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找到身上的“功夫”:抻筋拔骨—松沉正骨—虚无摸骨
太极拳怎么教,难点是内劲——太极拳如何找到身上的“功夫”:抻筋拔骨—松沉正骨—虚无摸骨摸骨。
很少有人会主动进入太极拳,进入者都是为健康问题困扰摸骨。其实,清代杨露禅推广教拳还不就是为了解决八旗子弟的刀马荒弛、牧猎荒疏,所以,太极拳的兴盛与形意拳的诞生都有他们的不同的社会背景,可是,到了打拳学拳练拳上,都是要聚精会神、强筋壮骨、周身轻利、一动百动。功夫都在身体找,也在找中练。
开始学拳阶段,大家还是有所上身的感觉,等到学会了一招一式,人就会找不到学拳练拳的“身体感觉了”——因为,下面的练法体系性不是一招一式所能囊括摸骨。
因此,结合体系性的训练,我觉得需要把练法体系说清楚摸骨。太极拳筋骨功夫是身体中找的主要内容,从一招一式的抻筋拔骨到整体拳架子松沉侧转的提领筋骨,最后才有筋骨轻灵的摸骨打拳,摸着自己的骨架子松开去,身体空、脊椎空、腰胯空——杨家的拳意是周身圆转,杨家的无意是虚领周身空,杨家的真意实在身外两臂大椎的松沉悬浮形成圆形曲面,圈内打人圈外发人。
显然,这里面功夫升级转换有两点,先是脊椎功夫的拉大椎、竖腰椎、坐臀开胯,命门呼吸五型归元,尾闾大椎松沉圆转,然后是脊椎一线悬,到没有脊椎周身鼓荡,松沉不丢形成拳意,再就是在拳意中找自己的架子——这就是摸骨摸骨。这两个体系转换围绕骨骼练习,有助于人们获得对太极拳完整有效的体验。
开直播交流自己的练法,这样可以给大家自己琢磨的空间,也有了对基础动作自己把握的余地摸骨。太极拳其实真是用意不用力,最后全在拳意上下功夫。身体的骨骼体系会有一番磨砺。这个过程首先是拉直大、脊椎松开,沉肩松胯。脊椎越直,松沉越活。沉稳到轻灵都是脊椎上是否垂直通达玉枕,虚领就是空空空,顶劲就是松松松。这个身体上的脊骨功夫找到了,拳意就有了,内劲也就松透了。
一家之言,太极拳有效修炼过程是怎样的?我把自己的打拳经验分享出来,帮助初学找到内劲而不要受玄乎其玄的内劲发劲受误导摸骨。太极用意不用力,太极发人不发劲。整劲在意,一招之内令人震撼昏眩,一摸之下令人虚无失重。这些都是有具体的筋骨功夫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