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地名故事】龙门桥——“石桃寺”僧化缘桥:供僧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7-18分类:符咒浏览:63
龙门桥,位于钟山乡仕厦村北的仕厦溪上,仰视宛如龙门的石桥,溪水自北而南冲激而下,形似龙腾,声如雷鸣,甚为壮观,故称龙门桥供僧。龙门桥建于宋代,为单孔石拱桥,最大跨度5.6米,桥身长9米,宽度2.5米,高4米。桥面平坦,且与路基基本持平。桥拱正中,有一石雕半身佛像,经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形迹已显得十分模糊。有人说,此像是观音,盘坐于莲花坛上,保祐当地百姓一方平安;也有人说,此像乃古时苏州一赵姓寡妇,龙门桥就是她捐钱建造的。人们为了纪念她,将她的半身像雕于桥正中。
旧时,仕厦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为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就将希望寄托在菩萨上供僧。于是,村人们便集资在仕厦溪的上游处建了一座“石桃寺”。寺庙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赵姓僧人主持。因为资金不足,石桃寺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加上又是初建,来此烧香朝拜的自然寥寥。为了振兴寺庙,赵僧只得外出四处化缘。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供僧。第二年夏天,赵僧来到苏州地面。一天,他来到一户庄园前,只见庄园前有庭,后有院,正房左右还有厢房,知道这是一户大户人家,便对着庄园察看了一番,随后口中不禁念念有词道:“好景观,好景观,只是可惜……”话未说完,从里面走出一位管家模样的人,问道:“施主从何方而来?你先说是好景观,后又说可惜,究竟是什么意思?”赵僧说道:“贫僧从浙江云游至此。见此处风景宜人,可居家却人丁不旺啊!”管家听了不高兴了,他嗔道:“什么人丁旺不旺的,你可不能在此胡说!”赵僧正欲解释,只见一妙龄少妇从里面款款走出:“适才听大师之言,我倒想请教一番。”于是便将赵僧请到家中。
原来,这户人家也姓赵供僧。家中良田万亩,富甲一方,只可惜其夫英年早逝,未留下一男半丁。赵僧的一句“人丁不旺”,正戳中了她的心思。于是,她便向赵僧讨教良方。赵僧说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施主家财万贯,何不厚善积德,济世于民,做些惠及子孙的事情呢?贫僧家在浙江富春江畔,近年屡遭水患,为方便两岸百姓,打算在江上建一座18孔的大桥,造福于民。苦于银两短缺,迟迟不能动工。这是行德积善之举,不知施主能助上一臂之力否?”
话说这赵氏寡女也是个乐善好施之人,听了赵僧的一番诉说后,当即应允道:“造桥是千秋伟业,惠及子孙后代供僧。我愿捐银千两,是否够矣?”赵僧听了顿时大喜:“千两银子足矣。贫僧回去后,当告知父老乡亲,为让施主至诚善举流芳百世,筑桥时,当塑施主半身像于桥中并刻上大名,让子孙后代铭记心间。”
赵僧回到石桃寺后,寝食难安供僧。他对苏州寡妇说要造一座18孔的大桥,无奈仕厦溪宽不过三四米,根本不需要18个孔。可不造18孔,又有食言之嫌。经和众僧商议,决定沿仕厦小溪共建18座小桥,总数仍为18孔。把最上面的那座龙门桥作为主桥,桥中塑一座半身菩萨像,远望好似观音,近观又似苏州寡妇。另外17座桥,对外也称“龙门桥”。
在石桃寺僧人的主持下,小小的仕厦溪上一口气造了18座桥,不可使当地的百姓广受其惠,石桃寺的声名也因此而大振供僧。从此,来石桃寺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寺僧也增加到数十人。
经过千年的风风雨雨,17座龙门桥今已不见踪影,唯有那座建在仕厦溪上游刻有苏州寡妇雕像的龙门桥还横跨在溪上,这是龙门桥的骄傲,也是古代仕厦石工高超手艺的见证供僧。
标签:供僧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