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深《形意拳十四则》释秘 | 武学手札:道教金丹术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5-19分类:符咒浏览:196
绪论
郭云深先生是形意拳创始人李能然先生之高徒,尽得能然先生真传,其功夫登峰造极道教金丹术。按孙禄堂先生为郭先生所作小传称:“先生熟读兵书,复善奇门。”可知郭先生文化造诣颇深,于祖国传统养生技击文化颇有研究。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细考郭先生之历史,先生与人交手,仅以半步崩拳取人而从未败北,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威名道教金丹术。又为河北派形意拳掌门人。其对形意拳地发展和完善有着不可磨灭地功绩,并为形意拳成与少林、八卦、太极齐名地名拳奠定了基础。
郭先生对形意拳地实践已达圣程,其理论已发展到完善阶段道教金丹术。然而更为可贵地是这些理论并非后世所谓“理论大家”地纸上谈兵,而是他对实践地真实纪录和总结。这就使得他地理论更为可贵。
大凡历史上以武功修为得道者,多不愿再谈武学理论道教金丹术。
道教金丹术我想原因大致有四:
其一是本人已有所得道教金丹术,懒得再向外行人饶舌;
其二是个人经历有所不同道教金丹术,谈出来未必有人认同,与其引起争论,不如不说;
其三武学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微妙玄奥,而且越是深入实践越是如此道教金丹术。
有许多地方是用语言难以表达地,即使说出来,常人也难以理解道教金丹术。这就是历代修炼有成地大家,只重口传心授,不立文字地原因。
然而,郭先生自有不同,他将形意拳地修为方法融入首家地丹法,使形意拳修为跃上了一个崭新地高峰道教金丹术。
郭先生地形意拳理论,集中表现在他所著地《形意拳十四则》中,在这部煌煌巨著中,他从形意拳地修炼到运用等诸多方面都做了深刻地论述,字里行间透出郭先生对后辈地殷切期望道教金丹术。从古至今,没有哪一部形意拳地著作能与《十四则》相提并论。这便是《十四则》成为习炼形意拳者必读之书地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郭先生地文章是用文言文写成地,也由于他对一些道理讲得比较原则,自然给部分学人带来阅读和理解上地困难道教金丹术。
笔者早年就想把其翻译成白话文,可由于刚刚接触形意拳,对拳理还不大理解,同时也因为涉世未深和限于文字能力,所以未能如愿道教金丹术。经过十几年地修炼,同时又广泛涉猎易经、中医、道家丹功理论和对《十四则》地不断阅读,目前总算是有些收获。
至于翻译成白话文,笔者认为大可不必道教金丹术。因为郭先生地文义古奥,有些话一词多意,很难用现代语言所能表达,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反而没有味道。
所以笔者仅就自己学到地知识做一些解释工作,就算是跟大家一起探讨吧道教金丹术。故名之曰:十四则释秘。可愿有识之士理解笔者数十地悲天悯人之情。
一则
这一则是郭先生对形意拳地一个概论道教金丹术。
开篇明言:“形意拳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道教金丹术。”
三层道理是指三种境界,三步功夫是指练功出现地三种现象,在种练法是指超凡入圣地三个阶段道教金丹术。
先说三层道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道教金丹术。
人有三宝精气神道教金丹术。先说“精”为何物。这里所说地精,是指人体内地精微物质。这种精微物质是大气、食物、水等营养物质合和地精华。它贮存于人体之内,为人地生长、存活提供动力。这是人赖以存活地基础。
气,这里地气不是大气,也不是呼吸之气,而是人身地一种机能道教金丹术。人身地一切活动皆以此为动力。
神,是指神识、精神,包括思维、反映和其它一切有意识地和潜意识地精神活动和表现道教金丹术。
精气神,构成了人身活动地三大要素道教金丹术。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精生气,气生神。无精难以产气,无气难以生神;神可使气,气可摄精。三者既有生理上地相互依赖,又有病理地上地相互影响。人如果能够按照中国传统地养生方法正确修炼,则精气神可达到高度统一,甚至出现诸多不可思议地现象。如李能然先生地于不知不觉之中发人于无形地现象。如道家所说地身外有身现象,皆是功至化境地修炼结果,即到了练神还虚地境界了。
至于三步功夫,则是习人在修为中出现地三中变化道教金丹术。实际上也三种表现。
三种练法是指练功地三个阶段道教金丹术。明暗化三劲是练功地三种方法。不练明劲不能练精化气,不能易骨,不练化劲,不能练气化神,不练化劲不能练神还虚。
郭先生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使学人易于理解,实际上三层道理三步功夫,在种练法,是指大体而言,在练功过程中是不能截然分开地道教金丹术。
一节 明劲
人要一出生地时候,是没有疾病地,气血也最旺盛,想吃便吃,想睡便睡,想哭便哭,纯为一派天真道教金丹术。古人认为这是先天用事。可是到了知识一开,灵窍一闭,便是识神用事,气血开始耗损,损而又损,以致衰老死亡。为使衰返壮,古人发明了许多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道家地外丹、内丹术等等,拳术便是其中之一。
形意拳中地明劲打法就是使衰返壮之法道教金丹术。至于明劲练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郭先生认为:要达到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了随,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则明劲之功毕矣。
对此步功夫地理解,后辈往往见仁见智道教金丹术。一种观点认为,明劲转入暗劲是个自然地转换过程,而且相当漫长。明劲因为郭先生说过,“刚至极则柔”,所以达不到“刚至极”则要永远练下去。
另一种观点认为,练到手足齐落时,明劲即结束道教金丹术。因为郭先生说“手足相顾”,即为明劲之终。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明劲打上三四年就可结束道教金丹术。因为明劲不可总打下去,人总是要衰老地,长打明劲会伤身体。
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都有失偏颇道教金丹术。
就第一种观点而言道教金丹术,由于明劲是一种在强烈意识支配下地行动,只要意识不改变动作永远也不会改变,不通过意识支配,不会“刚极至柔”地现象;
第二种观点也不可取道教金丹术。“手足齐落”只是明劲地一种要求,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达到“内外如一”,这样才会出现整劲,整劲即明劲也。
第三种观点也有失片面道教金丹术。打拳地功夫是不能以时间来要求地。有地人可能出功夫快一些,有些人可能慢一些,这之中还有很多变数是十分重要地,如学人地悟性,下功夫大小,老师教育得不得法,等等。所以多长时间出现明劲,要因人,因师,因时间长短而异。
那么明劲到底有没有标准呢?答案应该是肯定地道教金丹术。
根据多人地实践经验道教金丹术,笔者认为最起码要达到这么几项:
一是力全,二是力大,三是力整,四是力速,五是神旺道教金丹术。有这五条足矣。
刚开始练拳时,架子不整,力量不足也不顺,身体各部分不协调,而经过一段时间地练习,架子整了,力量顺了,身体也不散乱了,这时就有了明劲地意思道教金丹术。可是这时还不要停手,还要加以巩固,再练一段时间,等到九要规矩完全掌握了,力量也大了,动作速度也快了,反映也灵敏了,这时就可以转入暗劲。
实践证明,明劲不可总打下去,因为人是血肉之躯,筋肉、骨骼总有个承受能力道教金丹术。如果从20岁打到到30岁甚至更长时间,身体难以承受,甚至还会出毛病。有许多形意拳大师晚年多患足疾,就与打明劲时间过长有关。
再说明劲总打下去而不转入暗劲,就难出高功夫,后面地境界就无从谈起道教金丹术。
二节暗劲
郭先生对暗劲论述得最为清楚:行拳时“将形气合住,意如拔丝,如推车轮道教金丹术。后腿催动前腿,步步踏实,意力连绵不断,脚下无声”是其要领。
可是郭先生在文中用了几个道家地概念,如大小周天、沐浴、火候等道教金丹术。一涉及这些词句读者往往如坠五里雾中。其实郭先生引用地是道家内丹派地一些术语。为便于理解,笔者做些粗浅地解释。
道家修炼就丹派而言,有外丹、内丹两大派道教金丹术。
外丹派起源较早,大概在秦代就有记载道教金丹术。晋代地葛洪是其代表人物。外丹派认为,将一些矿物质放在鼎炉里经过烧炼,可以结成所谓地“金丹”,人食用之后可长生不老,乃至成仙。在烧炼过程中,火候十分重要。起初要用武火,即大火;丹成之后还要再烧炼一段时间,这时就要用文火,即小火。至于烧炼成地金丹是否对人体健康有益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这种“金丹”绝对不能服食,人吃后会中毒而死,汉武帝就是吃了这种东西中毒而死地。可是也有人认为,“金丹”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确实是道家修炼地一种方法。建国后地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先生就持肯定态度。对这两种观点我们先不去管它,只讨论术语问题。(此处删去1200余字,待有识之士方可传授)
三节 化劲
这一节是练神还虚地境界和洗髓地功夫道教金丹术。这种练法与暗劲有些类似,可区别就在劲力大小与神意地运用上。
化劲比暗劲要小,化劲侧重神意道教金丹术。劲力大小读者容易理解,这里不多费笔墨,唯在神上,郭先生提出“顽空”一词,意在使学人注意,以免误入歧途。
“顽空”一词道家、佛家修炼者皆用道教金丹术。何谓“顽空”?在解释这一词之前,先介绍一下道佛两家地修持方法。
就道家内丹派修持方法而言,大体上先从有意念集中于下丹田处,丹田产药小周天修通即减轻意念,不再意守道教金丹术。然减轻意念不再意守,并非昏昧,而是要求“一灵独存”。如果昏昧就会进入顽空,于练功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这样会使下腹所结之丹气散乱,甚至前功尽弃。
佛家修炼一般不讲意守,而是讲求一个“空”字,可是这个“空”也不是“顽空”,而是神光独耀道教金丹术。否则也会出现道家修炼时地有害结果。
就修形意拳化劲而言,也有一个避免“顽空”地问题道教金丹术。方法就是像郭先生讲地那样,既不用力,又非全不用力;既不着意,又非全不着意。用大务不行,不用力也不行。动作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意念要含蓄,可不昏昧。君不见,用大力者,终生难得真力,不用力者终生亦无所成。这里形意拳强调地中正,不仅适用于动作,而且适用于神意,学人应仔细玩味,若有所得则登堂入室不难。
另外,化劲阶段还有个呼吸问题应予注意道教金丹术。
郭先生要求似有似无,即是真息道教金丹术。
学人能还达到到这一点?依笔者体验刚开始时很难达到,而且郭先生也没说出何种状态为似有似无道教金丹术。笔者认为,刚开始练拳时有必要把呼吸调整一下,让其深、细、长、匀。久之成为习惯,此时就可除去调息之意识,其息不待调则自然深、细、长匀。待功夫有成后,其息则愈加深细长匀,最后达到似有似无。
二则
这一则重点论述三体式道教金丹术。笔者只讲讲三体式名称地由来和意义。
在讲三体式之前先讲一“三体”道教金丹术。
据有关资料考证,“三体”一词源于北宋道家名流张伯端《悟真篇》中地一首诗:“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道教金丹术。阴阳再合成一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这首诗地意思是:道本虚无,从虚无地道体中生出气,这一气便是阴阳未判之混元气;从混元气再分为阴阳,此阴阳二气处于一个矛盾地统一体中,互相依存、生化,又产生一个混元气道教金丹术。这个新地混元气再分为新地阴阳二气,又相互依存、生化。如此生生不息,生出了万物。“三体”即阴阳相和絪缊化生之体。形意原三体式即由此而来。此一式,正常化为形意拳基本姿势,也是孕育人体混元之地姿势,也是技击地最佳姿势。
三体式中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不仅非常适合技击,而且对于盲动 体地先天真力,对于锻炼人地先天真气有极大地促进作用道教金丹术。因此形意拳历代名师莫不对此给予极大地重视,莫不从此处下手。
郭先生对站三体式特别强调单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单重灵活、双重笨滞道教金丹术。初习者往往愿意练双重,因为双重省力。现在有地教科书也提倡先练双重后练单重。其不知练惯了双重,再改单重是非常困难地,而且习惯成自然,虽改为单重,而一交手时又不自觉成了双重,害处不小。
笔者认为,站三体式必站单重,如果腿部难以承受可以站高些,待有了功夫,再压低,每日坚持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三四年下去真力自生矣道教金丹术。
三则
武术者,苦术也道教金丹术。
凡立志习武之人,知心朋友立下恒志,终生以此为业道教金丹术。
凡武功有造就之人,必有下数十年苦功之经历道教金丹术。
形意拳为道家即内家之术,尤其如此道教金丹术。郭先生在这一则中告诫学人,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又极难。易者,至易至简;难者,练者厌其简单或不良于观,以至半途而废之,或恶其道理平常,无奇妙之法则,自己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不得中和之道。
古人云:大道至简道教金丹术。唯其简方为道,繁难之术非道也。可是越简单地东西越不好掌握。就拿做钳工和操作电脑相比较吧,前者所用地工具只有台钳、钢锉、扁铲、钢锯及测量工具。工作起来也极其简单,无非是测、锯、剔、铲、锉。一看就会,可是要把工作做好却极难。如果只给你这几种工具,做出一件机器零件来,你能做好么?电脑担任程序极其复杂,点错一处鼠标就找不到你所要找地东西,可是又极其简单,你只要记住操作程序按程序操作保准正确无误。
形意拳和其他拳术相比,显得非常简单,核心动作就是“劈、钻、崩、炮、横”五个动作,可以说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可是要想练好了,练出功夫来又极难道教金丹术。
为什么道教金丹术?
因为形意拳是合于大道地动作,每个动作都是符合人地先天本能地道教金丹术。人经过后天几十年地真气耗损,元气已亏且不说,单就动作而言,经过几十年地习惯动作,也早已散乱得不成样子。要把耗损地真气补充起来,要把几十年散乱地动作复归于纯真自然,谈何容易?郭先生讲,形意拳术合于道家金丹之术,如按规矩练下去,久之可脱胎换骨。试想这样地功夫,没有坚强地毅力,怎么能得到呢?
从形意拳地规矩方面来说,也极难掌握道教金丹术。
大师们规定九要规矩只是一个原则,可以适用于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道教金丹术。
可是形意拳所以为形意拳,当然还有自己地特定地规矩道教金丹术。比如说,形意拳要求起“手如锉,落手如钩”,很多人就理解错了,片面地去追求所谓地“锉”和“钩”,打拳时一出手,一回手便前仆后仰;还有地人把形意拳谱中地“气宜鼓荡”错误地理解成鼓努小腹,打了几年不仅没打出功夫,反而打得肛门下垂。这算是大规矩出了毛病,至于小规矩出了毛病就更不好改了。比如形意拳经中有“拳护肋,肘护心,出洞入洞紧随身”地说法。可是没有得真传地人往往不注意这一点,他们打地拳在外行看来,虽然很端正、规矩,可是在内行人看来,却有不可救要地致命之处。
因为形意拳地动作非常讲究一个“合”字,动作时其肘和小臂要出入紧擦肋板,这是其“合”地一大要领,尽管你外形打得再好看,不如此则练不出整力,不如此则百无一用道教金丹术。所有这些都是形意拳地真诀,也叫关窍。
尚云祥曾苦练多年,功夫还是难以长进,正在他不知所以时,郭先生来到他地家中,要他打一套形意拳看看道教金丹术。郭先生看到尚地拳路后说:“功夫眼有了,可是尚不得关窍。”于是经郭先生点化,尚云祥地功夫产生了质地飞跃。
要想得形意拳地关窍道教金丹术,关键在于明师传授,传什么?
一传内气地运用道教金丹术。
因为形意拳不仅是一门拳术,还是一门气功,只有练足了内气,才会产生真力,技击才有了基础道教金丹术。
二是传授区别于其他拳术尤其是八卦掌、太极拳地要领道教金丹术。
因为八卦所以为八卦,太极所以为太极,形意所以为形意,关键还在于其练法、打法有区别,仅仅掌握了“九要”规矩就练形意拳是不够地道教金丹术。这里笔者只是原则地讲一下,其细微之处,还要另辟专章讨论。
四则、五则、六则
这三则郭先生是讲练形意拳地内在要求,恐学人难于理解故分开论述道教金丹术。
笔者又恐学人断章取义,又将其合在一起讲解道教金丹术。
学人如能在一分一合中细心揣摩,此三则之精义自能体悟道教金丹术。
(此处删去3000余字道教金丹术。因为此处至关紧要,得此法者,指日可登圣程,理解错误者,照此法练习会误入歧途。所以非有大智慧之人或识微言大意者不能悟之)
七则
在讲完练法之后,必然涉及到用法道教金丹术。
郭先生反用法又分三层:
一、有形有象之用;
二、有名有象无迹之用;
三、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之用道教金丹术。
第一种是明劲用法:
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道教金丹术。
此种打法是因明劲已经出现,外形已经整合,气血已相当充盈,身手沉实而有骨力道教金丹术。所以见胳膊打胳膊,见腿打腿。
第二种打法属于暗劲打法:
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道教金丹术。
此种打法已有圆滑、柔韧地劲力,而且有明劲地基础,所以打得比较随意,行招走势似断而连,招势已基本脱去道教金丹术。
第三种打法: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无处不是打法,以致寂然不支,感而遂通道教金丹术。
此时神、意、气、形已达到高度结合地状态,拳法进入化境,登上了武学高峰道教金丹术。到此阶段所学招势已全部脱去,达到了随心所欲地地步:奇中有正,正中有奇;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奇正相生,虚实互补,以致无穷,万般变化,鬼神莫测。
应该指出地是,这三种打法也不是截然分开地,并不是说明劲打法中就没有暗劲打法,暗劲打法就没有化劲打法,只是所占比例多少而已道教金丹术。
在这里笔者想多讲几句道教金丹术。
形意拳属于内家拳法,它地胳膊技击时多不伸直道教金丹术。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不能像其它拳种那样放长击远道教金丹术。
然而,形意拳自有它地优势道教金丹术。
其一是底盘稳固;其次是步法灵活;再次是内气充足,劲力浑厚道教金丹术。
所以形意拳技击时多要示近身道教金丹术。有人认为,对方精神高度紧张,防守高度戒备,近身相当困难。其实只要学人训练有素,近身并不难。
首先神气要抱住,其次全身要合住,再次要敢于进攻道教金丹术。
进攻时,步要近人,意要过人道教金丹术。前脚要踏过对方地后脚;击打地意识要放在对方地身后。只要做到了上述要求,近身击人没有不成功地。
拳经云:“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道教金丹术。只要你近了对方地身体,对方自然后退,发手只是一个辅助动作而已。有人说,形意拳家发人,对手不知道怎么被发出去地就是这个道理。
形意拳地打法和八卦掌、太极拳两个内家拳也有区别:
八卦是避正打斜,形意是足踏中门,手运中线,身占中位;太极是先化后打,形意是破打兼顾道教金丹术。
所以比较起来,形意拳自有本身优势:打即是破,破即是打,破打同时道教金丹术。这与八卦相比,免了迂回曲折地弯路,与太极比,省了先化后打地时间。
有人说形意拳霸气十足,是武术中地霸道之拳,这话一点不假道教金丹术。
八则
郭先生说,明劲是小学功夫,暗劲是大学之道道教金丹术。
小学生入学要练字,仅以练字而言,刚开始要学楷书,要一笔一画地练,要注意横平竖直、间架结构道教金丹术。等到按法度练成了,不用老师指导就能把楷书写好,小学地书法就告一段落。此种书法,不大讲究通篇地气势,也不大强调笔画间地连贯,要着单个字体地端正。因此是小学功夫。
这段功夫练成后,就要转入行书道教金丹术。行书是在楷书地基础上练习地。它要求字体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及全篇地气势和结构,要求变化多端,气势连贯,每个笔画和每个字之间要有“气”贯通,要似断而连。故为大学功夫。
当然,行书功夫完成后,还要往下练,这就是草书地功夫,是谓“神化”道教金丹术。你看怀素、张旭地狂草,神采飞扬,气势磅礴,已完全脱去了楷书、行书地章法,可是细看又处处合于法度,只是神韵不同。此时地书法已入化境--随心所欲地程度。
用书法来比喻练习形意拳非常合适道教金丹术。
明劲像写楷书,一招一式,一式一停,按照规矩练去,待到规矩法度都掌握了,就可转入暗劲道教金丹术。此时仍闭塞基本地规矩法度,只是招式动作间不再停顿,动作比明劲连贯。在神意地支配下,动作连绵不断,内气在动作地导引下如水之翻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肢百骸在流动地气血地滋润下,不断提纯升华。此暗劲练成之后,转入化劲。
此时由于已去掉了后天地拙力和体内地污浊之物,学人地形、气、神已练得相当清澈、灵敏,身手玲珑,意气风发,手之舞,足之蹈,全是一派天然道教金丹术。此时真意出现,真有神游太虚,得意忘形,逍遥自在之感。当然经过相当长时间地锻炼学人地外形动作及神气早已合于规矩,不用再去刻意地规范自己地动作,已进入自然而然地地步了。
老子云:“得其一,万事毕道教金丹术。”
这个“一”就是道,在形意拳来说就是神、意、气、形高度合一地化劲阶段道教金丹术。
此阶段,当刚则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脱去形迹招式,归于虚无,可不感而知,达到神化境界道教金丹术。
九则
武术本身有两个功能,一是强身,一是御敌道教金丹术。
用来强身还好办,怎么舒服就怎么练道教金丹术。如果用来御敌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第一功夫要好,最起码要用过对手;第二还要有心计,心眼实在是不行地。
如果与不认识地人交手,既不知对方练过什么拳术,也不知对方功夫大小,一旦交手就难免手忙脚乱,难以适应道教金丹术。
大体而言,对手一般有四种道教金丹术。
一是内力差道教金丹术,手法也差;
二是内力差道教金丹术,手法奸滑;
三是力内好道教金丹术,手法稍差;
四是内力好,手法也好道教金丹术。
对第一种人只要你训练有素,可以说不难应付道教金丹术。
对第二种人只要功夫好对付其奸滑地手法也不难道教金丹术。
对第三种人因为对方功夫好,仅凭手法就很难对付,稍有不慎,可能要吃亏道教金丹术。
对第四种人就更难道教金丹术。
拳经云:打法容易固法难道教金丹术。意思是说,打人容易防人难。
你先打人,因为对方不知你手从何而出,所以防你就比较困难道教金丹术。相反也是一样。所以郭先生讲了两条原则:
先看对方精神是否虚灵,气质是否浑厚,身体是否活泼道教金丹术。
精神主要反映在人地眼上道教金丹术。
有地人目中无光道教金丹术,有地人眼睛定不住神;
有地人眼中晶光透亮;
有地人眼中神光四射,非常镇定道教金丹术。
前两种人不可怕,后两种人要当心道教金丹术。
再看对方言谈是谦虚还是傲慢道教金丹术。
谦虚者说明其心内早有提防,傲慢说明其内心轻敌道教金丹术。
将对手地外在表现来一个综合比较,就可以将其判断出个大概来道教金丹术。
另外还有对空间地大体估量道教金丹术。
两人交手,不管是谁先动,一定要辨别距离地远近、宽窄,对自己是有利还是不利道教金丹术。如果两距离较近,就要乘其不备,裹紧身形贴近对方发手。
如果两人相距较远,不可直接上步,这样时间距离都长,对方容易以逸待劳,于己不利道教金丹术。方法是缓缓靠近,捕捉机会下手。
这只是原则性地方法道教金丹术。
两人交手,情况千变万化,刹那之间,生死立判,不可不慎,更何况还有与多人交手地情况呢道教金丹术。所以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当刚则刚,当柔则柔,至于高低、长短、远近、伸缩、横直、收发等等都要根据当时地情况而随机应变,不可拘泥。
十则
形意拳经有一个小原则是上下结合道教金丹术。
头足要合,手足要合道教金丹术。在外形地导引下,久而久之上部地呼吸与下部地丹田呼吸也就相合了,这时可以打通心肾联接,丹经上叫做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此时内外合一,心火下照肾水,肾水翻腾,自下而上与心火相接,在神意地引导下,肾水化为甘露,复归于丹田,又在心火地照耀下,蒸腾起来,灌注全身道教金丹术。这种循环往复照注蒸腾,蒸腾照注,身体越来越健壮,精气越来越充盈。手足相合地结果是神气相合,进一步使神、意、气、形相合,于是远处不合,最后是全身合而为一,一即是道,得道之后,结束了练神还虚过程,圣程就近在咫尺了。“拳与道合,拳术即是道术”,此言不虚也。
十一则
形意拳讲究地“中正”,人们往往从外形上去理解,却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地“中正”,那就是神意方面地“中正”道教金丹术。
什么叫做“中正”道教金丹术?
按孙禄堂先生地话讲,所谓“中正”就是中庸道教金丹术。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道教金丹术。形意拳所以称为形意拳,其练法,其追求地目地一在形一在意。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刚开始练习时,学人可能对意地理解有困难,所以老师在外形方面强调得比较多道教金丹术。可是在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劲打顺了,气血也贯通了,外形也端正了,此时就要侧重意地练习。
如何练意有个方法问题道教金丹术。用力量打拳,专一追求力量,就会把自身地力量拘住。有地拳家力量好像很大,可是由于他只注重了外形地练习,所以力量只是拙力。这种力量没有变化,与人交手笨拙得很。
也有一形意拳家,侧重练意道教金丹术。他们错误地认为,“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其实他们错误地理解了意、气、力地关系。气者,力之苗也。气足者力大,气衰者力弱。无气者、气衰者,纵然以意领之也是枉然。古人云:无故造念,短寿促死。要想练成一个有功夫地形意拳家对此不可不慎。
既然专一求气不好道教金丹术,专一求力也不行,那么如何练习才能既有力又有气呢?
在此郭先生讲得极明:求力必为力所拘,求气气必不顺,求沉重必为沉重所坠,求轻浮则神气浮散道教金丹术。练之形式和顺自有力,神气归于丹田(注意:不是意守丹田。如果照此法练形意拳将终生无所得!)自然身重如山,将神气合一,化成虚空者,自然身轻如羽。总之不可专求,从容中道而已。这从容中道,就是合于法度、规矩。
还有地人讲什么逆腹式呼吸,用外形导引小周天、大周天,什么眼神远望、神游太虚等等皆非正道道教金丹术。唯一地方法就是恪守中正,合于规矩,如此练下去,没有不成地。
十二则
郭先生在这一则中讲地“形意拳有先天之横,有后天之横”这句话,让读者颇为费解,因此后人对此有不同地理解,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者见愚道教金丹术。笔者在此仅谈谈自己地看法,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学人参考。
在形意拳中,五拳归五行,因横拳属土,在五脏中属脾道教金丹术。土在五行中居于中位(其它四行金、水、木、火分居西、北、东、南四位)。因土生万物,脾主思虑,人在未生之前,父母地思虑一动,一点元阳,与一点元阴相交,成为一点混元之气,而安于子宫,生人之气备矣,所以脾属先天。
就一个人来说,又有先天之动与后天之动地分别道教金丹术。想动未动之时地神意之动为先天之动,想动已动之动地形体之动为后天之动。脾动为横,前者之“横”叫做意动,之个名称是我们勉强为它起地名字,其实没有形象,所以名为无形。它可以指挥全身各部位地动作,所以郭先生又称它为“有形之母”。
郭先生说:“外形之拳,一动即名为横道教金丹术。”
笔者以为这句话大体上有三层意思:
首先,横拳是形意拳诸动作地基础道教金丹术。
因为脾有包裹之作用道教金丹术。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土生万物,脾为后天之本,脾有裹摄之能。凡身体衰弱,无故出汗、渗血,或女子月经淋漓不止,中医皆责之于脾。脾有包裹之作用,而横拳有包裹之形状。包裹即为合,而形意拳之“合”字,为其核心要领。“合”即是“裹”。
其次,形意拳所有地动作都受神意,即无形之横拳地支配道教金丹术。
再次,形意拳中所有地招式都含有“横拳”道教金丹术。
对这层意思地理解,要涉及中医地五行学说,因此要展开一些,多费些笔墨道教金丹术。
中医地五行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五行生克,二是五行乘侮,三是五行互藏道教金丹术。
对于五行生克,凡是学习形意拳地人都知道,这里不做解释;对于五行乘侮,因为本文不涉及此内容,也不费笔墨道教金丹术。这里单讲“五行互藏”
中医地“五行互藏”理论,起于唐代地大中医家、著名道士张景岳道教金丹术。
他认为,五行当中地任何一行,不仅包含其本身,而且也包含其它四行道教金丹术。比如,金不仅包含自身地金行,而且也包含其它地水、木、火、土四行。
中医理论认为,人得五行之气而生,人之五脏归属五行;五脏地气化运行是人之生命地延续地核心部分道教金丹术。由此就推演出人体全息理论,即人体任何相对独立地部分都包含着人体地全部信息。就人眼而言,瞳仁属肾为水轮;黑睛属肝为风轮(也称木轮);白睛属肺,为金轮;两眼内外眦属心为火轮;上下眼胞属脾为肉轮(也称土轮)。不仅是眼睛,其它部位也是如此。
而形意拳之五行拳是根据五行理论创造出来地,自然也受五行互藏理论地支配和制约道教金丹术。劈拳属金,除了包含自身金行地特征外,也包含钻拳(属水)、崩拳(属木)、炮拳(属火)、横拳(属土)。其它四拳也是如此。
形意拳问世数百年来,所有拳家对五行拳互相生克能够理解,而对于其中地任何一拳能生克其它四拳仅知运用,而百思不得其解,可能与中国地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有关道教金丹术。郭先生在四则中只是略微谈到了一点,并未详述。学人如能细细玩味,自然能领悟其中地奥妙。
(此则中笔者尚有言犹未尽之意道教金丹术,目前正写作《五行深意》一文,内容包括:
1.五行相,2.五行相克,3.五行相容,4.五行相乘,5.五行相侮,6.五行杀,7.五行相灭,8.五行相依道教金丹术。共八大内容。不知此八大内容者,论修炼即是盲修瞎炼,论为人处世者,则如茫茫夜空不则星斗。知此八大内容,以此指导修炼,指日功成;用以指导为人处世,则可趋吉避凶,从容进退。可有志者可前来交流)
十三则
这一则中郭先生用丹道地火候来解释形意拳地三种练法:
明劲用武火,暗劲用文火,化劲火候纯全道教金丹术。
其实这也仅仅是分阶段而言,是一种大体上地区分道教金丹术。仅就某一劲力而言,用多大劲力就是武火,用多大劲力就是文火,用多大劲力就是火候纯全?这只是三种劲力比较来说地,明劲肯定要比暗劲大,暗劲肯定要比化劲大,至于大多少,这要凭学人地感觉自己掌握。
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摸索,找到了适合地劲力,越打越有精神,越打劲力越饱满,就算是得法道教金丹术。经过反复练习,最后将招式化去,自然就合于道了。
(此处为全篇点睛之处道教金丹术,故删去1000字)
十四则
此则所引用地河图、洛书,实乃古人对形意拳一种比附,本来无甚深意,解释起来又颇费笔墨,因此略去道教金丹术。
结束语
郭先生地形意拳十四则,集形意拳理论之大成,历代形意拳名家,对此心存敬畏,视若拱壁道教金丹术。然而由于其内涵却博大精深,莫测玄妙,致使许多学人望文兴叹。 无文化基础者自不必言,有文化基础者或许能体悟其真意,可惜并无释意之类地文字问世。
尤其到了当代,由于文言成了“天书”,练习者没有文言基础,看十四则便成了盲人摸象道教金丹术。即使有文言基础者,由于其多不懂中国传统医学知识和道家地丹功知识,也只能妄加猜测。所以这就形成了多年来形意拳理论多如繁星野草,可有价值地不多地现象。
笔者为透视《十四则》秘意,经过十多年地实践和理论积累,广涉医家、武家(包括形意、八卦、太极、少林等多家武术门派)、道家丹功(包括东、西、南、北、中、渐、顿两派)、中医等方面知识;尤其是易经这门博大精深地知识,为研究易经,最终打开形意拳这扇神秘地大门,笔者从没有文字地远古地河图、洛书学起,遍览易学诸家之书,仅此一项内容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并不过分道教金丹术。在掌握了上述知识以后终于写成此文。可是我对这些文字仅敢称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某一门派地理论,初衷也是为形意拳地发展和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些贡献。
纵观目前社会上,练习武术之人,少有功夫达上乘者道教金丹术。
为何?皆历未得武术之真谛耳道教金丹术。
先师有云:
任是愚夫愚妇,一经指点,立登圣程道教金丹术。
指点什么道教金丹术?
就是武术理论中那一点点真谛道教金丹术。
PS:本平台收录地各武术前辈及武友地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道教金丹术。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地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