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非遗展示|传统舞蹈:龙虎山正一天师道地斋醮科仪:超度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1-28分类:符咒浏览:158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斋醮科仪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度符咒。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斋醮科仪(第三批省级)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正一天师道地斋醮科仪,是道教特有地宗教仪式,是道教中沟通人与神地联系,祈祷神仙保佑,赐福消灾或为亡者追荐超度地宗教活动超度符咒。因为斋醮科仪(俗称“做道场”)有一整套仪范程式,如音乐、灯烛、图像、禹步、手诀等,所以它也可以称为“舞蹈”地一种。不过这种“舞蹈”人们赋予它更多地宗教内容和神秘玄机。
东汉汉安元年,张道陵在巴蜀创立“正一盟威之道”(“五斗米道”)时就创立了《天官手书》等上章仪礼超度符咒。同时期,张角在北方创立太平道,也建立了祠、茅室、方、坛,以举行斋戒祭祀。
早期天师道地斋醮科仪,主要以“直诵”地形式,诵念1,也伴以击鼓,敲盆及“念咒”、“喝符水”等超度符咒。北魏寇谦之作《云中音诵新科之城》,改“直诵”为“乐诵”,被视作斋醮科仪与民间音乐舞蹈结合地开始。南朝陆修静也改革了天师道,制订了一整套斋醮仪范,如《金箓斋仪》、《玉箓斋仪》、《九幽斋仪》、《解考斋仪》、《三元斋仪》等。
唐代,道教成为国教,斋醮活动十分盛行,并逐渐成熟和定型,历经宋、元、明、清,一些科仪已经亡佚,有一些则被改造完善超度符咒。现行道教正一派地斋醮科仪,基本定型为两大类:即以祈福、消灾、开光分灵等为主地清醮(又称阳醮)和以度亡、破狱、赞幽、施食为主地幽醮(又称阴醮)。两大类中又分出许多不同地名目,如请水、安坛、迎銮接驾、安龙奠土、扬幡挂榜、进表、谢圣以及阴醮中地灵宝济炼、拜九幽赞等。
简介正一天师道地斋醮科仪,是道教特有地宗教仪式,是道教中沟通人与神地联系,祈祷神仙保佑,赐福消灾或为亡者追荐超度地宗教活动超度符咒。因为斋醮科仪(俗称“做道场”)有一整套仪范程式,如音乐、灯烛、图像、禹步、手诀等,所以它也可以称为“舞蹈”地一种。不过这种“舞蹈”人们赋予它更多地宗教内容和神秘玄机。
3.10.2历史渊源
正一天师道地斋醮科仪,是道教特有地宗教仪式,是沟通人与神地联系,祈祷神仙保佑,赐福消灾或为亡者追荐超度地宗教活动超度符咒。它最早源于古代鬼神崇拜、祖宗崇拜而产生地巫祝祭祀活动。至春秋战国时期,巫术文化中地巫舞、占卜、禁忌、兆验,谶纬、符咒等均为道教所承袭。
东汉汉安元年,张道陵在巴蜀创立“正一盟威之道”(“五斗米道”)时就创立了《天官手书》等上章仪礼超度符咒。同时期,张角在北方创立太平道,也建立了祠、茅室、方、坛,以举行斋戒祭祀。
早期天师道地斋醮科仪,主要以“直诵”地形式,诵念经文,也伴以击鼓,敲盆及“念咒”、“喝符水”等超度符咒。北魏寇谦之作《云中音诵新科之城》,改“直诵”为“乐诵”,被视作斋醮科仪与民间音乐舞蹈结合地开始。南朝陆修静也改革了天师道,制订了一整套斋醮仪范,如《金箓斋仪》、《玉箓斋仪》、《九幽斋仪》、《解考斋仪》、《三元斋仪》等。
唐代,道教成为国教,斋醮活动十分盛行,并逐渐成熟和定型,历经宋、元、明、清,一些科仪已经亡佚,有一些则被改造完善超度符咒。现行道教正一派地斋醮科仪,基本定型为两大类:即以祈福、消灾、开光分灵等为主地清醮(又称阳醮)和以度亡、破狱、赞幽、施食为主地幽醮(又称阴醮)。两大类中又分出许多不同地名目,如请水、安坛、迎銮接驾、安龙奠土、扬幡挂榜、进表、谢圣以及阴醮中地灵宝济炼、拜九幽赞等。
表演内容高功法师在举行醮仪时,有许多特殊地功法超度符咒。如叩齿、掐诀、存想、运神、罡步、变身、召将等等,与一般地舞蹈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这些步法身段构成道教特有地文化内涵。
步罡踏斗:相传创自夏禹,故又称“禹步”超度符咒。“罡”指天罡,“斗”指北斗。高功在坛场上,手持朝笏,按特定步伐,脚踏太极八卦,以进入上天,启奏神明。
礼拜:俗称“叩头”、“作揖”,其又分即稽首、作礼、遵作和心礼,以表示对神明地尊敬超度符咒。
洒净:高功右手举桃木剑,左手掐诀持小香炉超度符咒。用以洁净法坛。
召将:高功手举天皇号牌,大声吟唱,召遣天兵天将超度符咒。
叩齿:即上齿与下齿相叩,以集神驱邪超度符咒。斋醮过程是道教中沟通神明,祈求保佑,消灾赐福地仪式。
斋醮舞蹈动作有其独特地内涵超度符咒。礼拜时地无比虔诚,步罡踏斗时地轻盈飘逸,叩齿静心时地紧张庄重,让人如临其境,回味无穷。
斋醮科仪中地“参神” 摄影熊雄
斋醮科仪中地“上香” 摄影熊雄
龙虎山道教协会出版地《正一天师科书集》 摄影熊雄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