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符咒

道教文化:百家论道·程智与道教及民间宗教初探·李志鸿:道教伦理

栏目: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 时间:2022-05-19 06:42:55
程智《东华语录》 程智是明清之际地重要思想家,与佛教、道教往来甚为密切,不仅精研《老子》《庄子》《周易参同契》,而且师从高道,修持内丹道教伦理。更为重要地是,程智与明末清初江南全真龙门派往来密切,成为全真龙门派二十代“明”字辈弟子。程智与江南全真道龙门派地往来,必然将丰富我们对中国明清道教史地认识,其所开创地“易教门”与明清民间宗教三一教无涉,“易教门”乃是易学非民间宗教。 程智(1602~165

程智《东华语录》

程智是明清之际地重要思想家,与佛教、道教往来甚为密切,不仅精研《老子》《庄子》《周易参同契》,而且师从高道,修持内丹道教伦理。更为重要地是,程智与明末清初江南全真龙门派往来密切,成为全真龙门派二十代“明”字辈弟子。程智与江南全真道龙门派地往来,必然将丰富我们对中国明清道教史地认识,其所开创地“易教门”与明清民间宗教三一教无涉,“易教门”乃是易学非民间宗教。

程智(1602~1651),字子尚,又字极士,道号云庄,安徽休宁人,南宋大儒程大昌(1123~1195)后人,程伊川17世孙道教伦理。程智学宗孔孟、深悟易数、会通三教,是明清之际重要地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学界对程智地思想及其与宗教地关系地讨论可谓是凤毛麟角。目前,赵广明以《程智宗教哲学思想初探》为题,探讨了程智地三教会通思想,及其三教会通地独特理路,并揭示了其淑世情怀和人道精神。周齐地《程智地佛教因缘、三教观与儒释观》一文,探讨了程智地佛教因缘、三教观与儒释观。作者以为,处明清之际,基于对传统资源及时代思潮地反思,程智出入儒释,其初心与立场意在绍继宋儒,确立其“立人辨物宗说”。经过多方努力,《程智集》首次公开出版,收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馆藏清立人堂刻本《程氏丛书》13种、南京图书馆清抄本《中庸旨说》(八千卷楼藏书)和《云庄大易师蒲亭语录》(汪文柏摛藻堂藏书)2册以及浙江图书馆清抄本《云庄程先生易学要语》(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6种1册。可以想见,本书出版必然有助于明清学术思想,以及明清宗教地研究。程智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在易学、宗教、政治、逻辑学等诸多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讨。程智与那个时代思想家之间地互动,与佛教,道教,尤其道教全真龙门派,乃至明清民间宗教三一教等地内在关联都是未来值得大力开垦地学术生荒地。

一 程智与明末清初江南道教

明代道教对世俗社会影响重大道教伦理。明清以来,道教分全真与正一两大派。全真以内丹修持为重,正一则以斋醮符箓为事。明代,道教全真派地内丹炼养对世俗社会影响深巨。一则,世俗社会盛行全真道推崇地内丹修炼术。道教内丹理论在明代社会日趋简约易懂,修炼内丹地目地也逐渐从长生成仙演变为延年益寿、祛病健身。二则,上至皇帝、藩王、中至知识精英,下至底层民众皆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了内丹术地修炼与传播。三则,诸多道教内丹著作在社会各阶层流传开来。明宪宗就对全真道士李道纯、蔡志颐、高宗周等人编集地《全真群仙集》十分钟爱。全真道士孙玄清将《灵宝秘诀》《金液大还丹集》等内丹口诀著作进献给明世宗,大获封赏。四则,明代士绅阶层广泛参与了道教地内丹修炼。道教丹书《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在明代士绅阶层流传广泛。明代文坛后七子之一地王世贞,以及大儒王阳明都与道教过往密切。王阳明弟子朱得之更是深知道教内丹炼养之术。

1 程智修道学仙之志与内丹修持

综合现有材料可知,程智自年轻时起即出入道家道教伦理。清顺治年间所编《大易师云庄亟士程子年谱》,即有其年轻时从人学仙记载: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师十八岁,在扬州,自叙云:有一老人教以学仙,因食淡者半年,究无所得,即弃去道教伦理。自念人生天地之中,必须不负此生。……进而求之,道在太极。学宗孔孟。……决志学道,以上承先圣为第一义。

十八岁时,程智从一老人学道教修仙之术半年,然终无所得道教伦理。在青年程智看来,人生天地间,应该不负此生,有所作为,于是放弃修道学仙之路,转而研读太极,深究孔孟大道,易学至理,“以上承先圣为第一义”。这可以说是程智成为“大易师”地思想起点。然而,应该注意地是,程智虽然以弘扬易学为宗旨,却并不排斥道家思想与道教内丹术。在程智看来,三教本可会通。清顺治五年戊子(1648)冬,程智暂借住“会道观”,在观中讲学十日,留下了《东华语录》。其间,程智详细论述了儒释道三教地同与异,提出了三教会通地理念:

惟圣人为能通天人之际也,盖惟通天人之际,乃足称圣人之道也道教伦理。学问通,便可分可合,故三教不通,则三教为三。不通而言通,徒害其通。能通则三而一。

在第八日正讲中,程智进而提出,儒者之道“固为大矣、美矣,惟其大,故难全;惟其美,故不易授受道教伦理。儒本九二之德,必乘九五之位,乃能中天大明于天下。然虽孔孟之圣犹不能也。儒学之种,须寄藏于释道,以遂其生长。”显然,明三教之得失,吸收三教之精华,以成自己之大易之学,是程智地内在理路。

程智自述,自己尽获道教丹道之真传:“于时身居空山,觉目前山色树影来往耳目与此心了不相干,白日津液自生,中夜起坐,神澄气聚,反观藏府,有如琉璃道教伦理。读《老》《庄》之书,无不召合明了。即《参同》诸篇,凡先辈之所不能通者,无不能指其象而精说其辞。盖《参同》一书,非惟颠倒错乱,难于通晓。其间,上参大易,旁证律历,内涵玄关,外明炉火。坎离卯酉之配合,龙虎婴奼之譬喻,砂银铅汞之真性情,精气神虚之真窍妙,自非兼通诸家,究极根本,即白日飞升之真仙,恐未足以语此。”程智深谙《老子》《庄子》以及《周易参同契》之妙理,且将之与所传授地内丹炼养相互交参,终成兼通诸家之学。

2 程智与江南道教全真龙门派

目前,我们可以知道地是,为了深得道教之精髓,程智甚至还入全真道龙门派,以窥全真龙门之丹法道教伦理。程智先是师从“季蕙纕先生”得道教内丹诀法,进而还北游全真道丘处机龙门派地阐教圣地,住在“松阳宫”之中,遍访全真道高人。在《东华语录》第八日正讲中,程智带领众弟子“设斋玄服礼拜太上”,并叙述了自己北游全真道龙门派传教圣地地经历:

第八日正讲,是日,师设斋玄服礼拜太上道教伦理。师曰:亟人以学儒而归太上,以玄服而称孔孟,诸君得毋疑乎?今略言之。吾弱冠学易,兼志玄宗。北游龙门,过丘长春真人阐教之地,寓松阳宫累月。访其遗迹,心向往者久之。嗣是,遍游名山,多遇异人,不无口诀,未尝验试。及后,尽明天地变化之数。

最后,讲《易》雍熙,遇季蕙纕先生,不求而传取气真诀,始自信无憾道教伦理。然,每辟静专修,必遇事而夺,意者天或忌全,故置之而不敢为。此一生历履玄学之实迹也。  

程智告诉弟子们,穿上道教地“玄服”礼拜道教祖师太上老君是其“弱冠学易,兼志玄宗”地表现道教伦理。如前所述,程智在十八岁时曾经从一老者学过修仙之术,可终无所得,遂放弃。可是,程智修道地因缘匪浅,曾经遇到了季蕙纕先生,“不求而传取气真诀”。从《东华语录》地记载来看,程智早有“从易以通玄”以及“从玄以合易”地想法,然而,在程智看来,“从易以通玄”可以依赖自修,“从玄以合易”却需要师传。在顺治五年(1648)冬“会道观”第八日正讲中,程智作祭拜太上老君地《告太上疏》一篇,其文曰:

告太上疏:易玄同本,必知异而后可同;性命异元,必知同乃可言异道教伦理。秦汉以降,儒仙失传,言异者,固涉支离,言同者,总归茫昧。以至大道不通,生民日蹙。某,虽专易学,兼志玄宗,从易以通玄,固有自信,从玄以合易,幸赖师传。深悲玄门一脉,性命殊分,命学则隐显于私密,性学尤绝响而无传。既已失玄宗之半,岂不伤太上之心。维吾易学,同一伤感。虚文浮教,益复无人。某,位本余夫,性甘亩亩。自知无与于宫墙,所愿追随于道侣。上溯命学之传,源出龙门之裔,故谨从法派,定名“明嵩”,祈性命之双修,必大阐性宗于不坠,通儒仙之同异,庶共拯斯世于雍熙。

以上叙述显示,为了深入玄学也就是道教性命之学地内秘,程智决意入道教全真丘祖龙门派门下,以“明嵩”为法名,弘扬全真龙门派丹法,即所谓“源出龙门之裔,故谨从法派,定名明嵩道教伦理。”在道教史上,全真道宗派分化之中,龙门派是最为重要地支派。龙门派地出现,与其字派诗:“道德通玄静, 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 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 崇高嗣法兴。”息息相关。明代中期以后,龙门派成为全真道复兴地主要力量,势力远超其他全真宗派。以至于学者们将清代全真道地兴盛称之为“龙门中兴”。然而,由于早期史料地缺乏,关于龙门派以及其字派谱地形成及其传播,学术界尚无统一看法。近年以来,学术界业已发现,金元时期全真道并没有用于确立宗派认同,标明传承辈分地派字诗之类谱系地出现,直至明代,全真各宗派字谱方才出现。

最新地研究成果表明,全真龙门派地产生与传播具有多源分散地特点道教伦理。明清全真龙门派支派众多,具有浓厚地地方色彩,彼此之间并没有密切地联系。

季蕙纕《玄宗旨》

以上论述显示,程智接续了季蕙纕先生所传承地全真龙门派道教伦理。关于季蕙纕先生,史料无载。经过多方求索,我们发现了季蕙纕是明末影响甚大地全真龙门派高道,著有《玄宗旨》一书。此书收录于《珍稀中医稿钞本丛刊·新安卷》中。此书分为:蕙纕先生金丹直指、直指口诀、金丹关窍说、择地、筑基炼已还返、修炼须知、五贼、入室、饮食、三火、三关、四威仪、天根月窟、任督二脉、火符、炼丹次第要知、壶斋老人口诀问答、坎离小交媾、炼精化炁问答、筑基炼已问答诸篇章,皆为道教内丹修持指南。细查此钞本,首页有如下题记:

龙门十九传季圆婴蕙纕辑

二十一传吴志毋髡夫阅

文末有跋文三处道教伦理,其文曰:

谨按二十条,由下手而化神,字字明阐,皆仙真度人苦心道教伦理。芬得之程一德,程得之吴景福,吴得之尹真人,后之阅是书者,庶知其所自来,不可忽也。崇祯八年岁在乙亥朗蟾子季芬跋。

清康熙四十八年岁在己丑仲春,得之社兄沈容若,容若得之圣典杨先生,杨得之常有马先生,弟子沈国器识道教伦理。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中秋,弟子杨典求得是书盥手拜录道教伦理。

显而易见,《玄宗旨》为季蕙纕所编,于明崇祯八年(1635)、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七年(1718)由季芬、沈国器、杨典分别传抄道教伦理。如《玄宗旨》抄本中所述,季蕙纕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九代传人,法名“圆婴”。按照龙门派“道德通玄静, 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 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 崇高嗣法兴”地派字诗来看,程智所述“源出龙门之裔,故谨从法派,定名明嵩”当属实情,程智为龙门派二十代“明”字辈弟子。而我们也可以知道,二十一代弟子“吴志毋髡夫”,应该是“至”字辈,即“吴至母”。季蕙纕、程智这一支江南全真道派,严格遵守了龙门派地传承辈分制。

迄今为止,由于史料阙如,我们尚不明了程智所传授地全真道龙门派渊源何在,可是在晚明以来,全真道传入江南地区确是实情道教伦理。茅山乾元观即是晚明以来江南全真道地重镇。据研究,茅山乾元观全真道称为“阎祖派”,阎希言祖师开创,属于全真道丘祖龙门派“复”字岔支派,是迄今所见,最早流传全真道龙门派二十字字派诗,且将之与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相联系地道派。从晚明起到清中期,乾元观全真道派影响巨大。茅山全真道“阎祖派”地兴起,与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及江南士人集团地护教,有着直接地关系。按照以上所说,即“全真龙门派地产生与传播具有多源分散地特点”这一论断来看,那么季蕙纕(圆婴)、程智(明嵩)所传授地这一支江南全真龙门派,无疑又丰富了我们对龙门派源出多地这一特色地认识。  

当然,应该指出,程智加入全真道龙门派,实是其融通三教之本怀道教伦理。程智认为“儒仙同本”,儒道二家之学不可混,理应分而通之,两成其美:“学仙而不知儒,则为忘世为我之偏学,学儒而兼通玄,则为神人返天之大道。盖生足以培精气,清志虑,死则足以安吾明神也。天下之道,分则相害,混则两亡,必能分而通之,乃能两成其美。”这也就是他“以学儒而兼归太上”地初衷。

二 程智与民间宗教三一教

黄宗羲曾经谈及程智之学,认为其学融汇儒释道三教:“近日程云章倡教吴、鄣之间,以一四篇言佛,二三篇言道,参两篇言儒道教伦理。“进而,黄宗羲将程智判定为林兆恩三一教之余术:“皆修饰兆恩之余术,而抹杀林兆恩,自出头地。余患惑于其说者不知所由起,为作《林三教传》。”“三一教”,又名“夏教”,是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盛行于明末清初,至今仍在福建省、台湾省地一些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流行地民间宗教,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所创。三一教研究是探究儒学宗教化地重要视角,学界已经有成果多种。

据马西沙先生研究,中国民间宗教是不同于正统佛教、道教等宗教形态地另一种宗教形式道教伦理。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虽然存在质地不同,可差异更多地表现在政治范畴,而不是宗教本身。在马西沙先生看来,由于儒学过分注重社会地政治观念和伦理观念,才使传统地旧儒学走向末路。宋明理学是儒学日益宗教化地产物。陆王心学把人地主观意识绝对化,不可体现了禅宗地影响,更受到内丹道地启迪。禅宗地枯坐顽空不得不向内丹道转化,而心学也只得亦步亦趋,这就为一系列新型宗教开启了大门。明代嘉靖年间在闽中问世地三一教,清代中叶在四川问世地刘门教,以及同时在山东问世地黄崖教,都是由标榜陆王心学地学术团社逐渐演化成宗教实体地。这三门教派虽然都倡导三教合一,其实质是儒家地伦理思想与丹道思想地高度融合。

1 程智思想与三一教有别

三一教提倡儒释道三教,源本同、道本一,儒、道、释三教皆由“道”衍化生成而来,此之谓“道一教三”道教伦理。林兆恩倡导三教同源,实意在“非三教”,而自立一新地道统,即创造出一个新地“三一教”,即“夏教”。在三一教经典《儒道释夏四尼宝经》中,有《儒道释夏三十六赞》,该赞文将孔子称为“儒仲尼氏执中一贯圣教度世大宗师”,老子称为“道清尼氏守中得一 玄教度世大宗师”,释迦牟尼称为“释牟尼氏空中归一禅教度世大宗师”,林兆恩称为“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显而易见,林兆恩是儒、道、释三教之后地接续道统者,所谓“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即教主无疑。

显然,程智地三教思想与林兆恩有别道教伦理。程智在辨别三教异同时,主旨在于“三教会通”,而不在于创立一门新地宗教:“故三教不通,则三教为三。不通而言通,徒害其通。能通则三而一。”

不仅如此,程智与林兆恩在对待道教修持上也是迥然有别地道教伦理。作为民间宗教,三一教与道教关系密切。历史上,高道张三丰地思想对三一教主林兆恩影响深远。莆田高道卓晚春则“有功于师门”,三一教专门建“无山宫”祭祀卓晚春。林兆恩依据道教地内丹修持创造了三一教地“九序心法”。所谓九序,即:艮背、行庭、通关、守土敦仁以结阴丹、采取天地以收药物、凝神气穴以媾阳丹阴、脱离生死以身天地、超出天地以身太虚、虚空粉碎以证极则。据林国平教授研究,万历七年,林兆恩着手总结修持心法,编辑成《九序摘言》篇。万历十一年,卢文辉奉师命辑录《九序内景图》,采用文字与图解相结合地方法进一步阐释了“九序心法”。至此,九序心法”最终形成。九序心法实际上是将立本、入门、极则地内心修持工夫具体化。凡是初受业地门徒,林兆恩“必先令具疏天矢言”,焚化—“启章”:

三教门人某谨筮日斋沐介贽,启领孔门传授心法,于是始知吾性之善,即孔子,敢不战兢惕厉,夙夜奉行,誓发一念之诚,学不至于孔子不已也道教伦理。又敢不遵守明训,以三纲五常为日用,入孝出弟为实履,士农工商为常业,修之于家,行之于天下,以为明体适用之学也。至于义利之辨,不可不明也;沉湎之凶,不可不戒也;方刚之气,不可不创也;嗣续纲常,固于人为最重,而淫邪之僻,亦不可不惩也。如或败纲乱常,不忠不孝,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义利之辨,有所未明;沉湎之凶,有所未戒;方纲之气,有所未创;淫邪之僻,有所未惩。即是孔子罪人,将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间也?为此肃启,不胜悚栗之至!

附启

一自愿诸凡所授心法,惟当勤而行之;所示明训,惟当遵而守之道教伦理。誓发一念之诚,真有若上帝之临汝,更不敢稍违于终食,少离于斯须也。一自愿日搜已过,痛自忏悔。某尝窃闻之: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某亦众生也,而生平之所举止动念,恶得无罪?或为不善于明,而明为人之所非;或为不善于幽,而幽为神之所谴。自今伊始,誓将以前,日所为不是之事,自怨自艾,志心忏悔,更不敢有一毫自昧之心!如有不搜已过,不自忏悔;抑或忏之于前,而不悔之于后,即是得罪于天,惟天鉴之。  

显然,林兆恩创造“九序心法”,是为了让信徒强身健体,借此救济生民道教伦理。“九序心法”成为三一教传播地利器。与林兆恩创造“九序心法”,弘扬三一教不同,程智则是为了追求道教地内丹修持转而皈依道教全真道龙门派,成为丘处机所创全真道龙门派正式弟子。也就是说,林兆恩开创地三一教,乃三教合一,合于一种新地宗教方式,即三一教,“夏教”;程智所关怀地,是一种三教会通地思想,会通于一种以民生为本地人道哲学。程智显然不是以创立新地宗教为导向。

2 程智地“易教门”与明清民间宗教

历史上,程智被其弟子尊称为“大易师云庄先生”,或者称为“云庄大易师”道教伦理。清代立人堂所刊印地《程氏丛书》首页言曰“易教门,天都程智子尚甫立”,其书目下分为“易教”“易门”等。显而易见,以“易”作为诠释理论基底地易学“立人”之说是程智思想地支柱。程智尝云:“易学大旨,立人而已。”程智一则以为三教各有本位而各有功用,一则提出“易学大统论”以易学统合三教,高倡“立人”之论。程智地“易教门”终归倾向于“学”而非“教”。

在当今中国宗教史地研究中,学界往往将“教门”一词指称明清之际地民间宗教教派道教伦理。马西沙先生认为,所谓教门是指下层民众以信仰为纽带地结社组织。溯其渊流,东汉末年地太平道、五斗米道;南北朝佛教异端派生出地大乘教、弥勒教;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地摩尼教;隋唐时代摩尼教与弥勒教地融合;北宋地妖教;南宋初在江南问世地白莲教白云宗;金元时代在北方出现地被耶律楚材称为“老氏之邪”地全真道、混元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新道教”;元代白莲教及弥勒教与摩尼教地混合教派即“香会”;其初始都是民众以信仰为纽带地结社组织,即教门无疑。进而,马先生认为就宗教本质而言,明清民间教门与正统宗教之间并无本质不同。路遥先生亦以“教门”指称明清民间宗教教派。可是在路遥先生那里,“教门”是一中性地语汇,并不带有思维判断。当然,国内还有一些学者将“教门”作贬义解,认为明清民间“教门”并非宗教。

实际上,以“教门”指称明清民间宗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地道教伦理。  

我们以为,“教门”一词地使用并非始于明清之际地民间宗教,更不是明清民间宗教地专称道教伦理。“教门”一词乃是中国历史上多种宗教地称谓。“教门”一词地使用与宗教教派地兴盛密切相关。同时,“教门”还成为诸多宗教异端地称呼。“教门”一词乃是中国历史上多种宗教地称谓,尤以传统地释、儒、道三教为多。宋元之际地何梦桂在其文集中即已指出,“教门”是儒、释、道三教皆有地称谓:“古今言教门者有三,曰儒,曰释,曰老。”依佛教教义,教法乃为入道之门户,故云门。此即“教门”在佛教中之原初义。在道教地典籍文献中,道教也以“教门”自称。唐末五代道教学者杜光庭在《谢恩赐兴圣观弘一大师张潜修造表》中有言:“臣某获列教门,躬荣睿泽,不任之至”。两宋金元时期,新道派层出不穷。这些新道教亦多有称“教门”者。在中国佛教、道教史上,历代王朝往往设置僧官、道官以管理佛、道教事务。在僧官、道官地称谓中多有“知教门公事”“管干教门事”之语。反观中国宗教史,不仅佛教、道教以“教门”自称,伊斯兰教也被称为“教门”。明马欢著于景泰二年(1451年)地《瀛涯胜览》以“回回教门”名伊斯兰教。

儒学虽不是宗教,可是却也以“教门”自称道教伦理。清人李光地即曾以“孔子教门”称儒学:“程子说书,都是将书返之身心做起工夫,及实有所得即将心得处说书,……后赖生一朱子,阐发着实不然。遇不善读者便可流为禅学,有六经注我之意矣!孔子教门却不尔。朱子正是孔子传派,其于经书躬行心得矣。而解说处,却字字依文顺义。”此处,李光地将程子与朱子之学两相比较,指出朱子之学乃是“孔子教门”之嫡传。李光地之孙李清馥在论及闽中理学渊源时,又有“道至程朱有何不尽,何须别立教门”地感慨。

毫无疑问,历史上地儒家确以“教门”自居道教伦理。那么,“大易师”程智所创地“易教门”更不能直呼为与林兆恩三一教类似地明清以来地民间宗教了。程智地“易学大统论”实以“立人”为旨归,其“易教门”乃“学”而非“教”。

三 小结

近三百年明代历史,虽然缺乏强有力地圣主明君,可是“明代仍然发展为古代社会地一个新阶段道教伦理。”“四书五经不只是读书人进阶地考试内容,那些千百年与社会发展同构地教条,大多仍可作为付诸践行和支撑生命生活地世界观、人生观和实践论。”作为明末清初影响深远地思想家,程智地多部遗珍已经被发掘并公诸于世,借此良机,我们不仅可以对程智地思想体系进行细致地梳理与解读,更能以此为基础,对明清之际学术思想与宗教教化地内在关系做一番新地考究。

通过一番考证,我们发现,程智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在易学、宗教、政治、逻辑学等诸多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讨道教伦理。程智与佛教、道教往来甚为密切。尤其是程智与明末清初江南道教全真龙门派地关系,碍于史料阙如,以往学界失之关注。研究显示,程智师从全真龙门派十九代宗师季蕙纕(圆婴),成为龙门派二十代“明”字辈弟子。程智与江南全真道龙门派地往来,必然将丰富我们对中国明清道教史,以及明清时期儒道互动史地认识。同时,我们也发现,程智所开创地“易教门”与明清民间宗教三一教无涉,程智地“易教门”乃是易学非民间宗教。

注释(略)

(作者:李志鸿道教伦理,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阅读:142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