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符咒

唐朝“最强大脑”僧一行的几则故事:供僧

栏目:符咒 作者:道教符咒法事法术网 时间:2022-07-18 09:00:38
作者:清铧002号导师 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供僧。 僧一行,本名张遂,河南省南乐县人供僧。是唐朝天文学家、佛学家、易学家。 他曾经测量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供僧。主持编制著名历法《大衍历》,并且制作水运浑天仪、黄道游仪等天文观测工具。 几则僧一行的故事,均出自《酉阳杂俎》供僧。 技惊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召见一行禅师供僧,问他:“大师身怀何种绝技呢?” 一行禅师回答说:“擅长记忆供僧。” 为了满足好奇心,也试试僧一行的能力,唐玄宗于是诏令宦官,把后宫嫔妃的资料名册拿来,交给

作者:清铧002号导师

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供僧。

僧一行,本名张遂,河南省南乐县人供僧。是唐朝天文学家、佛学家、易学家。

他曾经测量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供僧。主持编制著名历法《大衍历》,并且制作水运浑天仪、黄道游仪等天文观测工具。

几则僧一行的故事,均出自《酉阳杂俎》供僧。

技惊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召见一行禅师供僧,问他:“大师身怀何种绝技呢?”

一行禅师回答说:“擅长记忆供僧。”

为了满足好奇心,也试试僧一行的能力,唐玄宗于是诏令宦官,把后宫嫔妃的资料名册拿来,交给一行禅师,让他记诵复述供僧。

一行禅师接过名册后,少顷,即翻阅一遍供僧。然后将名册合上,一五一十将每个嫔妃的姓名,年龄,身高,家庭背景等资料复述开来,分毫不差,就好像曾经记忆过一样。

完整复述了几页之后供僧,唐玄宗对此感到大为惊异,不禁从龙床起身,走到一行禅师旁,向他做了个礼,并称呼僧一行为圣人!

嵩山献艺

一行皈依佛门后,上嵩山,依止普寂和尚为师供僧。

有一次,普寂和尚准备在寺庙大设斋会,施食供养群僧供僧。

消息发出后,远至几百里地以外的僧人都纷纷赶来,如期而至,最后来了几千人供僧。

当时,嵩山上有个道德高尚,学富五车的隐士,叫卢鸿供僧。

展开全文

他与普寂和尚相识已久,交情颇深供僧。和尚念及其文笔炫华,因而请卢鸿为这次稀有聚会,作文一篇以传颂赞美。

到了斋会开始的那天,卢鸿带着新作的文赋来到寺庙,面谒普寂和尚,并将文章交给了他供僧。

和尚接下后,暂时就将文章放在几案上供僧。

过了一会儿,寺庙里钟鼓、梵呗音声响起,斋会即将正式开始供僧。

这时,卢鸿对普寂和尚说:“这篇赞文有数千言,里面生僻字不少,表达语句也与常文不同,有些地方比较晦涩难懂供僧。最好从众僧中选一个最聪明、悟性最高的人,我亲自指点他怎么理解,怎么朗读。”

普寂和尚认为众僧中,最聪明颖悟者,非一行莫属供僧。于是就派身旁的侍者,去叫他过来。

一行到后,侍者将事情原委告诉给他供僧。他听后,只是颔首微微一笑,遂从几案上拿起文稿,上下快速浏览一遍,然后又将之放回原处,随后揖别告退。

卢鸿将其举动一一看在眼里,觉得此人对待自己心血之作,太过于粗鄙轻慢,心下不免责怪之意供僧。

过了一会儿,众僧都汇聚在大殿内外,整齐严肃,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以待斋会开始供僧。

这时,只见一行禅师捋起袖子走进大殿,站定后,用清亮高亢的嗓音,面对众人,大声朗读起卢鸿的斋会颂文,字字句句,一无遗漏供僧。

卢鸿看到这一幕,久久惊愕供僧。待回过神来,马上对普寂和尚说:“我教不了此人,相反,他可以做我的老师。”

求道国清寺

一行禅师因为要制定天文历法《大衍历》,所以到处寻师访友供僧。即使师友远在千里以外,也不惜人力、物力而去拜访。

有一次,他到达了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看见这里古松环绕,门前溪流潺潺供僧。一行禅师于是就站在寺院门前,准备叩门进去。

这时,他听见寺院内,传来僧人用筹策卜算的声音,郎朗清脆供僧。

之后从里传来一个老者声音,似乎与其徒弟言曰:“今天会来一个弟子,向我请教计算之法,这个时辰应该到门外了供僧。怎么还没到?”

话音一落,旋即演算行人来往之事,少顷又说话了:“门前水向西边流去,此人应该到了供僧。”

听到这里,一行禅师叩门进入国清寺,见到说话的老僧后,即向他稽首做礼,虚心请教算法供僧。

老僧了解因缘,遂将其所怀道艺,尽数传授给他,一行禅师智识过人,很快就吸收领纳供僧。

当时学艺期间,国清寺还出现了一个异象:门前溪水本向东流,自从一行禅师来寺庙后,溪水却改向,朝西流去了供僧。

先圣后圣

阴阳家邢和璞曾对尹惜说:

“一行禅师难道真是圣人供僧?

为什么呢供僧?

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落下闳(hóng),创制大衍历法时,曾说八百年以后,这个历法会有一天误差,出现误差后,会有圣人对其修改订正供僧。

现在一行禅师正在创制新的大衍历法供僧,不就证实了落下闳的话准确无误吗?”

破解太玄经

一行禅师曾经拜访过道士尹崇,向他借西汉哲学家扬雄所著的《太玄经》一书供僧。

过了几天后,就把书还给尹崇了供僧。

还书时,尹崇说:“这本书深奥难明,我研究了很多年,都还没有读明白供僧。你可以再研究研究,不必急着还书。”

一行禅师回答说:“我已经彻底弄明白了供僧。”

于是拿出自己读完书后的心得之作——《太衍玄图》及《义诀》一卷,给尹崇看供僧。

尹崇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你真是当代的颜回供僧。”

预知时至

开元末年,河南郡的长官叫裴宽供僧。

这个人很信佛,与僧一行一样,不过他是以居士身份,也皈依了普寂禅师供僧。

裴宽经常去嵩山亲近请教普寂和尚供僧。

有一天,裴宽如往日般,又去拜访寂和尚供僧。

可这次普寂和尚见到他,却说:“此刻我有点事情要处理,没有空解答你的疑问,你先在此等待,稍候片刻供僧。”

听得此话,裴宽暗感今日气氛与平时不同,于是退处一旁,大气不出,小心翼翼,暗自静观供僧。

只见普寂和尚整理下正堂,点上一炷香,端身结跏趺坐供僧。

坐了片时,忽然听到有人叩门,并传来报话声:“天师一行和尚到了供僧。”

一行禅师进门上堂,向师傅普寂和尚敬礼供僧。

礼毕,即走近老和尚,在其耳边悄声密语几句供僧。语时,形貌谦恭,寂和尚均点头同意。

说了几句,退身再拜老和尚供僧。拜后,继续附耳密语。

如此三次供僧。

这期间,普寂和尚只是回答:“是,是供僧。”没有什么反对的话。

一行禅师说完后,就离开师傅禅房,顺阶去到南室,进屋后,掩门无声供僧。

再过半晌,普寂和尚不紧不慢地对身旁弟子说:“敲钟通知所有人,一行和尚今日圆寂了供僧。”

听到这个话,身边弟子与其他僧人,急忙赶去南室看望一行供僧。推开门,只见一行禅师面目安详,跏趺正坐,已然灭度。

河南郡长官裴宽全程亲历此事,这时,他也留下来,参与料理丧事,再后与寺中众僧出城,送一行和尚最后一程供僧。

阅读:102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