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事

略谈道教「醮」、「斋醮」的意义

栏目:法事 作者:符咒法事网 时间:2022-10-20 13:42:08
略谈道教「醮」、「斋醮」的意义在道教,斋醮常连用,「醮」,《说文解字》释醮有二义:「一指古代冠、娶之礼;一指祭。」古代男子再冠婚之时举行的仪式可以称「醮」,而古代的祀神活动亦称为「醮」。所以「醮」在儒家原本有两种意义,一伪古代礼节的名称,《仪礼·士冠礼》说:「若不醴,则醮用酒。」郑女注「酌而无酬酢曰醮。」指傅者对卑者型简单之遭。用醴日醴,用酒日醮。醮之另一义为祭之别名,宋玉《高唐武》说:有方之士,羡门高溪。…进纯牺。祷琁室。醮诺神,礼太一。传祝已具,言辞已里。李善注:「醮,祭也,子肖切。」”「醮

略谈道教「醮」、「斋醮」的意义在道教,斋醮常连用,「醮」,《说文解字》释醮有二义:「一指古代冠、娶之礼;一指祭。」古代男子再冠婚之时举行的仪式可以称「醮」,而古代的祀神活动亦称为「醮」。

所以「醮」在儒家原本有两种意义,一伪古代礼节的名称,《仪礼·士冠礼》说:「若不醴,则醮用酒。」郑女注「酌而无酬酢曰醮。」指傅者对卑者型简单之遭。用醴日醴,用酒日醮。醮之另一义为祭之别名,宋玉《高唐武》说:


有方之士,羡门高溪。…进纯牺。祷琁室。醮诺神,礼太一。传祝已具,言辞已里。


李善注:「醮,祭也,子肖切。」”「醮」是一种古代祷神祭拜的祭澧。由于有以上二义,故许慎在《说文》说:「醮,冠娶礼祭也。」段玉裁有注说:


依郑说,非谓祭也,或许云冠娶礼祭,事属可疑。详经文部阎祭也,盖古文作冠娶妻礼也,一曰祭也。转写有夺,与祭者别一义,不蒙冠婚。宋玉《高唐赋》「醮诺神,礼太一。』此后世醮祀之始见也。


又「穛,醮或从示。」段玉裁注:「按依此则有祭义审矣。」宋玉《高唐武》说:「祷旋宫,醮诸神,遭大乙。」《高唐武》中「醮诸神』的,正是羡门几位著名的方士。这就说明了古代的醮祭活动可能是由方土主持的。而方士是祖天師立教前的部分道士稱謂。其醮祭活动自然为道教所承袭。此后世道教徒檵承其祭祀之义,用称祈福谢恩等法事曰醮。

《竹书纪年》亦记载:「黄帝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汉书·郊祀志》记载说:「轩帝时,有人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宣帝遣谏议大夫王家,使持捷而求之,据《王裦傅》,上言汉宣帝的人其实就是方士。」道教之「醮」,《隋书·经籍志》谓:


醮者,夜中于星辰之下,陈设酒脯饼饵币物,歴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


早期道教醮祭的对象,主要是天地神祇、五星列宿,五星列宿即东南西北中五方斗宿,道教称为五斗神君,其中以北斗星君的崇拜更盛,道教认為北斗星君有回死注生之功,有佾灾度厄之力。早期道教醮祭的目的,多是醮谢罪孽,乞恩消灾,益寿延年,这与当时社会的动乱,生命的无常攸关。

后世继承且扩大其祭祀之义,把法事所福谢恩称作醮。唐·张万福着的《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对于「醮」的解释如下:


凡醮者,所以荐诚于天地,祈福于冥灵。祈福于冥灵,若不专精,即不足以通感。尽诚而得福,不应验者,未之有也。

认为建醮应「尽成」,若不精成则不足以通感神;建醮对地黑点、器物供品及熊仪的过程等也很讲究。而南宋·吕元素《道甲门定制》卷六杜光庭语,他认醮是祭的别名。可以延真降灵,牲轻血食叫祭,蔬果精修叫醮。因此,杜光庭认为当时「祭」与「醮」的差别在于供品荤素的不同而已。又蒋叔兴《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五(醮)说:「有酬酢日献,无酬酢曰醮。醮者,用酒于位,敬以成醴也。延真降灵,而以醮名。」由此可知道教徒设醮主要在于延真降灵,向神灵表达成敬之意,以所福为主要要求。行仪的目的就是为国泰民安、谶织罪谢恩、所寿延生、拔幽荐祖等等。


有授箓之法,名曰斋。有拜章之仪,名曰醮。—《文献通考》(宋)马端临

所以斋醮之法还涉及了主持斋醮法事的法官人等需要有相应的箓职、章奏科仪诸多细节,此处不一一陈述。


道门醮法之兴,最早可溯至东汉祖天师立教时期天师「作道书,…论章醮之法,道士章醮之法起此。」居鹤鸣山造做道书二十四篇,总之,天师立教,章醮之法已大行于世。在系师张鲁时期,还盛行涂炭斋法。又南宋·蒋权舆《无上黄筱大斋立成仪》卷十五说:「白汉天师流傅醮法,以福群有,今见于道藏者,其目尤繁。」道教醮法来自天师道的推展,乃是配合上章的仪式,在汉未小魏晋时期,道教的法事道场,都应以醮法施行为主。

略谈道教「醮」、「斋醮」的意义

阅读:439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