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庭:读书得到的都是真理吗?:法术真理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0-26分类:法事浏览:74
作者|张玉庭
来源:涛声里的梦(微信公众号)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A
读书必有所得,此言不谬,可读书得到的却并非都是真理法术真理。
即,如果读得不得法或者读得不认真,则“所得”很可能是谬误法术真理。
请听一个小故事法术真理。
有个傻小子在读陶渊明的诗,刚读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便立刻言之凿凿地“推论”道:“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却能看到南边的山,此位姓陶的肯定是个斜眼法术真理。”――这的确让人哭笑不得,明明“读”错了却偏偏气壮如牛。
请再听第二个故事法术真理。
一次,宋代有位皇上曾就“唐代酒价如何”询问诸位大臣,先是无人能答,冷场半天后才有人答道:“每升应为三十文钱法术真理。”皇上便问:“爱卿何以知晓?”答曰:“杜甫曾有诗,‘速来将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既然‘斗酒’价为‘三百钱’,每一斗有十升,岂不是每升合三十文钱?”
那么,这位大臣的回答究竟对不对?答曰:不对法术真理。
为什么?因为杜甫此诗并非描写酒价的,其中的数量词也并非实指,而是要以此表现他那热情好客的美好心灵的,意即:“来吧来吧!我身边恰好还有一点钱,还能将就着喝上一点法术真理。”
既然如此,上述大臣的回答也就错了,倘若以这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态度去读书,怕是只能收获荒唐法术真理。
让我们再看第三个故事法术真理。
曾有人“认定”杜甫是个大地主,理由有二:一是杜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推理”是:“既然他家的藏书抵得上一万两金子,那就说明他家有个巨型图书馆,此乃大地主的铁证法术真理。”二是杜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还推论道:“开口就要砍竹子,而且要砍一万根,以一亩地有竹百竿计,万竿即百亩,光是竹子就有百亩,再加上水田旱地庄园,此必大地主也。”
展开全文
显然法术真理,这是两个典型的歪曲:“家书”并非藏书,而是指“平安家信”;“新松”“恶竹”也并非真的指松树和竹子,而是一种比喻,正如屈原用“芳草美人”比喻君子,此处的“新松”与“恶竹”也是用来比喻人的,换言之,明明不懂却偏要指手划脚,岂不是格外好笑?
如此看来,读书就是做学问,而既然是做学问,就必须一丝不苟,格外认真,也只有精细了,认真了,才能真正有所得法术真理。
B
行文至此,想起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爱读书”并不等于“会读书”法术真理。
比如有一种人,虽爱读书却从不选择,他们读书的目的常常不是为了提升自己,而是为了消遣为了解闷法术真理。如果看的恰好是本好书,他们当然会有所得,而如果看的是本坏书,也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污染。如此既不能觉更不能察的读者,岂不是“糊涂”?
还有一种读者,只读那种能给自已带来“好处”的书法术真理。比如:听说经商能嫌钱,就找本《经商大全》猛看,突闻炒股能发财,就又寻来《炒股密绝》猛啃,如此朝秦暮楚,自然谈不上真正的动力,如此读书,岂不是太“浮躁”?
让我们再看第三种读者,他们夜以继日的钻劲虽然也能“惊天地泣鬼神”,可却不能长久地坚持法术真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目的乃是为了一张文凭或一次考试,一旦文凭到手考试过关,也就会立刻产生一种“功成名就”的満足感,自然,读书的动力也就不見了,如此读书,岂不是太短视?
再就是第四种读者,虽则爱书成癖痴心不改,涉猎之宽广令人感动,可又偏偏忽略了运用,以至空有知识而缺乏能力,就像战国时的赵括,纸上谈兵可滔滔不绝,实际操作起来却又一筹莫展法术真理。也许,这第四种读者确实要比前三种踏实,可细想仍有可悲之处,如此读书,岂不是太“遗憾”?
那么,究竟何为最好的读者,笔者以为:他必须爱书,有选择地爱:他必须会读,有计划地读;他必须善思,不人云亦云;还必须会用,能把学来的知识变成实际操作的本領,自然,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构筑起一个属于自已的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自然,也只有这样的读者,才能名之曰高档次的读者法术真理。
(图片来自网络法术真理,致谢,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张玉庭,高校中文教授法术真理。《读者》杂志首批签约作家,每天都有3-10篇短文见于各地平台,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
标签:法术真理
- 法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