长腔,过渡到“恨”字又使高腔。这个高腔,比“翻”字更高,这就是所谓“楼上楼”的唱法。还有,“将王平责打四十棍”的“棍”字,也是“楼上楼”的唱法。这两句表现了诸葛亮愤怒已极的激动之情。在一般戏里,诸葛亮常常是稳重潇洒的,象这样激动的愤怒,还不多见。这出戏里的诸葛亮,悔恨自己错用了人,在险中弄险的空城计之后,愤恨王平和马谡不听他的嘱咐,感情的激动,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高派在这里用两个“楼上楼”的高腔,强烈地表现了诸葛亮的激动和愤怒。接着,他又在“责打四十棍”的“打”字上使腔,更把诸葛亮激情中的“悔”、“恨”两个字,互相交错地渲染出来,达到形象化的意境。不过这两段唱里有一个毛病。谭派在“若不是画图来得紧”下面,唱词是“定与马谡一路行”。这样承上启下,文通情顺。现在,高派唱为“老夫险些也被擒”,和上下句联起来听,就不大合乎逻辑了。

【1929 年高亭唱片】

高连奎京胡、律凤山司鼓

[ 西皮导板] 听说是老娘亲来到帐外道教斩桃花法事,

[ 西皮三眼] 杨延昭下位去迎娘来道教斩桃花法事。

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道教斩桃花法事,

[ 西皮原板] 老娘亲驾到此所为何来道教斩桃花法事?

老娘亲怒冲冲愁眉难解道教斩桃花法事,

莫不是为宗保他不肖的奴才道教斩桃花法事?

提起来把儿的肝肠气坏道教斩桃花法事,

恨不得把奴才斧劈刀开道教斩桃花法事。

儿命他领人马巡查四外道教斩桃花法事,

谁叫他穆柯寨私配裙钗道教斩桃花法事?

因此上儿将他捆绑帐外道教斩桃花法事,

问老娘儿斩他该是不该道教斩桃花法事?

娘道他年岁小孩童气概道教斩桃花法事,

[ 西皮快板] 说几个年幼人娘且听来:

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道教斩桃花法事,

石敬塘十三岁拜将登台道教斩桃花法事。

三国中小周郎名扬四海道教斩桃花法事,

七岁上学道法人称将才道教斩桃花法事。

在赤壁用火攻神鬼难解道教斩桃花法事,

烧曹兵八十万死无葬埋道教斩桃花法事。

这也是父母生非神下界道教斩桃花法事,

难道说小奴才禽兽投胎道教斩桃花法事?

同样是表现激动的感情,《辕门斩子》里的唱法,就不同了道教斩桃花法事。在《斩子》这出戏里,杨延昭从一上场起,就是带着情的。在绑起杨宗保欲斩未斩之时,忽然,他母亲佘太君来了,佘太君之来,对于杨延昭是一个压力。说服佘太君是一篇难做的文章。杨延昭自然会料到佘太君之来与斩子有关。这时候,他的感情处在矛盾之中:要想说服自己的母亲,就不能不把激动的感情暂时压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激动的感情愈想往下压,反而愈激动。要刻画这种感情,在唱法上必须刚不掩柔,柔不掩刚,这样才能把“外表是非常安静的,内心是非常波动的”意境表现出来。刘鸿声就是这样创造这段唱的,并且创造得相当好。高派基本上是学刘派的,所以唱得神完气饱。这段唱的唱词是:【西皮导板】“听说是老娘亲来到帐外”,下接【西皮慢板】“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老娘亲驾到此所为何来?”这段【导板】头一个“听”字,也是用高音起的。可是在高起之后,不是平直地发展下去。紧接着,在“老娘亲”三个字上就使了个委婉的腔,在“来到帐外”的“帐”字上,又使了个迂回的腔。而最后一个“外”字,还是用高音拔起。整个一句有刚有柔,听上去,刚不掩柔,柔不掩刚,和《斩马谡》【导板】所表现的感情就有所不同了。《斩马谡》里的诸葛亮,对王平的斥责,不必多加考虑,是开门见山的。所以,那句【导板】是高起高接,“难”字拉腔而不使腔,表现了积愤的一泻无余。杨延昭所处的特定环境与诸葛亮不同。他对于老娘之来,感到意外,必须在激动的感情中,表现思索、考虑、应付,分辩各个方面。所以,在“老娘亲”三字上,“来到帐外”的“帐“字上,用腔表现出来。【导板】下面的【慢板】,前两句用的是【娃娃调】,也是为表达这种感情而选择使用的。【娃娃调】是表现年幼儿童的腔调。这种腔调,既高亢又婉转,有时用在小生戏里,有时也用在红生戏象《华容道》、《江东桥》里,有时又用来表现疏狂人物,象《太白醉写》里的李白。表现《斩子》里的杨延昭十分激动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用【娃娃调】还是合适的。象“迎接娘来”的“来”字的腔,“躬身下拜”的“下拜”两个字的腔,真是千回百转,不可好听,而且把杨延昭强压激情、小心翼翼、希望把老娘对付过去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躬身下拜”这句里,“下”字和“拜”字运用的就是高派的“疙疸腔”。

最后一句“所为何来”的“何”字,用低音加重唱出来,不可目的性强,而且也表现了杨延昭在母亲面前小心谨慎、低声下气的探询口气道教斩桃花法事。

【1929 年高亭唱片】

高庆奎饰赵匡胤/ 高怀德

高连奎京胡、律凤山司鼓

赵匡胤:[ 西皮二六] 孤王酒醉桃花宫道教斩桃花法事,

韩素梅生来好貌容道教斩桃花法事。

寡人一见龙心宠道教斩桃花法事,

兄封国舅他妹封在桃花宫道教斩桃花法事。

内侍臣摆驾上九重道教斩桃花法事,

高怀德:(白)你来了道教斩桃花法事!

赵匡胤:[ 西皮散板] 高御亲发怒你为哪宗道教斩桃花法事?

一见人头珠泪滚道教斩桃花法事,

怎不叫孤痛伤情道教斩桃花法事?

我哭道教斩桃花法事,哭一声郑三弟,

我叫、叫、叫、叫一声郑子明道教斩桃花法事,

寡人酒醉将你斩道教斩桃花法事,

我那三弟呀道教斩桃花法事!

所谓激动的感情,并不只是愤怒道教斩桃花法事。一般生活里,喜怒哀乐都有激情。“三斩”里的《斩黄袍》那段“孤王酒醉桃花宫”,就不是愤怒的激情,而是表现赵匡胤骄纵放荡、自我陶醉的激情。这段唱词是:“孤王酒醉桃花宫,韩素梅生来好貌容。寡人一见龙心宠,兄封国舅他妹封在桃花宫。内侍臣摆驾上九重。高御亲发怒你为哪宗 ?”前四句是【二六】,“上九重”唱散,“为哪宗”一句是【散板】。这一段唱,也是刘鸿声创造的。《斩黄袍》这出戏,在刘鸿声以前,孙菊仙在“四喜班”曾经演过,还是谭鑫培给他配的高怀德。经过刘鸿声加工创造以后,这出戏的唱腔,一直是宗法刘派。高庆奎是刘派传人,唱得很真着。

全段最精采的是第六句道教斩桃花法事。“高御亲发怒你为哪宗”,前五个字直唱,用“你”字一垫:“为”字使个小腔;“哪”字突出“滑音”,拔起高音,直线发展,就把放荡的激情转而为惊讶的激情。高庆奎用充足的音量,刻画出人物的感情变化,称得上洋溢奔放、痛快淋漓。

在这段唱里,除了第一句“孤王酒醉桃花宫”是明气口以外,下面五句,仿佛都是一口气唱下来的,其实是用暗气口缓气的道教斩桃花法事。这就要谈到“偷气”、“缓气”的问题了。高庆奎学习了刘派“以腔偷气”、“以字缓气”的方法,使用得很自然。象“韩素梅生来”的“来”字,就是“以腔偷气”。“来”字的“脱落腔”,向下一脱落,似连实断,暗气口就有了,气就换了。象“兄封国舅他妹封在桃花宫”的“他”字,就是“以字缓气”。“他”字在“国舅”的“舅”字行腔后一垫,再放“妹”字。利用发音口型的变化,很符合呼吸的规律。如此一呼一吸,气就缓了。

谈到“偷气”、“缓气”,顺便再谈谈高派的“提气”与“勒气”道教斩桃花法事。在高派唱工发音方面,凡是闭口音向上挑的,都用“提气”;凡是张口音向外放的,反用勒气。这里,我只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了。象前面的那段【二六】开头的“孤王”两个字“孤”字是闭口音,又是高起,把气一提,不可字音沉重,而且字音不散;“王”字是张口音,又是直放,放出去必须把气往回一勒,才能字音不飘,而且唱得透亮。假若不把气勒住,字就飘了,音色也不透亮了。

《戏曲群星二》

“高亢嘹亮 痛快淋漓——略谈高派的唱”节选

广播出版社

1982年 8月出版

欢迎分享本文至朋友圈

文字、 音频、视频编辑:点点

终审:点点

投稿:jmbsx@163.com

阅读:147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