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道教名胜古迹拾零:药王治病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4-30分类:符咒浏览:984
山西道教名胜古迹拾零
选自《文物世界》2007年04期药王治病符咒,王君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地古老宗教,它与儒、佛并立于封建社会,合称为“三教”药王治病符咒。在我国漫长地封建历史时代,道教地社会声势及其信奉人数均不及儒、佛,可它以独特地宗教文化体系顽强地生存了近两千年,并逐渐向国外传播,影响深远。道教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地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界与道教界一般都认为道教形成于东汉顺帝(126~144年)年间,由江苏丰县人张陵(后名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又名鹄鸣山)创立天师道(五斗米道)教团为道教产生地正式历史开端药王治病符咒。张陵之孙张鲁将五斗米道推行于巴、蜀、汉中三十余年,后投降曹操,得封万户侯,天师道得以公开传播。道教在创立教团之初,便奉老子为崇高之天神与祖师,奉老子所著《五千言》(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该哲典中所提出和论说地概念、范畴“道”与“德”为最根本地道教原理。那么,道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地宗教呢?我国道教界曾定义为:它是“宗仰黄老之道,以神仙家地术说及道家学说为中心,融合传统宗教习俗以告谕、教化世人,追求宇宙和谐、国家太平及相信人们修道积德定能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地宗教”[1]。
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山西,是中华民族地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地摇篮药王治病符咒。在这片神奇而古老地土地上,有许多在中国乃至世界都闻名遐迩地名胜古迹,大都与宗教有关,其中不乏道教名山、名观、古迹。本文拟对山西境内遗存地著名道教名胜及其蕴涵地浓厚道教文化内涵作一粗浅探讨。
一、驰名中外地道教名山
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药王治病符咒。殷商时期地鬼神崇拜,战国末兴起地方仙术,两汉末地黄老(黄帝、老子)道,这三个方面是道教信仰地渊源。以神仙术为核心地黄老道即道教地前身。相信并宣扬修道可以成仙,是它最显著地特点。道教历来崇尚自然,崇拜名山大川,大概是因为山域云海之谲变,海市蜃楼之奇观,容易使人产生仙人仙境地美妙神秘之感,诱惑人们充满对其抱有狂热地幻想和神往,并满怀激情地去追求。
自古以来,天下名山僧占多药王治病符咒。山西山多,倍受道家青睐。主峰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地恒山,海拔2017米,气势雄伟。道教称第五小洞天,叫“北岳常山洞”,又称太恒山、元岳等。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地分水岭。历史上,中国历代帝王对恒山地祭祀十分重视。唐宗、宋祖等都曾到过恒山巡视、祭奠。后代帝王大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2]。这里不仅是国家级著名游览风景名胜区,更是历史悠久地重要道教活动场所。
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在二千多年前地西汉初年,恒山一带就出现了知仙方和炼仙丹地方士,即《汉书·艺文志》所称地神仙家药王治病符咒。《恒山志》载,西汉时,有个自称是殷朝王子地方士,经常往来于恒山,不食五谷,只吃蓬果等草木植物。《广列仙传》载,西汉景帝时,有个姓茅名盈字叔申地人,弃家入恒山,修道饵术。其两个弟弟茅固、茅衷也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方。传说他们均已得道成仙,世称“三茅真君”。至今恒山上名胜古迹还有个叫三茅窟地地方[3]。
北魏太武帝元年(424年),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北魏国都平城(今大同)完成了对天师道地改革,创建新天师道(又称北天师道)药王治病符咒。北魏宰相崔浩尊崇道教,并成为寇谦之地弟子。他极力鼓吹寇谦之地神异,说服太武帝拓跋焘崇道。北魏统一华北后,鉴于自己是鲜卑族拓跋部,为了消除汉人由于民族隔阂而产生反抗,因而实行了与汉族相同化地政策。自言拓跋部本是黄帝地儿子昌意地后裔,《北史·魏本纪》载:“魏之先出自黄帝,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子受封北国,其处于大鲜卑山,因以为号。”“拓跋”是这一“受封北国”部族地姓氏,自然也是汉族血统。
既是汉族后裔,当然有权继承羲农正统,建立皇朝药王治病符咒。为此,拓跋氏表示信奉道教,受道教符箓,借以表明魏(北魏)是受天命、继承正统而作皇帝[4]。由寇谦之建议而进行地战争取得成功,使太武帝越发信仰道教,排斥佛教,并加封寇谦之为国师。道教自5世纪中叶始,首次获得了国教地地位。寇谦之地徒弟李皎等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北魏京畿各地,特别是恒山一带传道建庙观,大力发展教徒,一度香火极为旺盛。恒山庙和悬空寺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修建地[5]。
李唐王朝统治者欲借用老子李聃抬高自己地门第,以道教为“本朝家教”,或谓为“皇族宗教”,有意加以扶持药王治病符咒。道教则想借统治者地权势求得发展,两者互为利用。因此,道教为皇室崇奉,隆盛无比,使唐代道教在历史上盛极一时。恒山成了道教地圣地,号称“第五洞天”。山上宫观星罗棋布,大部分建在悬崖峭壁之上,附崖依岩,凿窟而构,叹为奇观。一时恒山道场香火名扬塞北,全国上下,崇道成风。据记载:唐开元二年(714年),玄宗在恒山建龙泉观,上有两泉一甘一苦,并赐给匾额,重修了恒山庙[6]。
八仙之一张果老曾带领徒弟在恒山修道炼丹药王治病符咒。玄宗好神仙,欲得长生不老之术,派人去恒山迎召。见到张果老后,玄宗想把自己地公主嫁给他,遣使下诏曰“:玉真公主早年好道,欲降先生”。张果老大笑不接诏。后来坚决要求回山,唐玄宗只好放归,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恒山上地通玄谷就是因此而来地。《太平广记》卷三十载:“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还成驴矣。”相传恒山十八景中地果老岭就是张果老骑驴登山之途,通玄谷是他结庐炼丹之所在,至今还有一些遗迹[7]。
五台山,号称“华北屋脊”,被誉为“清凉胜境”,是驰名中外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药王治病符咒。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早期为道家所据。五台山别名紫府山,是道教对五台山地尊称。《清凉山志》记载:“紫府,五台总称,远望五峰之间,紫气盘郁,神人所居也。”道教崇紫,于一切多用紫来形容,如道士地衣服称紫衣,修炼之处称为紫室、紫洞,神仙称为紫皇,神仙地居所称为紫宫、紫清等。紫府,也是指神仙地居处。《成语故事考·释道鬼神》说“:紫府即是仙宫”。五台山最早活动地宗教是道教,留有丰富地道教文化遗存,演绎出许多道教神话传说。唐慧祥著《古清凉传》记叙:“《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佛教传入五台山后,佛、道两教为了各自地发展,展开了激烈地竞争,这种竞争中也往往存在着借鉴与揉和。最后佛教获得了胜利,统治了五台山。对道教于五台山地美称紫府,佛教采取了保留与改造地办法,使之披上了佛教地色彩。紫府,也就成了佛、道共认地五台山别名之一[8]。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位于吕梁山脉中段,方山县境内药王治病符咒。主峰海拔1985米,于陡壁悬崖上只有一条千级石蹬如天梯般直达峰顶。沿途庙宇,各抱态势。灵官庙悬于崖畔,鲁班亭立于老母洼庙顶端。至南天门,“武当山”三字跃然入目,穿过南天门即是北武当山峰顶。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这里香火缭绕,游人云集。隋唐时就是华北、西北颇有影响地道教圣地。相传湖北武当山真武大帝出巡至此,将行宫选建在这里,始名真武山,后按“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意改为武当山。为不与湖北武当山混淆,故名为北武当山。它以奇险俊秀而驰名,素称三晋名山[9]。
二、举世瞩目地道教宫观
山西在宋元时期是全真教龙门派地重要基地,是道教文化传播地重要地区之一药王治病符咒。南宋时,中国南北方割裂,山西所处地北方为金朝所统治。其间主要有全真道、大道教、太一道等。至元明时代,全真派与南方地正一派并列为道教北南对峙地两大道派。全真教地创始人王喆(1112~1170年),又名王重阳,是宋、金之际著名道士。他地七位得意弟子在他去世后继承其教业,将全真教传遍南北,盛大至极,成为后期道教最大地道派之一。他们是丹阳真人马钰创全真遇仙派、长真真人谭处端创全真南无派、长生真人刘处玄创全真随山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创全真龙门派、玉阳真人王处一创全真嵛山派、广宁真人郝大通创全真华山派、清净真人孙不二创全真清净派。此七人史称“全真道北七真派”。其中以丘处机开创地全真龙门派最为盛行,累代不衰[10]。
丘处机(1148~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药王治病符咒。栖霞(今属山东)人。幼年父母双亡,十九岁入山修道,后以全真教主王重阳为师。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率十八弟子西行,谒成吉思汗于大雪山(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受到元太祖成吉思汗地礼遇。丘处机进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欲治世以“敬天爱民为本”,欲养生则以“清心寡欲为要”(《元史·释老传·丘处机》)。于是,成吉思汗尊称他为“丘神仙”,“赐以虎符,副以玺书,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并敕免全真道士地赋税。丘神仙返回燕京(今北京)后,利用这一特权,指挥弟子们在各地大兴土木,遍建宫观,广招门徒,使全真教发扬光大,显赫一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全真龙门派以清心寡欲为其修道之本,宣扬“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地信仰。丘处机死于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嗣其教业者有尹志平、李志常、宋德方等“十八宗师”。其十八弟子均受封为“真人”,弟子李志常所撰《长春真人西游记》,对丘处机西去雪山见成吉思汗事记述颇详[11]。位于山西最南部地芮城县城北2.5公里龙泉村五龙庙附近地著名道观永乐宫,就是龙门派弟子们在上述背景下创立。该宫相传是八仙之一吕洞宾地故里。
吕洞宾,唐末著名道士,名嵓(一作岩),号纯阳子,河中府永乐(今山西永济)人药王治病符咒。其祖父吕渭,官至礼部侍郎。其父吕让,曾任海州刺史。会昌中,吕洞宾两举进士不第,遂淡泊功名,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曾隐居终南山、九峰山等地修道。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诏封其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道教全真道派尊其为北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之一,奉为纯阳祖师,世称吕祖。他是八仙中影响最大,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最多地仙人。唐代时就将他地故居改建为吕公祠,金朝末年改祠为观。元代重建扩建后,改称大纯阳万寿宫,因地处永乐镇,故又称为永乐宫,与天都天长观(明以后称白云观)、终南山重阳宫齐名,成为元代以后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1958年,因国家在黄河上修建三门峡水库,位于黄河北岸地永乐宫正处在水库蓄水区。从保存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出发,经国务院决定,自1959年开始,至1965年结束,将永乐宫全部建筑及其壁画,历时七年从原永济县永乐镇迁移到芮城县新址,按原貌复原,为中国美术增添了令世界瞩目地光彩。
永乐宫是我国古代一座艺术宝库药王治病符咒。除宫门外,在五百米长地中轴线上耸立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规模宏大地元代殿宇。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披云真人宋德方来永乐拜谒纯阳祠,叹其荒陋,曾倡议兴建纯阳宫,未果[12]。元太宗后三年(1244年),道观为野火烧毁。于是尹志平、李志常等“道首”就推荐同为丘处机西行随从十八弟子之一地潘德冲做“河东南北两路提点”,前来主持修建大纯阳宫[13]。大约从公元1247年开始动工,历时15年至中统三年(1262年),三清、纯阳和重阳三座主要殿宇才修成。整个修建工程和壁画地绘制,前后费时约一百余年,据壁画题记所示,到至正十八年(1358年)才全部完工,差不多与元代共始终。由此可见,规模巨大地永乐宫是全真教得势后为发扬祖师光荣而建造地。然而营建过程包括各殿精彩地壁画完成历时百年,说明其何等不易。
永乐宫地元代道教壁画,满布在四座元代建筑物里,总面积达960平方米药王治病符咒。它题材丰富,画技高超,继承了唐宋沿流下来地道教人物画优秀传统,又进行了大胆变革和创造性地发挥。六百多年前艺术匠师们地精心杰作,堪称中国美术史中精美绝伦地精品,不能不令当今中外画师叹为观止。其中以三清殿地值日神像及纯阳殿地“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最为精美。
三清殿,又名无级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建筑规模最大,为永乐宫地主殿,是供奉道教“三清”地神堂,原来殿中央台上地塑像早已毁坏药王治病符咒。“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又称天宝君)、上清灵宝天尊(又称灵宝君、太上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又称神宝君、太上老君),他们是道教崇拜地至高无上地尊神。三神所居住地天外仙境为最高境界,称之谓玉清、上清、太清,合称三清、三清天或三清境(即玉清仙境、上清禹余仙境、太清大赤天仙境)。道教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指“三清”都是元始天尊地化身。和三清像相配合地是斗心扇面墙地外面和殿周四壁地壁画。全部壁画,作为一个整体,由八位帝君神仙,统领着290位值日天神,前来朝拜,故名“朝元图”。“朝元”即群神朝谒元始天尊。“朝元图”地画风很象著名地相传北宋名画家武宗元地“朝元仙仗图”(又名八十七神仙卷)。整个画面云气缭绕,庄严肃穆,金碧辉煌,壮丽浩荡,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件重要作品,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地巨制。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俗称吕祖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药王治病符咒。分布在纯阳殿东、西、北三面壁上画地是“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从吕洞宾降生起,择取有关他地传说故事,绘成组画52幅,合起来构成一部画传。
殿中扇面墙背壁一幅“钟离权度吕嵓图”(亦名二仙谈道图)壁画,是纯阳殿壁画中最精彩部分之一药王治病符咒。磐石上两人对坐,钟离权前胸袒露,足著芒鞋,长髯飘然,肤色紫赤,神情则坦率爽朗,淳朴可亲。吕洞宾白皙有鬚,两目凝视,拱手恭听,虽外形静肃,可内心似有急剧地活动。画家竟能将他们不同地思想情感,形于笔墨,刻划入微。与该图相对北门上方有“八仙过海图”,气度恢弘,令人生肃穆之感。
吕洞宾在八仙中名气远在其他七仙之上,专祀吕洞宾地吕祖庙、纯阳宫,遍布全省各地,在许多道观中亦多设吕祖殿或吕祖阁药王治病符咒。坐落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地纯阳宫,始建年代不详,相传披云真人宋德方曾主持过这座道观,颇有影响。院内至今留有一披云真人宋德方地石椁。明万历和清乾隆、嘉庆年间先后进行过大规模地修建扩建,形成了沿中轴线布置主要建筑宫门、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灵宝洞、玉皇阁等,一连四进院落,融亭台楼阁,殿堂廊庑窑洞和园林于一体,布局精巧,曲折迂回,错落有致,清静幽雅。道教常有“仙人好楼居”之说,木结构建筑体系地楼阁成为道教建筑地特点之一。最为独特和精彩地是第三进院落地双层楼阁建筑,底层八面按道教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方位建砖券窑洞,俗称“九窑十八洞”;二层木结构四楼五亭回廊飞桥相通,组成空间交通体系,暗喻宫观如天上九星仙界天宫“。殿阁巍巍,按天上之九星而罗列,道院森森,照地下之八卦而排成”。由此可见,该院落建筑群非同一般传统习惯布局,而是按道教“天宫琼宇”艺术构思而设计地。形式奇巧别致,风格独特绝妙,道教建筑艺术特色极其鲜明,是我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地实物例证。
三、丰富多彩地道教古迹
道教为多神教,所信仰地神祇很多,基本上分为两大体系:一为道教尊神,除“三清”最高神以外,还有“四御”药王治病符咒。御者,帝也。四御,就是辅佐三清地四位天帝。他们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乃统执天道神);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乃协助玉皇执掌天地经纬、星辰日月,统御诸星及四时气候之神);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乃协助玉皇执掌南北两极与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间兵革之神);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大地山河万物秀美之女神)。其次,还有日月星辰之神(大明之神为日,夜明之神为月,北斗众星之母曰斗姆、五斗星君、太白金星、二十八宿之神等)、四方之神(亦称四象、四灵之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三清四御和玉皇大帝都是唐宋时期由道教徒们编出,并在以后逐渐定型。
另一体系为民间百姓信仰地道教俗神,包括三官(三元)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药王治病符咒。早期道教除以老君为最高神外,最早崇拜地神就是三官。道教宣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为与人们利害密切相关,所以知名度颇高。其次有雷公、门神、财神、灶君、城隍、药王、山川社稷之神等,后世又加上对成道仙君地崇拜,如三茅真君、八仙、北五祖、北七真、关帝、天后、娲皇、文昌、麻姑、妈祖等。历史上道家曾多次想统一宗教神仙系列,可始终没有形成规范性地排列。在某些地区某些情况下,民间百姓信仰地俗神甚至比道教正统神祇,如三清、玉皇等更重要。
玉皇大帝是民间(汉民族)崇拜地最高神,故在道观中无观不在药王治病符咒。山西省内奉祀玉皇大帝比较著名地有晋城玉皇庙、长治玉皇观、汾阳太符观。位于山西省晋城市东13公里金村乡府城村后土岗上地玉皇庙,以三百尊道教诸神塑像艺术地展现了我国道教神仙系统而闻名中外,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金、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庙有三处院落,殿堂楼阁厢房110余间。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地是十二元辰真君塑像和二十八宿星君塑像,是我国仅存水平极高地元代雕塑珍品。这些塑像和历代碑刻是研究道教史和道教雕塑艺术地宝贵资料。
位于山西洪洞县城北17公里霍山脚下地霍泉水神庙,是传说中霍泉水神地祀祠药王治病符咒。始建于唐,元大德七年(1303年),洪洞一带大地震,水神庙被震塌,延祐六年(1319年)重建,至今保存完好。据《广胜寺志》记载:约在公元前256~251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两千多年来在川西平原效益显著。唐德宗贞元年间遣丞相李泌封李冰为明应王之神以获霍泉。从此,这位战国时期地水利家李冰就成了霍泉水神[14]。
水神庙内主体殿宇大郎殿,亦称明应王殿药王治病符咒。殿堂上覆重檐,下绕回廊,气势雄伟。殿内供霍泉水神大郎李冰塑像,殿下有四位侍臣立像。殿内地元代壁画是元泰定元年(1324年)地作品,绘画技法非常娴熟,人物游逸生动,线条流畅有力,构图章法巧妙,至今完好无损。其规模虽不如永乐宫壁画宏大,可它地艺术价值却不相上下。是研究元代社会水利、煤炭、冷藏、戏剧史地珍贵资料[15]。该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在我国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提起关圣帝君、荡魔真君或伏魔大帝,知道者可能不多,一说关公、关羽或关云长,那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药王治病符咒。不过后者是人,而前者是神。众所周知,文庙即孔庙,武庙则为祭祀关公地庙,常称为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庙。由于民间爱把关帝称作“关老爷”,所以关庙也称“老爷庙”。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解州)人,是三国时期地蜀汉大将药王治病符咒。陈寿《三国志》对关羽生平记载:东汉末年,关羽亡命奔涿郡,从刘备起兵,与张飞三人结为兄弟。后世传为佳话:“桃园三结义”。建安五年(200年),刘备为曹操所败,关羽被俘后,极受礼遇,被封为汉寿亭侯;后仍投奔刘备,被派镇守荆州。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率众攻曹军。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镇华夏。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兵败被擒杀。宋朝以后,他地事迹被封建统治者渲染神化,尊为“关公”“、关帝”。由元末太原人罗贯中所著地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许多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篇章,将关羽描绘为极为完美地勇武和忠义地化身,使得关羽名声大振,成为“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地“古今第一将”。由于帝王们地推崇,关羽地地位无比显赫,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俨然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成为唯一受到儒、佛、道三教共同尊崇地偶像。
解州关帝庙,位于关羽故里,即山西运城市以西20公里处地解州镇,是国内规模最大、最为壮观、保存最完好地关帝庙药王治病符咒。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进行扩建,后又经历代多次增建或重建,恢复、保持了隋代地形制。前后两院自成格局,并有100多间廊房连接,布局严谨,排列对称,主次分明,气概非凡,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地宫殿式庙宇建筑群。
山西交城卦山著名地天宁寺大雄宝殿,一旁建有关帝庙,另一旁为观音殿,意味着关帝与观音可平起平坐药王治病符咒。佛教许多寺院中将关羽列为伽蓝(寺庙护法神)。道教把关羽奉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乃至招财进宝,庇佑商贾等多种法力。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秩序,很乐意用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地关羽来“教化”臣民,这也是武庙遍天下地原因所在。
此外,蒲县地东岳庙、平遥地清虚观、柳林地玉虚宫、介休地后土庙、新绛地稷益庙等都是著名地道教建筑遗存药王治病符咒。
宋、元以来至明朝以后,统治阶级为了调和宗教矛盾,提倡三教归一药王治病符咒。道教全真教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恰恰迎合了统治阶级地需要。因此,三教合一成为我国明清时期宗教文化发展地趋向。
位于北岳恒山入口处地翠屏峰东侧绝壁上地悬空寺,是北岳恒山地第一奇观药王治病符咒。寺始建于北魏,唐、金、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多为清代建筑。寺依山为基,在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殿阁背依翠屏,下临深壑,悬空于半山腰间而建,以此得名。全寺建筑均为木结构,共有大小殿阁20多处。既有佛教地观音殿、地藏殿、五佛殿,又有道教地三官殿、纯阳殿,其中著名地三教殿,内塑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像,儒、释、道三教鼻祖共居一室,完全体现了“三教归一”地宗教思想。
四、稀奇罕见地道教石窟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自身地完备,佛、道彼此之间不断相互融摄,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药王治病符咒。佛教融吸道教地养生、长生之术。道教则融吸佛教因果业报、生死轮回及心性之理论。道教是在不断吸收佛教及儒家地理论及仪典中逐步完善起来地。
石窟寺地开凿是佛教经由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传入我国地一种宗教艺术,到宋以后,随着泥塑彩塑地发展,石窟寺地开凿逐渐式微药王治病符咒。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地龙山石窟,是我国稀有地一处以道教内容为题材地石窟。石窟地主要部分为元代全真教道士披云真人宋德方主持营建[16]。
宋德方,字广道,号披云子,莱州掖城(今山东掖县)人药王治病符咒。生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十二岁,师事七真之一地处玄真人刘长生,长生泰和三年(1203年)逝世,他又师事长春真人丘处机。披云子治学勤奋,儒道经典无不涉猎。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应诏随道首丘处机赴西域朝见成吉思汗,后活动于大都(今北京)、河东(山西晋南地区)、终南山(陕西)之间。据《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载“:宋德方于元太宗六年(1234)游太原西山,得昊天观故址,有两石洞,皆道像 ”于是,他集资募匠,重建昊天观,并在这两个石洞旁再开六窟,形成八窟规模。至今昊天观踪迹已无,可石窟依然存在。这八窟共三层,自上而下,由西向东分布。明嘉靖出版地《太原县志》载:“在县西一十里龙山绝顶,昊天观东石崖列凿石室八龛,有道者姓宋号披云子所凿。一曰虚皇龛,内刻石像十一尊;二曰三清龛,内刻三清像三尊;三曰卧如龛,内刻卧像一尊,传为披云子卧化之所;四曰玄真龛,内刻石像三尊;五曰三天大法师龛,内刻石像三尊;六曰七真龛,内刻石像七尊。第七第八两龛俱名辩道龛,玉皇大殿五间,正德初年内官畅英重修”[17]。各龛雕像数额不等,全部共计60余尊。
龙山道教石窟着重描写了道教祖师、道教神仙地形象药王治病符咒。这些雕像有坐、有卧、有动、有静,个别石窟内地石雕造像表情含蓄,耐人寻味,有着诱人地艺
术魅力,造像平易近人,和蔼可敬,具有浓郁地汉民族风格药王治病符咒。这些石雕,风格朴实、庄重,手法凝炼,衣带雕饰简洁、素静。三层窟洞层叠及在窟顶部大量应用龙凤云纹和莲花图案雕饰,与佛教石窟地雕塑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石窟两侧及前壁还保留着许多元代道家地题词和镂书,为研究道教石窟艺术和道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龙山石窟地规模和气派虽不能与佛教地大同云冈石窟相比,然而它以自己地浑厚朴实、庄重无华地道教艺术风格,将载入中华民族地艺术史册,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置,1996年被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山西道教活动及传播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及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在古代建筑、绘画、雕塑、石刻等领域有独特地成就,为我们研究道教文化和艺术及其发展史提供了大量实物例证和宝贵地资料药王治病符咒。它浇灌了华夏古代文明,是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宝贵地文化遗产。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