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画 | 张大千《青城天师栗》:天师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1-07分类:符咒浏览:98
张大千《青城天师栗》
横幅 设色纸本 65×147 cm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题 识 青城上清宫有独房栗十七株天师。相传天师所手植,故山中人呼为天师栗也。己丑秋日,写予上清旧居,因并记。大千居士爰。
钤 印 张爰私印、蜀客、上清借居
大千居住青城最长的时期,是在赴敦煌的前两年之中天师。1938年,大千离开北平辗转入川,居于青城山上清宫。该地景色秀丽,清幽恬静,是创作之最佳环境,因而大千笔下不少佳作均写于青城期间,所谓“上清借居”时期。自敦煌归来,仍居该地。大千曾先后在青城山寓居4年多,青城幽雅恬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给他以极大的慰籍与丰富的创作灵感,曾在此作画作诗颇多,还自刻了“青城客”、“上清借居”两方图章。写下《上清借居》:自诩名山足此生,携家犹得住青城。小儿捕蝶知宜画,中妇调琴与辨声。食粟不谋腰脚健,酿梨长令肺肝清。揭来百事都堪慰,待挽天河洗甲兵。
展开全文
紧临都江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天师。自古以来,青城山就是骚人墨客的流连忘返之地。张大千在青城山时,是借住在山巅上清宫内。此宫开创于晋,五代前蜀王衍曾在宫旁玉皇坪内建行宫,行宫的巨大础石至今存。上清宫后几经兴废,现存殿阁为清同治年间所建,楼阁参差,巍峨雄奇。由于上清宫地势高朗,海拔约一千三百多米,常隐于烟霞缥缈间,故有“上清宫殿与云齐”、“携手入上清,一览夫余山 ”等之说。
上清宫天然胜迹甚多,大千欣然为“鸳鸯井”、“麻姑池”题字,并刻石立碑于其旁,作《上清宫》诗天师。在青城期间,大千生活得十分平静,并富有情趣。白天与朋友或道士们一起出外逛山观景,或对物写生。晚上在灯下吟诗作画,或写字读书。1944年6月,大千在重庆办画展结束后即回成都,上了他日思夜想的青城山,仍居上清宫,与山中老友及一草一木相见。此时的他又为青城山作了许多画幅。曾应宫中道士所请,绘《青城山十景》,将山中精华,集于一卷。
这次在青城期间,大千还将他从甘肃带回的十多只心爱的红爪玉嘴鸦亲手放入青城密林,使其在青城山繁殖生长,以添“鸟鸣山更幽”之趣天师。他还率领家人、子弟,在上清宫附近种植二百株梅花,修建可以眺望赵公山的“大千亭”,还养了一头豹、一头熊和一只猿猴。青城山中有风物天师栗,相传张天师学道于此,天师居于石城崖上,青城高台山半林麓中有天师池。池上又有独房栗十七株,为张天师所手植,故山中人呼为天师栗也。
青城山色,成为大千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与丰富的源泉,使得大千这的一时期的诗词绘画,呈现出清新雅丽、绚彩多姿的面貌天师。青城的山水草木,都揽入大千心中,化为他的思想、感情、艺术创作和生命的一部分。1944年,大千离开青城山之后,秀丽清逸的青城景色,便时时萦回在他的脑海中,令他无限地回忆与留恋。
至1952年,大千率家由香港赴南美阿根迁侨居天师。翌年,又从阿根廷移居巴西,在圣保罗附近购地二百余亩,修建“八德园”。园中一草一木,皆是由张大千亲手布置。在此园中,到处可以看到青城山水的影迹。他还以四张丈二合成一屏,画成巨型《青城山全图》以寄托强烈的思念青城之情。把对于家乡的思恋,对绘画的追求全部投入到这个园林当中。
大千并以青城山为题创作了许多诗画,送赠朋友天师。晚年之际,女儿张心庆前来探望。大千心心念念,要女儿回蜀后替他上青城山看看当年种下的梅花开了没有;帮他把以前留在青城和家乡的字画碑刻再制成拓片多寄些来。1982年,已是衰迈的张大千,拼着最后的余力,又作了一幅巨型《泼墨青城山水》并用他最后的思恋,题下:“寰海风光笔底春,看山还是故乡亲;平生结梦青城宅,蜡屐苔痕书里情!“魂梦相依,情感相系。大千对青城爱到极至,一往情深。他们跨越海天,横过时空,紧紧连在一起。
历代书画高清复制
END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天师。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标签:天师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