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人读《金刚经》之十五】舍得舍得,先舍后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布施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7-25分类:符咒浏览:65
妙行无住分第四
[ 经 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sī liang)。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fǒu)?”“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可应如所教住。”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和江华 摄
[品 读]
本品为“妙行无住分”,奥妙之行,本无住著布施。《金刚经》一品接一品都是连贯的。在上一品中,释迦牟尼谈了菩萨们怎样发心、去分别、去我执,灭度众生的问题。本品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无住布施”,二是虚空观念。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关键。
一是“无住布施”布施。服务众生、帮助众生、灭度众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首当其冲的就是布施,这里所说的布施,还不是一般的、平常的、泛泛的布施,而是“无住相布施”。在菩萨的基本修行方法即“四摄六度”(“四摄”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即“六波罗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菩萨欲成佛道的六种修行,涵容了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功德)中,布施都是NO.1,排名第一的。
展开全文
刘宿臣 供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同学要无所住地行“妙行”布施。这里的“妙行”即指布施,也就是告诉大家,布施是一种相当好、非常棒、十分妙的修行方法。老子认为“道”者“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妙行而无住,就是与道同行。古人云,“布施”者,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惙(chuò)己惠人,名之为“施”。又云,“布者,普也;施者,散也。”布即普遍,施即施舍。布施即以自己所有施舍于人。布施有三种,第一种为财布施,即以衣食财物施惠于人;第二种为法布施,即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宣讲真理,教育群众,使之觉悟;第三种为无畏布施,即以智慧善巧方便,必要时甚至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度人一切苦厄,使之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小乘佛法布施的目的,在于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以免除将来的贫困布施。大乘佛法则以布施同大慈大悲教义相结合,看作是一种修行方法,为他人造福成智,累积功德,从而获得解脱。布施和供养指同一件事,供养包含在布施中。供养是下对上、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的布施。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布施”当作“分享”的意思来理解可能更为妥帖。对于有心学习祖国优秀佛家文化的人来说,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也不要拿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认为自己总是高人一等。更不要戴有色眼睛,凭着自己的好恶去学习,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平等心去对待世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是给自己积累美德的基础,同时也是在给自己播种着福田。
和云华 摄
对于凡夫来说,布施是很难理解的,修行不是有各种招式、各种打坐、各种持咒吗?有通过施舍和分享而得到快乐、得到长进的吗?是的布施。事实就是这样。菩萨的修行方法是公诸于众的,并没有什么秘诀,他们的修行也不是依靠什么特别的招式,而是通过布施,普度众生,自利利他,获得轻安快乐和进步提升的。那么,对于菩萨们来说,是什么原理使布施成为菩萨们悟道成佛的必由之路呢?这就好比打坐能够让我们平息心念,调整身体,达到禅定什么的,这里面有很完整的逻辑联系和可操作性,并且能够从身体上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所以,对于凡夫而言,一般的修行方法是很容易理解的布施。可在菩萨的进阶修行中,似乎不太容易理解布施这种修行方法。因为凡夫很难看到通过布施来促使自己长进的直接证据。它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菩萨们通过布施,使众生灭度,众生解脱,从而自身获得无量的福德,加上无住的智慧,日积月累,等到“福慧”二资粮(丽江著名的“福慧路”,其地名的来源是否与此相关,有关人士可以好好考究一下)准备充足后,菩萨就不知不觉进阶成佛了。
赵丹莹 摄
舍得舍得,先舍后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布施。可见布施的确是一种利人利己(主观上为利益众生,客观上也成就自己)的好法门,这可是一桩低投入高回报的很划算的生意哟!布施对于菩萨们来说,既然是一种妙法,当然就有注意事项了,注意事项就是一句话: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并且只有这样布施,才能使布施的作用进一步放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如果菩萨执著于布施的回报的话,那就会“不进反退”,连菩萨都混不成了。
“复次”是连接前后文的关联词,表示“接着说”,再说布施。“法”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包括已经认识的,也包括尚未认识的。“于意云何”的意思是“你认为如何?”或“你意下如何?”眼所见为色,耳所闻为声,鼻所嗅为香,舌所尝为味,身所觉为触,意所想为法。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财、色、名、食、睡为“五欲”,合称为“五欲六尘”。
赵丽军 摄
专栏作者:玉龙县政协 余建洋
主办单位:玉龙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罗丽霞
终审:和云霞
标签:布施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