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才是中国优雅:水袖丹衣,醉人惊梦:丹道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0-19分类:符咒浏览:60
昆曲(昆剧)艺术传承六百年,是文人审美情趣和精神理想的寄托所在,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丹道。曾经,它只是元末明初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嘉靖年间,“曲圣”魏良辅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创立了“水磨腔”(昆腔)。戏剧家梁辰鱼创作的剧本《浣纱记》传奇,让唱曲变成了有具体情节的戏剧,昆剧自此诞生。明代,在这个昆曲被视为“正声”“雅音”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了诸多名留青史的剧目,如《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琵琶记》《玉簪记》等。
展开全文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昆曲也一度面临困境,让这个古老剧种再次焕发青春活力的,是几代昆曲人口传心授的坚持和昆曲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丹道。林萍、李倩影、乔燕和在15岁考入北方昆曲剧院,师从“昆曲大王”韩世昌大师;几十年后,10岁的魏春荣考入北昆学员班,是这些老师们为她打下根基;如今,魏春荣担当起导演的责任,为刘大馨等年轻一代演员排演新戏,她们也已茁壮成才。在艺术的道路上,昆韵流芳,薪火相传。
乔燕和,80岁,昆曲表演艺术家,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韩世昌先生弟子丹道。
代表作《春香闹学》《胖姑学舌》《游园惊梦》《思凡下山》等,并担任多部昆曲、吕剧、河北梆子、越剧折子戏的艺术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工作丹道。
连衣裙、高跟鞋,一身优雅装扮的乔燕和神采奕奕地走进北方昆曲剧院的排练厅丹道。将近80岁的她从容地走过每一步,每一步都落地有声。身后,排练厅墙上“戏比天大”四个字显得格外耀眼。
在乔燕和的人生中,昆曲就是一切丹道。而在昆曲之外,她还是延续数百年的晋商乔氏一族之后。出生于1943年的乔燕和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可是乔氏家族却有着极其严格的家规,那便是为避免家族子弟玩物丧志,乔家历代严禁在家唱戏,甚至禁止看戏。可一次偶然的机会,15岁的乔燕和带着弟弟妹妹到西单看电影《天仙配》,恰巧遇到刚成立一年的北方昆曲剧院招生。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丹道。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乔燕和原本试试看地报考,没想到却顺利被录取,甚至被“昆曲大王”韩世昌先生收为入室弟子丹道。消息传来,遭到了乔家上下的反对。好在父亲喜爱古典文学,希望乔燕和在昆曲的研习中提高古典文化素养。1959年1月,北方昆曲剧院由团带班的第一批高训班汇报演出,乔燕和登台演绎了昆曲《钗钏记·相约》一折,一举改变了一个大家族对昆曲的看法。从此以后,乔燕和全身心地投入昆曲事业。
《钗钏记·相约》饰芸香
在北方昆曲剧院由团带班的第一批高训班,乔燕和师从韩世昌先生、马祥麟先生、沈盘生先生、吴南青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她不仅感受到了昆曲作为传统艺术的神圣,更是感恩能从师长那里习得昆曲艺术的精髓丹道。这也让她感到深深的责任,不敢有丝毫懈怠。从学艺的第一天开始,乔燕和就提醒自己,既然学了这门艺术,从事这个工作,“就要尽心尽力,不忘初心把它做好”,更重要的是,“在老先生恩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虽然只学到了九牛一毛,(可是也)要把它传承下来,这是我们的责任。”
《孽海记·双下山》饰色空
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乔燕和正处于艺术力、表现力和经验都非常丰富的时候,考虑到自己学的是花旦贴旦,她决定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丹道。于是,她投身于教学工作,在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戏校、上昆、苏昆等地培养年轻的昆曲演员。每一次上课,每一次担任艺术指导,乔燕和都亲力亲为,一招一式要求都极其严格。她说,学昆曲,就要扛住这门艺术对我们的要求。
在从教的过程中,乔燕和要求自己言传身教丹道。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妆容打扮,乔燕和都表现出对人的尊重,以及对自己得体大方的要求。“咱们这是规矩,”她一再跟大家说,“要保持你们的眼睛像一汪清水这么透亮。”在乔燕和看来,只有心是纯净的,才能传承好昆曲这门高雅的艺术,“不要去介入那些所谓的是是非非,无非就是先做好人。”
即使没有教学任务,乔燕和也一直牵挂着剧院和学生们丹道。她放不下昆曲,也放不下剧院里的太多东西。从早到晚,排练厅总有人在练功、排练,地毯因为日晒和淌落的汗水已然褪色,置物架上是密密麻麻的水杯。她看着学生们的举手投足,扳正那些没到位的动作,为她们造桥铺路,扶上马再送一程。乔燕和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让昆曲一直保存和流传下去。”
COSMO:您怎么理解昆曲中体现的中国优雅丹道?
乔燕和:中国优雅的“雅”,不是高高在上,不是不可触及,而是对新鲜和美好事物的认知丹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很“雅”的民族。它崇尚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美德和规矩,你仔细看,它就是“雅”。
COSMO:您如何影响更多年轻的昆曲演员丹道?
乔燕和:真诚特别重要丹道。我的老师教给我,对待艺术,对待学生,要孜孜不倦。所以,只要能帮助到学生的,只要他需要我,我都愿意去做。学生们都知道我的电话,有些还没有入院的学生也会来找我。可其实我上课挺严厉的。他们需要得到点真本事。
魏春荣丹道,50岁,北方昆曲剧院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2003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011年上海白玉兰戏剧主角奖
喜逢国庆,以“讲中国故事、聚两岸戏缘”为主题的《两岸戏剧名师对话》在北京卫视播出,北方昆曲剧院当家花旦魏春荣与中国台湾国光剧团当家小生隔屏“草桥结拜”,再现当年合作《梁祝》的场景丹道。在抖音《名角dou来了》直播中,魏春荣吸引了1500万左右观众在线参与互动,在节目中与年轻观众面对面, “让大家看到昆曲在当下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昆曲从业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认识昆曲不同的侧面。”魏春荣还会持续去参与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来了解昆曲。
从10岁进入戏校,从艺40余年的魏春荣说,“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昆曲是小众的丹道。其实这些年逐年有了改变”。魏春荣回忆1988年毕业刚进入北方昆曲剧院时,观众非常少,演出机会也特别少,可是到了2000年以后,昆曲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的重视,昆曲开始走进了大众视野。逐渐成长起来的魏春荣,除了日常的演出创作,也担负起昆曲宣传与传承的重任。
魏春荣对昆曲的爱是炙热而深沉的丹道。她自评为长情的那类人,做一件事情就希望一直做下去,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做到最好。
其实在塑造每一个角色时,魏春荣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丹道。比如大都版《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仅仅是一位心思婉转的闺阁女子,更是唐朝的一位贵族小姐,在展现少女感的同时,还要体现她的贵族气质。而《救风尘》中的赵盼儿,则是一位侠骨柔肠的勾栏女性,在雪夜赶路去救自己的朋友宋引章时,运用了大量戏曲传统的程式化动作,再通过斗篷与马鞭的配合,展现她赶路的艰难和急切的心情。
左图:《续琵琶》饰蔡文姬;右图:《救风尘》饰赵盼儿
昆剧《国风》是魏春荣近期正在上演的新编历史剧目之一,她所饰演的许穆夫人是春秋时期著名历史人物,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丹道。《国风》取材于此,由著名剧作家罗怀臻为北方昆曲剧院量身创作,并通过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元素寻求古朴质感。如何演出人物面对儿夫、国家时的百结愁肠,使这个角色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能激发观众的同理心与爱国情怀,魏春荣意识到,她又有新的创作挑战了。
通过一次次的排演创作,魏春荣也逐渐有了新的感悟丹道。她将这种感悟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青年演员,她会提醒她们要辩证地学习和创作,尤其是在一些新编剧目的创排中,有时是需要演员打破原有的呈现方式,在守正中创新。带着这样的思路魏春荣也在另一领域逐渐成长,她想成为一名昆剧导演。对于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下去,魏春荣从未困惑和迷茫。昆曲和她,互相成就。
COSMO:昆曲是很传统的艺术种类丹道,当昆曲开始创新的时候,如何找到正确的路?
魏春荣:我们这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丹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首先需要传承,当然也需要创新,所谓守正创新,这样才能得到有序的良性发展。我们现在做的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尝试,虽然有时候避免不了会走弯路,可我们走过了,这就是价值,会为后来的人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后面的路就会更好走一些。
COSMO:在这个艺术领域当中丹道,您是怎么理解昆曲传递出来的中国优雅的?
魏春荣:昆曲体现的就是中国优雅,他是最完美的一个艺术范式丹道。因为它集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它所呈现的舞台、声腔、音乐、表演、装扮,都算当今传统艺术上最高的艺术范式,是中华民族对于美学最高境界的传递。就我个人而言,优雅首先是从容不迫,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做任何事情、做任何选择,都能够做到掌握自己节奏,遵从自己的内心。
刘大馨丹道,28岁,北方昆曲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刘大馨刚刚坐定,双颊红扑扑的,有些微热丹道。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已经成了刘大馨的日常安排,“每天都需要在排练厅。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老师知道。再不练,台下观众,是的,台下观众就该知道。”
从9岁开始接触专业戏曲表演,到大学毕业后选择昆曲为职业追求,今年是刘大馨进入北方昆曲剧院的第8个年头丹道。年纪轻轻的她,俨然已经成为梨园新生代中坚力量代表。
刘大馨最早接触昆曲是在大学期间看了魏春荣主演的《牡丹亭》,“一下就觉得好美”, “完全被她带进人物内心世界丹道。”大学毕业后,刘大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北方昆曲剧院,遇到了恩师乔燕和,“乔老师让我在跨转剧种期间,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我所学习的昆曲韩派传统戏全部都是乔燕和老师亲授给我的。”
左上(蓝衣):《钗钏记·相约相骂》饰芸香
左下(绿衣):大都版《西厢记》饰红娘
右图(粉衣):新创剧目《红娘》饰红娘
她的努力、勤奋也获得了魏春荣的肯定丹道。在魏春荣出演的《牡丹亭》中,刘大馨出演春香这个角色,与魏春荣扮演的杜丽娘主仆搭戏。有一场戏是杜丽娘临死前,把春香抱于胸前,拍了拍她说:“春香,我待你可有不到之处?”有一次演出过程中,魏春荣念到这句台词时,轻轻拍了拍刘大馨的后背,这种被情感代入后由内而发的细微动作,让刘大馨一下就代入了角色。
刘大馨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海绵的状态,“不断向老师们请教专业问题,勤加练习后再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尽可能地丰满自己的羽毛”, “随着年龄增长,再慢慢地把昆曲这门艺术传承下去丹道。”在不间断的研习中,刘大馨生出一份使命感,“这是我这一辈子必须要做,然后也要努力做好的一件事情。”
在这份责任意识背后,刘大馨要走过比同龄人更难走的一段路丹道。“戏曲演员还是挺枯燥的”,从刘大馨学艺的第一天起,她就没有了像其他孩子一样的寒暑假。她所有的假期都是老家济南和北京两边跑,平日里每天6点起床,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山后面喊嗓子练声。直到现在,刘大馨的生活也大多是在剧院和家之间两点一线。
在外人看来,昆曲演员可能就是一直重复做一件事,“一直重复一场戏丹道。一直在重复演一个角色”, “我们的尝试可能是有限的”,“我们可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这一个角色我要演一辈子。”刘大馨觉得这很考验年轻演员的心态。在她看来,即使是同一出戏,同一个角色,“每次我们自己也有不同的体会。”
刘大馨总是在琢磨和钻研怎么更好地沉浸到人物里去丹道。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多,“最大的变化是台上的心态可能会更自如一些,会比原来更能够沉浸到人物里面,每次演的时候都会带出来一些新的感受,随之叠加新的情感,让你能更好地体会人物。“
很多见过刘大馨的人都说,她的眼睛好像会说话,眼神特别坚定丹道。刘大馨觉得这大概是昆曲带给她的自信和从容,“可能和这么多年,我们昆曲人一直在很坚定地做着这一件事情,就是唱昆曲、传承昆曲有关系。”
所幸的是,刘大馨也关注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走进剧场来欣赏昆曲,“其实,很早之前昆曲也已经进入校园了”,她觉得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昆曲也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欢迎丹道。对于刘大馨而言,她和昆曲的缘分也将在这美好的未来延续着。
COSMO:昆曲中体现的中国优雅是什么丹道?
刘大馨:提到“中国优雅”,我就会想到昆曲,舞台上的灯光打亮的那一刻,你看到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非常细腻的表演,很棒地展示了我们中国女性的中国优雅,从内在透出来的优雅和自信丹道。
COSMO:对昆曲有什么期待吗丹道?
刘大馨:当然对它有期待丹道。昆曲是百戏之祖,我希望昆曲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昆曲。现在有非常多的平台,可以让我们戏曲演员跟大家分享我们的台前幕后,也希望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大家从关注台下的我们,到走进剧场,看我们在舞台上如何演绎昆曲故事。
策划:朱瑾
编辑:若菲、宫哲怡、贺植阳、王逸敏
摄影:王阳
视觉:卞玉清
文:一雁
造型:Sally An
执行造型:李孟孟、李子慷
妆发:杨凯淳、魏丹
乐师鸣谢:孙凯(司鼓)、刘天录(司笛)
昆曲容妆:杨悦
编辑助理:王艺洁
摄像:宋旭升
剪辑:小王
图片来源:时尚COSMO / 受访者提供
标签:丹道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