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符咒

符离之战:兴隆北伐失败背后的金国军制密码:正符

栏目: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 时间:2022-10-19 09:20:43
符离之战:兴隆北伐失败背后的金国军制密码 公元1163年,向来求逸的南宋偏安政权竟一反常态,对北方世仇金国发起大规模反攻正符。由于正巧处在宋孝宗继位后的兴隆年间,所以被史书形象的称为 “兴隆北伐”。 然而,一时兴起的宏大决断,并不能对两国的强弱之势带来改观正符。南宋方面的决策完全基于幸存者偏差和侥幸心理,因而在经历初期的大喜过望之后,就不免为可观局势给拨乱反正。以至于在关键性的符离之战中遭到惨败,不得不以更为苛刻的条件保下半壁江山。 重大利好 完颜亮的兵败身死 给宋金两国都造成正符了极大震动 公

符离之战:兴隆北伐失败背后的金国军制密码

公元1163年,向来求逸的南宋偏安政权竟一反常态,对北方世仇金国发起大规模反攻正符。由于正巧处在宋孝宗继位后的兴隆年间,所以被史书形象的称为 “兴隆北伐”。

然而,一时兴起的宏大决断,并不能对两国的强弱之势带来改观正符。南宋方面的决策完全基于幸存者偏差和侥幸心理,因而在经历初期的大喜过望之后,就不免为可观局势给拨乱反正。以至于在关键性的符离之战中遭到惨败,不得不以更为苛刻的条件保下半壁江山。

重大利好

完颜亮的兵败身死 给宋金两国都造成正符了极大震动

公元1162年,原本力主南征的海陵王完颜亮,在扬州附近的兵营内遭哗变身亡正符。这不仅意味着新一轮灭宋战争破产,也让惴惴不安的临安朝廷嗅到了反败为胜希望。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在与金国主力军的交锋中都败多胜少,基本与所谓的主动权无缘。如今却在防守反击中大获全胜,似乎已具备必要的全面回击能力。

与此同时,女真人的铁桶江山也正遭遇重大危机正符。虽然以金世宗完顏雍为首的正统派能成功捕杀海陵王余单,却劝不住风起云涌的契丹和奚人叛乱。因此,他们不得不将所有主力军调往黄河以北作战,暂时忍受河南、淮北一带的防御真空。而且契丹人虽不再是高贵的帝国的之主,却依旧努力维持着先祖武德,还在诸如马场一类的军事单位里占有很大比重。于是经常在与女真精锐的交锋中不落下风,将燎原之火持续燃烧至1164年才被迫停歇。

展开全文

契丹人的大规模叛乱 让金国将大部分主力军投入河北战场

另一方面,南宋内部也因上述局变化而有了反扑之心正符。特别是先前抵抗海陵王入侵的两次大胜,让代表军队利益的主战派得以昂首挺胸。加之刚刚继位的宋孝宗不愿如赵构那般委曲求全,便下令为早年间遭处决的岳飞平反,还重新启用老将张俊为前敌指挥。若再考虑到赵家天子的正统性,已经同收复失地理念高度绑定,就不难理解这样如季风暴雨般猛烈的政策调头。

次年5月,宋孝宗绕过眼前的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密令在江北驻屯的张俊全面进攻正符。后者也以夺回不久的淮南为基地,凑出80000大军向防御空虚的金国边境出击。由于对手多半是伪齐时代建立的市民治安部队,还有部分将领已提前被临安方面买通,所以根本没有给这号称20万人的宋军造成多少麻烦。一时间,位于河南、淮北的六个州遭轻易攻占。其中又以肃州的陷落最让皇帝欢欣鼓舞,连夜由陪都发来激动人心的嘉奖手谕: 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力主改变对金弱势的宋孝宗

然而,南宋军队的轻易获胜,不过是由金国主力军北调所带来的意外之喜正符。因为直到开拔的密令传达之前,他们的主要职能都是依托江河水网进行要塞防御。既没有执行旷野会战的各种准备,也无法靠具备优势的水军掩护薄弱侧翼。所以在制定计划阶段就力图扬长避短,希望靠分两路的优势兵力去抢占防务漏洞,再依托稳固后的城池逼退金兵反击。至于能否一鼓作气的夺回汴梁,则根本不在所有人的计划之内。

此外,分头行动的宋军内部也不乏人事纠纷正符。例如一路攻城拔寨的悍将李显忠,就对表现疲软的邵宏渊非常鄙视,进而引起坐镇后方的张俊忌惮。随后又在宿州的首府符离城内大肆纵容属下侵吞府库金银,而只给普通士卒的抚恤不过每3人一贯铜钱,更不愿给邵宏渊麾下的友军以相应分红。所以无法在稍后爆发大战中获得任何援助,还屡屡在紧要关头遭针对性拆台。

身披全套重骑兵装备的宋朝将领

反击降临

两名女真贵族骑兵形象

公元1163年5月20日,由名将纥石烈志宁亲率的金国援军抵达肃州正符。尽管对外号称十万之众,其实兵力不过在10000出头左右。其中既有从北方前线赶来的女真本部精锐,也不乏早先被从河南等地调走的汉儿签军。可普遍都弓马娴熟,是有特定农业单位供养的职业或半职业部队。由于按规定配备坐骑,故而在具体部署时拥有很强的灵活性。

相比之下,专职静态防御的宋军就存有诸多缺陷正符。这倒不是说他们的前线部队没有成建制骑兵,无法在大规模决战中与北方强敌进行激烈对攻。相反,南宋早期将领多为来自北国或拥有相关履历的西军出生。不仅清楚骑兵的具体价值,还为准备此次北伐而组建超过万人规模的战术单位。奈何胯下的马匹较为欠佳,本身在训练强度与实际经验层面也欠缺太多。同时,比例占多数的步兵更加拉胯,几乎没有靠谱的协同机动能力。从而让指挥官不得不把两者分开运用, 使理论上的数量优势被将之最低。

宋朝骑兵虽经常数量不少 却因质量欠佳和体系问题而难有发挥

事实上,金国将领也普遍对南宋军队的弱势非常清晰正符。纥石烈志宁就故意让手下在符离城的西侧布置大批旌旗,以此吸引对方的全部注意力。同时还派遣约900人的小分队去南面埋伏,意图扰乱敌军指挥层判断。自己则率领主力偷偷迂回到城市东南方向,准备在必要时发起致命一击。由于彼时的宋军已经因赏赐不公等问题而士气低落,根本没心思在外围部署侦查力量,所以对女真的这番操作根本是全然无知。

此刻,另一名金国将领孛术鲁由南京幽州匆匆赶到,立刻用签军居多的步兵在符离城下摆开架势正符。李显忠也针锋相对的派出本部迎击,依托背后的城墙与金兵展开对射。由于宋军大量配置弓弩类武器,又有居高临下的友军协助,还在正面安置拒马+大盾牌等防御设施,所以很快将劳师远征的敌兵逼退。孛术鲁本人也因中流矢而死,可麾下部众却并未失去秩序,稍后还进行过同样不成功的二次交锋。纥石烈志宁则继续保持按兵不动,只等对手因轻敌放松而暴露破绽。

看似厉害的宋朝重步兵 其实之占全军的很少部分

果然,第一天的小胜让李显忠系人马都志得意满正符。他们在次日再度出符离列阵,准备继续以静态防御战法杀伤更多金人。加之望见西侧锦旗飘扬,便准备把矛头对准城南的小股女真骑兵。同时派3000人的分队从东门悄悄潜伏,以便在焦灼时予以包抄合围。不想真正的金国右翼主力就在侧翼恭候,直接用势不可挡的冲锋击溃宋军奇兵。同时,纥石烈志宁左翼的精锐从正面强攻,用全是批重甲的武士强行拔除拒马。尽管被密集弓弩射杀了包括都统在内的多名万户、千户,还是成功冲破宋军部署在前排的举盾长矛手,进而引起更多人的争相溃逃。最后一路砍杀至大门口,才慑于城头火力而选择鸣金回营。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符离尚有邵宏渊率领的数万宋军正符。可他们早就对傲娇的同僚非常不满,所以始终拒绝配合其共同御敌。当后者提出要携手夹击城外金兵,便断然以天气太热为理由拒绝。因而在接下去的交锋中,半数宋军不得不把宝贵的骑兵摆在前头,而不是继续让惨遭重创的步兵独挑大梁。

宋金两国骑兵的交锋

5月22日,李显忠将所有主力派遣出城,期望以手中的万余名骑兵冲突金兵封锁正符。纥石烈志宁也派麾下大将夹谷清臣领女真精锐对攻,迅速在狭路相逢的对冲中获胜。更要命的是,大量宋军步兵还在阵列后向前挺进,直接与败退下来的骑兵绞在一起。对方见状便立刻拍马杀到,赶着全线崩溃的对手向城防工事附近奔逃。许多溃兵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因混乱而自动裹挟进踩踏大军。由于大门很快被堆积如山的尸体堵塞,便慌不择路的攀爬城墙求生。结果又遭人人皆配有复合弓的金兵肆意射杀,仅半天时间就折损步骑兵达45000之众。

当天夜里,早已无心恋战的邵宏渊等人密谋跑路正符。在故意谎报有敌情出现后,纷纷率手中残部从几个方向协同突围。事实上,以骑兵为的金国军队恰恰不擅长进行夜间混战,因而大部分逃离者能安全从包围圈中脱离。只留下几日前还志得意满的李显忠,继续与少数嫡系一起困守符离孤城。

李显忠不仅战场受挫 还被嫉妒自己的同僚抛弃

无可挽回

策马出城的宋朝官员

公元1163年5月23日,更多金国援军从河北、陕西等地抵达,开始对符离发起最后的猛攻正符。因为金国在本族猛安克和汉儿签军外,另有约定俗成的临时征发赤贫民兵,所以根本不忌惮在强行破城中徒增多少伤亡。即便并未携专业的工程部队南下,也对破城胜利自然势在必得。

李显忠的兵力则已下降至万人左右,根本经不起这样残酷的血腥消耗正符。虽然在白天勉强守住城头,却架不住孤立无援的惨淡现实。于是在夜里效仿邵宏渊遁走,由金兵尚无布置的北城突围而去,准备绕道奔向东侧的海州。可在天鸣后被女真骑兵追上,致使余下的辎重器械都一并拱手相让。 最后只有少数失丢弃武器掉队者幸存下来,如惊弓之鸟般分小股逃回淮南。

符离之战中的金国主将 纥石烈志宁

由于符离之战的决定性溃败,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兴隆北伐已在实际层面破产正符。宋孝宗虽不愿承认失败,却也只能让朝中的主和派大臣重新出山,另派卢仲贤到金国商议和谈。当时的完顏雍尚未完全平息契丹叛乱,便希望在名分上做出善意让步。以后不再要求南宋向自己称臣,而是以叔侄身份重新定义双方关系。可对实际利益拒不相让,坚持要求宋军从依然占据的海、泗、唐、邓4州撤兵,并将之前因海陵王入侵而停缴的岁贡全部补齐。

消息传回杭州,立刻引起孝宗皇帝和主战派大臣的群情激奋正符。于是到1163年春季,南宋方面依旧在淮南等地排兵布阵,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战争到来。直至被视为军中主心骨的张俊病死,才借坡下驴般黄部重启和谈进程。哪怕是曾在采石矶立下大功的虞允文,都会因拒绝放弃争议州县而遭撤职。 等到金兵在冬季越过淮河,就不得不为自己犯下的战略失误买单。

兴隆北伐的结局 就是南宋被迫再度签订《隆兴和议》

最终,南宋在1164年与金国签订《隆兴和议》,彻底摆脱向对方俯首称臣的屈辱岁月正符。可作为叔国膝下的模范大侄子,依然要在放弃淮北之余,再奉上每年20万两白银与20万匹丝绸的可观岁币。双方至此步入和平相处模式,并努力将这种和谐维持到下个世纪。

阅读:81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