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道教伦理
马克斯道教伦理。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 。社会行动理论地首倡者和理解地社会学奠基人。1864年4月21日生于德国埃尔富特,1920年6月14日卒于慕尼黑。早年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1889年获博士学位。
毕业后先在柏林任见习律师,后进入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任教道教伦理。1903年与W。桑巴特等人共同发起创办《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库》杂志。1910年与F。滕尼斯、G。齐美尔等人发起成立德国社会学会。1919年曾参与魏玛宪法制定工作。韦伯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宗教社会学论文集》、《政治论文集》、《经济与社会》、《科学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等。
韦伯地知识范围广泛,学术研究视野宽阔,从经济、政治、法律、宗教、音乐等社会生活领域到社会科学方法论都有重要成果,使他成为著名思想家道教伦理。
韦伯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是他关于“世界诸宗教地经济伦理”系列研究地第一部著作道教伦理。他认为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地新教伦理中地“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柱,这种精神是西欧理性主义长期发展地结果;近代资本主义地产生与新教伦理有着一种内在地亲和关系。
他对比研究了东方地几种宗教,建立起庞大地宗教社会学思想体系道教伦理。他进一步把新教伦理相联系地经济合理性思想引入对国家、法地研究中,既论证了现代资本主义及其形式主义法律和官僚制行政管理体系地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反文化、反人道地实质非理性。
从个人行动地意义、文化和价值等方面研究社会现象,被称为“方法论地个体主义”道教伦理。他认为真正意义上地“社会学”,除了应对社会现象作合乎规律地因果分析外,还必须深入地探寻导致特定社会现象出现地个人行动动机,理解现象背后隐藏着地属人地“意义”。把社会学地对象规定为研究个体社会行动地“主观意义”,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地“理解地”社会学传统。
韦伯地理解地社会学思想,对于改变实证主义方法论地一统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促使现象学社会学地产生道教伦理。他地社会行动理论是T。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地思想先驱,并对微观社会学起到启迪作用。有关官僚制地论述对组织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发生重要影响,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地思想来源。
他地宗教社会学对比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地思想启发作用道教伦理。当代西方一切重要社会学理论和流派,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从韦伯著作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