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道德的谱系》来看,解读尼采的反叛精神:论道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0-18分类:符咒浏览:59
有人说尼采是时代的叛逆者论道,有人说尼采是世界的叛逆者,还有人说尼采是人类的叛逆者,可仔细读过尼采著作的人会发现,尼采是个叛逆者,他叛离了时代,叛离了普通人类,走向了一条少有人懂的思想之路;
可尼采又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逆者,他还抱有对生活的希望,对生命的热爱,对努力进取的认同,所以他不是个纯粹的叛逆者,只是叛逆思想在其思想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论道。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论道德的谱系》是尼采道德哲学的代表作论道,他在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的起源进行了心理学分析,叙述了高贵道德和教士道德的对立,在他的眼中,高贵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教士道德远远比不上希腊罗马道德;
在第二章中,尼采总体叙述了基督教原罪的起源,即起源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早已确立的欠债要还的思想基础上;第三章强调了禁欲主义,尼采始终不赞成禁欲主义,认为这压制了人类的本能论道。
一、遁世的反叛:尼采的一生
1.尼采及其著作:反叛的思想阵地
尼采一生涉略甚广,在哲学、音乐、艺术等方面都有所涉略,尤其在哲学方面,尼采堪称一个时代的大师,他通过不断地思考,在看到社会弊端的情况下,一直寻找治世良方论道。
尼采的反叛思想与其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尼采全名是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这是其父亲,一个为普鲁士王子教书的牧师,他为了庆祝尼采和王子弗里德里希四世同一天出生而为爱子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所以尼采的父亲对尼采的未来充满希望论道。
五岁之前的尼采是幸福的,他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的陪伴,可五岁之后,尼采的父亲去世了,不久他的弟弟也因为患上了与父亲同样的病而去世,父亲和弟弟的接连去世对尼采产生了巨大打击,这也奠定了其日后思想反叛的基础论道。
十四岁的尼采进入了中学,之后又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哲学,尼采一直对上帝和基督教虔诚不已,经常会一个人默默地读《圣经》论道。可是,大学生活使尼采感到十分无聊,没有任何思想上的碰撞。
展开全文
直到尼采遇见了古典语言学教授李佛魏,这对尼采的整个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尼采很受李佛魏的赏识,在与李佛魏的交往中,尼采心中怀疑上帝的萌芽逐渐生根发芽,他也不再是那个曾经虔诚信仰上帝的人了论道。
这种怀疑上帝的思想在尼采读到叔本华的作品之后,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信奉叔本华为精神导师和偶像,尼采一生很少信服谁,除了柏拉图等少数古希腊思想家,大部分都是对其他思想家的批判论道。
尼采的著作是其反叛思想的主要阵地,包括《瞧!这个人》《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等,他的著作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成体系,他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而查拉图斯特拉就是其中的超人,他的很多著作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只有读完大部分著作才能对尼采进行中肯的评说论道。
2.尼采与瓦格纳的决裂:反叛权贵的缩影
尼采与瓦格纳相识之时,瓦格纳已经是德国比较著名的作曲家论道。1868年,二十四岁的尼采第一次见到了瓦格纳,相谈甚欢,甚至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主要原因在于两人都对音乐感兴趣,并且两人都对叔本华的思想感兴趣。
叔本华是德国“悲观”哲学的代表,认为人生是悲观的,没有意义的,人们深陷欲望之中,唯有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脱,这一思想使瓦格纳和尼采感同身受,十分认可论道。
瓦格纳和尼采因共同兴趣而交好,两人的友情就像是知音和相互崇拜带来的吸引;可两人的决裂也在于兴趣上的分道扬镳,瓦格纳是一个作曲家和指挥家,在自己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上演时,他邀请尼采前往观看,结果尼采对演出现场的喝彩和吹捧感到不快,他认为这些俗人或“末人”根本不懂,并因此对瓦格纳感到生气论道。
之后,又双方因为《帕西法尔》而不快,瓦格纳也从无神论者转为基督徒,而基督教正是尼采《论道德的谱系》所批判的对象论道。尼采在决裂之后,虽然写文批评瓦格纳,却在其听说瓦格纳去世之时潸然泪下。
尼采与瓦格纳的决裂是尼采反叛权贵的缩影论道,尼采虽然主张超人学说和强力意志,可却不偏爱俾斯麦等德意志帝国官场上的风云人物,或者强人,反而更同情犹太民族.
可瓦格纳与此相反,他结识帝国权贵,经常为路德维希二世等人演奏,赞成德意志帝国的反犹思想,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对日耳曼古老传奇的信仰等等论道。《尼采与瓦格纳:从相知到陌路》中指出:“除我(尼采)之外,世间无第二人理解瓦格纳的非凡才华。”
二、反对一切:批评上帝和末人
1. 对上帝的反叛批评:“良心谴责”和“负罪感”
尼采最惊世骇俗的思想莫过于宣称“上帝死了”,可在此之前,他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就对基督教进行批判,批判了教士道德、基督教原罪说和禁欲主义等思想论道。
尼采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思想,这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得出的经验,即债务人必须向债权人还债,也就是一种古老的欠债要还的思想论道。尼采将这种思想通过公社、国家和祖先的推演,最终将债权人的角色推演到上帝。
换句话说就是,上帝成了债权人,而债务人就是负债的人类,人类的原罪由上帝的独生子耶稣通过上十字架的方式偿还了,所以人类虽然不再有罪,却对上帝负有债务,而这是一种人类始终无法还清的债论道。尼采认为,基督教教士就是通过这种古老的欠债要还的思想控制了人的思想,抑制了人的本能,而他所反对的就是教士这种近乎欺骗的行为。
张典在《尼采道德的谱系之基本问题》中指出:“基督教将暴力和残忍的本性美化成得救的必须,基督教培养了一种奴隶道德论道。”的确如此,尼采认为基督教源出于怨恨,教士道德颠覆了高贵道德,即古希腊、古罗马的道德。
2. 对现实人群的反叛:超人学说
尼采因为对现代人的失望,转而创造出超人,超人是人类发展的制高点、牵引力,更具体一点,就是人类进步的模范论道。尼采的超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他的成长要经历坚韧精神的锻造,要经历骆驼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苦,要经历狮子为自由苦守荒漠的坚强,还要经历猴子的“我能明白”,由此,才能变成孩童。
孩童可以构想出新的精神居所——自我的世界论道。尼采的超人是一个集体名词,不指代任何现实人物,包括过去的伟大人物,或现在的伟大人物,他只是尼采心中对人的一个最完美的设想,超人在永恒轮回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革新。
超人的概念非常广泛,有人认为超人是绝对的自由,毫无束缚;有人认为超人是未来人,是一种未来的想象;也有人认为超人是一个完美的人,能减少犯错的可能,引领人类走向自由论道。
尼采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道出了尼采心中的超人意义:“超人与大地同义……超人便是大地;超人与大海同义……闪电与疯狂便是超人……”论道。所以,尼采眼中的超人就是无所不包的自然界。
在我看来,超人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意志,大地代表了坚韧精神,闪电与疯狂代表了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是一种痛苦与狂喜的交织感,囊括一切的自然界则包含超人的一切优秀品质论道。
超人学说之所以被认为是对普通人的反叛,不在于超人二字,而在于他设想出了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完美的超人,以此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论道。可在反叛的同时,超人学说中充满了尼采对未来人的期待,他希望现实的人能以超人为目标进行发展。
三、总结
尼采因其思想而被视为时代的异类,他批判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批判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尤其是西方古典学者一直追求的永恒不变,批判消极的虚无主义,可赞成积极的虚无主义论道。
尼采最大的反叛在于他公然宣称“上帝死了”,虽然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19世纪的西方人已经逐渐不再真诚地信奉上帝,而只是将每周的礼拜当作是一场必须完成的仪式,可还没有人敢于高呼“上帝死了”论道。
不仅如此,尼采也对很多欧洲学者持批评态度,他的批评对象从早期的苏格拉底,一直到康德和黑格尔,尼采对他们的思想也有借鉴论道。
从“上帝死了”的言语中可以瞥见尼采对基督教的反对,与此同时,尼采还反对佛教等一切宗教信仰,为的就是弘扬自由,反对这些宗教以道德旗号压制人的自由论道。尼采还反对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造成了人们精神的空虚,财富成了人的唯一追求。
四、参考文献
弗里德里希·尼采:《论道德的谱系》
弗里德里希·尼采:《查拉图斯特拉》
弗里德里希·尼采:《悲剧的诞生》
张典:《尼采的道德的谱系之基本问题》
可丁:《论世界帝国》
标签:论道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