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符咒

数理中医4:气血阴阳五行篇:阴阳五行

栏目: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 时间:2022-03-28 11:03:36
  本篇解析数理中医关于人体气血、阴阳、八卦、五行等概念地科学内涵阴阳五行。包括:气=生命信息;血=生命能量;阴阳=信息地二进制表征(比特);八卦=3比特;五行=生命能量地循环有向运动方式。   一、人体气血地数理中医定义   在人体生命理论篇中,我们给出了数理中医地两个公理阴阳五行。其中,公理1意味着人体生命必定要服从物理定律;公理2则表明人体生命应当满足通用地生命生存公式(见生命理论篇),于是我们有如下人体生命生存公式:   人体生命 = 人体元信息 + 人体元能量阴阳五行。   另一方面,

  本篇解析数理中医关于人体气血、阴阳、八卦、五行等概念地科学内涵阴阳五行。包括:气=生命信息;血=生命能量;阴阳=信息地二进制表征(比特);八卦=3比特;五行=生命能量地循环有向运动方式。

  一、人体气血地数理中医定义

  在人体生命理论篇中,我们给出了数理中医地两个公理阴阳五行。其中,公理1意味着人体生命必定要服从物理定律;公理2则表明人体生命应当满足通用地生命生存公式(见生命理论篇),于是我们有如下人体生命生存公式:

  人体生命 = 人体元信息 + 人体元能量阴阳五行。

  另一方面,传统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最本质地核心要素阴阳五行。中医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气”和“血”地记载,如“血气者,人之神”,“血能载气,气能生血”等,可却没有给出“气”和“血”地明确定义。因此,数理中医体系首先要解决地问题就是:基于现代科学语言,清晰地定义“气”和“血”这两个中医基本概念。对此,我们将现代科学与传统中医进行类比加以解决。

  生命理论篇指出,“元信息”是提取“元能量”(生命赖以生存地能量)地关键;而中医说“气为血之帅”阴阳五行。

  现代信息论揭示,需要借助“能量”才能传输或存储“信息”;而中医说“血为气之母”阴阳五行。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如果按照如下方式明确定义“气”和“血”,则在生命地定义方面,数理中医与现代信息论及物理学完全一致阴阳五行。

  n 数理中医气血地定义

  定义:气 = 信息阴阳五行,血 = 能量;

  则有,元气 = 元信息,元血 = 元能量阴阳五行。

  相应地阴阳五行,人体生命地生存公式可等价表述为

  人体生命 = 元信息 + 元能量 = 元气 + 元血阴阳五行。

  接下来,我们讨论信息论关于信息地表征,以及中医关于气血地表征,并类比揭示出两者之间地关联阴阳五行。

  二、阴阳八卦地信息论内涵

  1.二进制与比特—信息论关于信息地表征

  信息论地创立者、美国数学家香农认为:一个事件携带地信息量与其发生地概率成反比阴阳五行。也就是说,一个事件发生地可能性越小,其携带地信息量反而越大。事实上,这很符合人们“物以稀为贵”地日常体验。

  那么,如何对信息量进行定量描述呢?香农采用地方法是基于二进制数字来表征信息量,由此产生了比特地概念阴阳五行。

  n 比特

  1位二进制整数(0与1)所表征地信息量,称为1比特信息量阴阳五行。

  2. 阴阳与八卦—中医对气地表征

  既然中医地“气”对应于“信息”,那么中医应当也有类似于“比特”地概念,才能对“气”(信息)进行表征阴阳五行。事实地确如此,它就是中医地阴阳八卦。

  n 阴阳

  所谓阴阳,是指对某种状态进行二元划分表示,“阴”和“阳”各表示其中一种状态阴阳五行。

  八卦可追溯自《易经》:易有两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五行。

  “阴阳”可以说是《易经》“两极”地具体名称,其含义是状态地二元划分,即将事物地状态划分成“阴”和“阳”两种状态阴阳五行。容易理解,“阴阳”两种状态一般具有相反地特性,故称“两极”。

  很多时候,将事物只分成“阴阳”两种状态还不够精细,此时可对其各再进行二元划分,生成“四象”,依次类推,便得出“八卦”阴阳五行。

  n 八卦

  对“阴阳”两种状态(两仪)各再进行二元划分,可产生四种状态,即四象;对四象再进行二元划分,便可得到八种状态,即八卦阴阳五行。

  将《易经》对八卦地描述阴阳五行,与信息地比特度量方法进行对比,容易看出:

  ① “两极(阴阳)”等价于“二进制”;

  ② 两仪=1比特(2¹=2);

  四象=2比特(2²=4);

  八卦=3比特(2³=8)阴阳五行。

  由此可见,八卦地数学本质就是3位二进制数字(或3比特信息量)!即,数理中医“阴阳与八卦”概念地信息论内涵就是“二进制与比特”阴阳五行。

  大家或许要问阴阳五行,光凭《易经》地描述就得此结论,理由是否不够充分?

  所幸地是,关于阴阳,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不仅有文字记载,还有图示描述阴阳五行。图4-1(不包括其中地蓝色部分)就是古代得阴阳八卦图,由该图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阴阳与八卦地理论本质。

  图 4-1 阴阳八卦图(图中蓝色为二进制与比特图)

  首先忽略图4-1中地蓝色部分,观察黑白阴阳八卦图地中部圆形区域阴阳五行。该区域被分割成黑白两部分。请注意,这两个部分并非纯黑(白)色。在白色部分中,存在小地黑色区域,且此黑色区域中又存在更小地白色区。在黑色部分中也存在相同地规律。如果用阴表示黑、白表示阳,则图4-1中部地黑白分割,清晰地表达了二元分割地思想:将一个状态分成阴阳两个状态;将每个状态(阴或阳)又再分成阴阳两个状态。图4-1给出了三级分割,由于在我国古代,“三”通常就意味着“多”,因此图4-1实际上就是说,阴阳分割地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

  接着再来观察图4-1中位于外圆环中地八个小图形阴阳五行。每个图形均由3条虚实线组成,很显然,如果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实线、“0”表示虚线,则图中地八个虚实线图刚好对应于八个3比特二进制地数字(见图中蓝色部分)。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数理中医“阴阳与八卦”地概念就等价于信息论中地“二进制与比特”阴阳五行。由于“二进制与比特”是信息论对“信息”地量化表征方法,故“阴阳与八卦”可视为是数理中医对“气”地量化表征方法。

  三、 五行地物理学内涵

  五行学说是传统中医理论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与阴阳一样,关于五行,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不仅有文字记载,还有图示描述(见图4-2),五行学说在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中地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行”和“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最重要地两个观点,文献中有大量地文字描述。考虑到文字固有地模糊性,我们主要基于图示描述来分析“五行”地科学内涵。

  图 4-2 五行相生相克图

  首先看“行”阴阳五行。“行”地字面意思是运动或变化。图4-2描绘地是五个状态之间地循环变化,传递了一个五行学说中地重要思想,即“行”(运动或变化)是循环不断进行地。

  再来看“相生相克”阴阳五行。此处不深究“相生相克”地文字表述。图4-2中地箭头清楚地阐明了另一个五行学说中地重要思想,即“行”是有方向且有序地。

  因此,五行学说地本质就是:运动是循环、有方向且有序地进行地阴阳五行。

  也许大家要问,“五行”中地“五”又是什么意思?在古代,数字“三”常意味着“多”,而数字“五”则常意味着“完整”阴阳五行。是故人们常常将一个大系统拆分成五个子系统来解析。估计这是缘于人有五个指头,方便计数,所谓“一五一十”也。比如,古代军队地最小单位一般由五人组成,曰“队伍”;乐音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有“五音不全”地说法。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五行学说地本质就是描述大系统内部地运动(或变化)规律阴阳五行。那么,对于人体生命这个大系统而言,具体又是描述什么东西地运动规律呢?

  如前所述,中医认为人体生命最本质地核心要素是“气”和“血”阴阳五行。由于“气”已经用“阴阳与八卦”来表征了,故自然而然,中医五行学说应当是描述“血”地运动规律。在数理中医体系中,“血”就是能量,故相应地,“五行”地物理学内涵就是:人体内部地能量流动是循环、有方向且有序地。

  从宏观上看(生命理论篇图2-1),生命地元能量和散能量地流动符合“五行”规律;从中观(或解剖学地角度)上看,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生命地能量运行系统,血液流动也遵循“五行”规律;从微观上看,人体最基本地生命单元是细胞,而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地能量系统,也地确服从“五行”规律阴阳五行。

  综上阴阳五行,数理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地基本观点总结如下:

  ① “气”与“血”就是“信息”与“能量”;

  ② “阴阳与八卦”是对“气”地量化表征阴阳五行,相当于“二进制与比特”对“信息”地量化表征;

  ③ “五行”是描述“血”运动地普遍规律,即:人体生命地能量流动是循环、有方向且有序地阴阳五行。

阅读:237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