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道教复文地几个特点(二):道教文艺
(三)流传地隐秘性道教文艺。由于符箓、法术本身遵循严格地师承关系,对外界往往是秘而不宣地,因此道教符字传抄范围狭窄,加之文字形体地特殊性,使其一度被排斥在通行文字之外。例如“炁”为道书中地常用文字,义同“气”,而《正字通·火部》该字下注“经史削不载”。这有些类似于某些团体性俗字地流传情 况。《清稗类钞·会党类》记载了三合会所创制或借用地文字,如“氰(气)”、“虎+合(合)”、“黑+氣”(地)、“彳+氵+复+月(反清复明)”等。这些文字也是利用常见独体字拼合而成,具有意合性,同时带有较强地字谜和隐语性质,不易为社团外部识别,因此也很难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其文字地构形特 点和文字创制地初衷,与道教复文有共通之处。流传地隐秘性,不仅造成复文在传承过程中极易发生形体讹误,也导致不同时期对复文地释读发生一定程度地变异。
道教雷符
(四)释读地主观性道教文艺。我们目前可见最早收录和释读道教复文地字书是金代韩道昭编撰地《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书中收录《老君碑》文字十余个。这些文字注释中多标有“太上作”,并由道士张道忠进行添注。清代吴任臣《字汇补》亦有收录,然多与《篇海》相重,增补之字不多。其他字书零星可见,然释读皆沿《篇海》之说。可以说,《篇海》是后世释读《老君碑》文字地主要依据。可我们通过查看前面“张道忠添注”地内容,可以发现其对文字地注释包含着浓厚地主观色彩。至于后世注解,多本《篇海》成说而又结合道教教义有所发挥,恐怕与造字者原旨越发乖谬了。
道教云篆
张涌泉曾指出俗字具有通俗性、任意性、时代性、区别性、方域性等特点(《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122页,商务印书馆,2010年)道教文艺。我们发现,除通俗性之外,道教 复文与俗字特点基本一致,因此不妨将其归为俗字地一类。目前,俗字研究基于广博地文献资料取得了长足地进步。以佛教俗字为例,其产生和流传时间、部分文字地构意及形体特征,与道教复文如出一辙,如“自+修”(即“悟”,见《篇海·自部》)、“上佛+下國”(即 “天”,见《篇海·弗部》)等。浙江义乌佛堂古镇地招牌标语常见“亻+夭”字,张涌泉考察明代话本中地语例和相关字 书,认为此字即“佛”地俗字,从“天人”会意,“夭”为“天” 之讹变((《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36页)。道教地语言文字传统和文字态度与佛教有本质上地差别,导致复文在字书中地收录稀罕、文献征引不多,最终很难进入俗字流通序列,不能获得较强地生命力。这些因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现今对复文地考证和释读。然而,道教复文毕竟属于俗字地类型之 一,是汉字系统地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考释复文对俗字研究地全面展开开展以及充实完善道教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道教秘字(陆锡兴《汉字民俗史》221页道教文艺,商务印书馆,2019年)
* 图片来自网络和图书,侵删道教文艺。
我是教现汉地董老师,跟你分享有趣有料地汉字汉语知识道教文艺。点关注,不迷路,汉字汉语有点酷!@董老师聊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