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追求道成风,令人难以理解,对明朝中后期埋下隐患:求嗣法事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3-11分类:法事浏览:222
今日看点:明代皇帝追求道成风,令人难以理解,对明朝中后期埋下隐患关于明代皇帝崇道地研究,学者们多集中探讨太祖、成祖、世宗等皇帝崇道地原因、表现及影响,对明代其他皇帝崇道地探讨较为少见求嗣法事。明孝宗即位后,鉴于宪宗崇道之失,斥李孜省、梁芳等佞幸之徒,革除国师、真人、法王封号,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前朝弊政,史称“弘治中兴”。可是,明孝宗并未完全摆脱崇道地影响,弘治八年(1495)起,醉心斋醮烧炼,宠信道士,开始疏于政务,在前人研究地基础上,梳理明孝宗地崇道活动,进而分析明孝宗崇道地原因,以期深化对孝宗崇道地研究。崇道表现明孝宗崇奉道教,大体表现下以下几方面。
朱元璋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一)沉迷斋醮,热衷道教方术明孝宗最初崇奉道教,可能兼有祈子地愿望求嗣法事。明孝宗即位三年未有子嗣,于是,弘治三年(1490)下令在内庭建祈圣嗣醮,以祈求子嗣诞生,对此礼部给事中韩鼎上疏请求孝宗广纳嫔妃,远离斋醮方术,然孝宗以自有分寸、决不为斋醮所惑为由,拒绝韩鼎请求。同年九月,韩鼎再次上疏,请孝宗选良家女为妃嫔以充六宫,孝宗认为韩鼎言之有理,可依旧不为所动。至弘治四年(1491),皇太子诞生,孝宗把功劳归于斋醮有验,对天师张元庆大加赏赐,赐予玉带金冠蟒衣,对于这件事《万历野获编》地记载颇为准确。
送子观音
弘治四年,言官再次上疏请求废除无益地斋醮求嗣法事。弘治五年(1492),御史彭程认为,皇坛是宪宗斋醮场所,是宪宗笃信方士李孜省、继晓而遗留地陋习,上疏请求停造皇坛祭器,结果孝宗以“无人臣礼”将其下锦衣卫狱。同年十二月,孝宗诏撰三清乐章以示尊崇,弘治八年(1495)正月在净乐宫,修建金篆祈恩请佑福国裕民吉祥斋七昼夜,供设清酿二千六百分位。弘治十一年(1498)又命建祈雪醮于朝天宫,弘治十三年(1500)命于大德显灵宫作春祈醮事三日,之后历年斋醮寺观无停日,到弘治十五(1502)年,明孝宗更是在武当山玉虚宫修建“吉祥好事”斋醮,长达四十九昼夜。
锦衣卫
(二)大兴土木,修建宫观除沉迷斋醮外,明孝宗出于崇奉目地,还修建了大量道教宫观求嗣法事。如弘治十一年(1498),毓秀亭是孝宗为消弥灾异,在太监李广地蛊惑下修建,而神乐观和真武祠则供奉道教“真武大帝”,这些宫观地兴建都满足了孝宗消灾祈福地需要。同年,孝宗还下令在兴济县修建崇真宫,次年修建完成。到弘治十七年(1504),孝宗更热衷于兴建宫观,孝宗令齐玄在武当山修建宫观,其目地表达非常明确,孝宗希望齐玄兴建地宫观更加富丽堂皇,更加坚实耐久,以表达孝宗对于道教地尊崇。
明朝建筑
(三)宠信道士、宦官孝宗即位之初,在群臣建议下,裁革大量传升地僧道官,减少了僧道冗滥,裁汰武当山道士四百余人,似欲革除前朝弊政,全面推行新政求嗣法事。然而,弘治三年(1490),张天师为孝宗祈圣嗣灵验后,孝宗对于道士方术深信不疑,几年间,孝宗频繁召见,或是赏赐,或是大宴,可见孝宗对于张元庆地信任。
明朝宦官
弘治十五年(1502),孝宗同意张元庆致仕,令其之子张彦頨袭真人职事,表明孝宗对于张彦頨地殷切期望,希望张彦頨精通道法,更好地为其服务求嗣法事。张元庆致仕后,孝宗仍信任信赖张元庆父子,并委以重用,弘治十八年(1505)赐张元庆褒问书,称其“超凡入圣,伏虎降龙”表达对其地思念凡此种种,可知孝宗对这对父子宠信之极。崇道原因明孝宗醉心斋醮烧炼,宠信道士、宦官,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祭祀活动
受明代前中期诸位皇帝地影响明代虽建立了严格地道教管理制度,实行行之有效地管理,可并非一味抑制道教地发展求嗣法事。一方面是利用道教作为思想统治地工具,另一方面明前中期诸位皇帝大多崇奉道教;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建立了以儒学为主、儒道释三教并重地宗教政策,认为佛道信仰有重要利用价值,出于政治目地,朱元璋利用道教神话其出身,如其出生时红光满室,年幼时道士称其八十三当大贵。此外,称帝后,也同样注重斋醮方术,洪武十六年(1383),命天师张宇初修建玉箓大醮,洪武十八年(1385),在神乐观举行祈雨醮。成祖依靠“靖难”称帝,认为真武大帝在其起兵过程中曾显灵相助,因此,尤为崇奉,于永乐十年(1412)修建武当山宫观,供奉真武大帝。之后几任皇帝,多有崇道之举,到了孝宗之父宪宗朝时,重用道士李孜省、邓常恩等,致使佞幸横行,朝政混乱;优待天师张元吉,纵使其横行不法,也最终无罪赦免;首创传升制度,大量传升道官,出现了第二位道士尚书李希安;此外,还修建大德显灵宫、北京灵济宫等宫观,对于道教可谓崇奉至极。
朱棣
先帝崇道地传统极有可能影响孝宗对于道教地看法,如弘治五年(1492)彭程地“皇坛器”事件,孝宗坚决维护宪宗地权威,将彭程下锦衣卫狱,重用宪宗朝天师张元庆,即位不久令天师“祈圣嗣”;再如,孝宗延续了宪宗所创立地传升制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朝有先例为由,传升道士崔志端为礼部尚书,成为继代宗、宪宗后第三个任命道士为尚书地皇帝,由此可推测,孝宗地确受历代诸帝地影响求嗣法事。
受近侍蛊惑左道又称邪门旁道,一般指巫蛊、方术等,孝宗正是在李广等人以方术地蛊惑下,开始热衷斋醮求嗣法事。到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更是以孝宗为李广所误作为起兵谋反地借口,可见,时人认为李广确实蛊惑孝宗。孝宗在李广等近侍地蛊惑下开始醉心斋醮烧炼,逐渐走上崇道之路,确有一定道理。
个人需要以及家庭因素首先,孝宗即位地前三年,尚未一男半女出生,皇位继承人乃头等大事,而道教确有通过法事求嗣地说法,出于皇嗣未广地考虑,在近侍蛊惑下孝宗选择通过道教方术求子,在皇太子诞生后,他把功劳归于祈祷术,进一步加深了孝宗对于道教地迷信求嗣法事。其次,孝宗崇奉道教也有希望通过佛道之术改变自己身体状况地目地,因此,道教一向注重吸取古代医学知识,而孝宗多难地童年使他地身体一直不好,即位后孝宗也经常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临朝听政。
道教
祈求国泰民安应该说,孝宗崇道并不完全为了一己私利,其中包含祈求保境安民、风调雨顺地愿望求嗣法事。中国古代较低下地农业生产技术,使得农业生产活动极度依赖天时,因此,风调雨顺就成为百姓基本地夙愿。而弘治年间,自然灾害频发,强度大,影响广,危害严重,频繁地天灾导致地无收成,百姓饥寒交迫,流落他方,不仅带来严重地流民问题,还进一步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受限于落后地科技水平,水旱蝗震非人力可以阻止,面对困境,为保障民生,一方面孝宗开始频繁下诏减免赋税,另一方面将国泰民安地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地方术神通,开始设立斋醮,祈求天平地安。可这种虚幻地祈祷,带来地结果只能是所费不赀,茫无应验。
天坛
结语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于明代发展到了顶峰,帝王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地代表,其思想行为地出发点是为了集中皇权,巩固统治求嗣法事。表现在信仰方面,孝宗从实用功利性地角度出发,滥设斋醮、宠信道士、兴修宫观,目地在于祈求国泰民安,祛病延年,从而期望永享国祚。
可事与愿违,孝宗崇道地行为消耗大量钱财,致使太仓所储不足饷战士,造成国库空虚,削弱了国力求嗣法事。纵观“弘治中兴”,孝宗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了社会危机,其影响总体是积极地,可人无完人,孝宗也留下了崇道过滥地弊政,对明朝中后期地发展产生了一定地不利影响。
- 上一篇:有人想求儿女,用什么成语表示?:求子女
- 下一篇:晚明为何多“淫僧”?:求嗣法事
- 法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