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系列3:行布施,多获福:布施
佛在《四十二章经》第十章“喜施获福”中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布施。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教的六波罗密把布施置于首位,布施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布施。财施是人最容易做得到的,且财施并不在于我们一定要施多少的金钱,它是依个人能力奉行的;法施则是让没有认知真理的人去体悟智慧的妙悦,其功德最大;而无畏施,则非常人所能及,那要求有一种为法献身舍生的精神,如佛陀舍身喂虎、割肉喂鹰、舍命救灾,常啼菩萨卖身肉送礼;转轮圣王以身命供养法宝;须提罗王以眼布施等等。
生活中每当我们说起布施,大家好像认为那只是佛教徒应当去做的事,其实不然,生活在世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施行布施布施。比如我们走在街头看到孤苦穷困的人,施他以餐食钱物:我们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给残疾人基金会、国际红十字会……捐出自己的书本、衣物、钱款……;我们节约水、电、纸张、粮食……;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自己不作恶且帮助他人止恶……很多日常中的看似简单的小事,只要我们施以援手,或者顺手做了,使其得到帮助和爱护,那就是布施,是并非只有到寺院里投钱入功德箱才能得到福报。
说到法施,寺院里经常印送很多经文赠送结缘人,为的是让更多大众能够受到法雨的恩惠,让更多的受众能领悟到佛在世间的真义布施。所以我们可以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取出一些钱来,捐助印刊,或者,向大众广为传播你手中的经论,使他们有机缘目睹、听闻佛法,增加善的根性,减少恶的倾向。
人并非一世都会顺风得意,天灾人祸的事情往往都是始料难及的,尽管你今日是个百万富翁或达官要人,可是股市的变化可以让你惨遭破产,官场的风云会让你两手空空布施。今天高高在上,明日就可能一无所有,所以就要在自己有能力布施的时候,积极的施行布施,因为那福德可能在明日或将来落到你和你的后人身上,可以解你一时的燃眉之急,可以助你的后人免除失学之苦或在困苦中得到捐助……世事总是无常的,我们如果能得意,就必定会有失意,不妨以未雨绸缪的心态,以佛心来恩德众生,众生中必然已经包括了你自己和你的后人。
而当沙门问佛: “这样的福报会有尽头吗布施?”
佛说:“布施的福报有如一只火炬被成千上百的人分别取了火种,并用这火种去做饭和除去黑暗,而火炬还是像原来那样明亮,不曾因此而减少或者消失了光明布施。”
所以最后佛下结论说:“福报,也如同这火炬一样布施。”
一个人做善事布施,行布施,就如同把福报的种子种到地里去了,那么经过雨水的滋润,阳光的照耀,和风的吹抚,怎么会没有满仓的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