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符咒

抱朴论道,苍茫书写, 历史留痕:论道

栏目: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 时间:2022-10-18 18:18:14
谢云·原名谢盛培/号裳翁 谢云,原名谢盛培,号裳翁,1929年10月生于浙江省温州龙港市三大庙论道。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长期从事出版工作,曾任广西新闻出版局局长,广西出版总社社长,中共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1年至2000年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分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创办线装书局,任首任总经理、总编辑,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谢云幼遵家教习字习诗,广涉汉、魏晋碑及鸟虫篆等异体字,融篆、隶、行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步当代。主要著作有《谢云篆书》《灯前遗墨

谢云·原名谢盛培/号裳翁

谢云,原名谢盛培,号裳翁,1929年10月生于浙江省温州龙港市三大庙论道。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长期从事出版工作,曾任广西新闻出版局局长,广西出版总社社长,中共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1年至2000年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分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创办线装书局,任首任总经理、总编辑,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谢云幼遵家教习字习诗,广涉汉、魏晋碑及鸟虫篆等异体字,融篆、隶、行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步当代。主要著作有《谢云篆书》《灯前遗墨》《谢云书法集》《谢云八十书画》《谢云新诗》《谢云鸟虫篆书法艺术》《谢云书画艺术》《谢云画集》(一、二、三卷)等。

谢云先生现在已经九十一岁高龄论道,身体虚弱,步履 蹒跚,一个人走路都困难,可是只要他拿起笔,就完全是 另外的一个样子,就像一个战士拿起了枪,完全焕发出超 乎他年龄的那种精神,即可投入书写与绘画的状态,这是 什么,这就是艺术的精神!

“谢云是一位手握毛笔在作梦的诗人……”(刘德 吾语)“是笔的呼号 \ 淋淋漓漓泣泣然 \ 因渴成润 \ 纯情 司笔无限意……”(谢云《笔潮第一章》)

艺术是一种唤醒,也是一种自省,是一种释放,也 是一种自信论道。这个九十一岁的老人,还在以他的艺术表达 着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他在创作之中也是在抒情,以满 腹的热情与诗情表达对于这个世界浓浓的爱。他老了吗?没有,他正以他的艺术,“比于赤子”“复归于婴儿”, 达到很多艺术追求者所难以抵达的境界,“目击道存”“于 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

展开全文

谢云先生绘画中有两个主题:蝴蝶、长城及李叔同 的《送别》系列论道。这些主题,萦绕了他内心几十年,也只 有在他这个时候,得以释放。几十年了,在这个时候,他 是在回忆与诗境之中进行创作。

八十岁以后的谢云先生,其精神境界愈来愈接近于 庄子,在绘画中把自己化成了大大小小的蝴蝶论道。《庄子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 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 谓物化。”蝴蝶之象,谢云先生绘画之始,就开始画了, 他先画自己身边的树,又画到广西山林,画桂林的山水, 又画到自己家乡,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要画两只或者多 只的蝴蝶,总是在山林与树木之间飞来飞去。“庄生晓梦 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谢云笔下的蝴蝶,何止只是蝴蝶,完全就是他精神的象征,其蘧蘧然谢云乎?

谢云先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捐赠展览上,给国家 博物馆捐赠的绘画就是长城系列的二十件作品论道。在近两年 的创作中,他最大的主题就是李叔同的那首《送别》诗:“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 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当年的展览中,有谢云先生五条屏《长 城稽首》,以他少有的正楷写出,古韵苍茫,文辞激荡。此作品被《新华文摘》作为彩页转载。人之老矣,其言也 善;人之老矣,其画意深。“知交半零落”,翰墨留恍惚, 他不断地用李叔同的意境来叠影着他的人生,和他人生中 的所见所爱,那些离去的忘不掉的朋友。他的笔下看似没 有人物,其实他空寂的缤纷的花丛中,有多少人在期间, 谢云先生以画的形式,曲折地印记着他们的痕迹。

谢云先生为什么把蝴蝶与长城作为自己的核心意象, 这些都是象征,是他人生转捩的象征,是他为自己的情感 所托付所寄寓的象征,而他本质上又是一个诗人,一个淳 朴赤诚之人,他以自己艺术品中浓浓的苍茫与和善之意境, 完成着一种生命终极的表达论道。他是把他及一代人的精神履 历,以及他们为之而奋斗的精神在自己的画面上的展示。其画之蝶,飞飞于这个世界之上,也徘徊于这个世 界之外,它是一股浓浓的情愫,在荡漾,在飞翔。这一只 蝴蝶,行于万物,无所不在。“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 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 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 四达之皇皇也。”(《庄子·知北游》)谢云先生的蝴蝶, “四达之皇皇也”!四达之苍苍也!。每一个在谢云画中 的蝴蝶,都是先生笔下的情愫,都是他笔下的精灵。

这是一代有创伤的心灵,可他们无怨无悔,如谢云 自己所说,虽已年迈,却有当年一个老游击队员的精神论道。谢云先生只是用他的笔,来诉说他的彷徨与无奈,挚情与 超脱。所不同的是,这种诉说,这种内在的表达,是通过 他的艺术作品,通过他的绘画、诗词、书法来表达的。赤 子之心,溢于言表,豪华落尽,真纯可见。

艺术与情感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与情感 的潜意识之间有很难说清楚的地方,谢云先生之所以情铸 长城,迷恋蝴蝶,都是他情感所皈依的一种精神寄托论道。这 里面有一种更深刻的内涵,就是“创伤性内核”,这是“我 们无法理解的,可这种非理智也是使我们能够去运作的东 西……给予我们生命肯定的持续性”。谢云先生在 1957 年到 1979 年的二十年间,他的“创伤性内核”是以自己 的艺术来治愈的,以自己的艺术蕴养着自己的精神,他在 那个时候,并没有想到去展览,去出作品集,他只是在沉 醉,沉醉于艺术而忘怀于自己所经历的苦难,这也是他的 沉潜期。艺术之花是以个人的精神修炼与历史的结缘,没 有无缘无故的爱,便没有无缘无故的果。对于那个年代的 回忆,一个是劳动所带来的欢欣,一个就是书法,他临写 图章所带来的欢欣。

谢云先生的绘画与书法,我从直感上觉得和水有关, 澎湃汪洋的大水,时代的大潮,那股来自传统的幽深的水论道。这一股“水”,汹涌在他的画里,也汹涌在他的书法之中。

他从来没有给自己定位什么风格,他从上世纪五十 年代写印章开始,是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之旅论道。他的思维就凝固在沧桑遒韧的刀痕之中,虽然他拿的是一杆毛笔。书法让他排遣了苦闷与寂寞,他在远古 的书法中寻找着一种象征,寻找着与自己心灵相关的那种意会,也只有在曲曲折折的篆籀之间,使他栖息在浓浓的诗意之中。

他的书法从现在看,是经历过几个时期,1957 年到 1978 年,为初创期论道。1979 年到 1991 年,为发展期。这期 间他积极参与了国内现代书法的启动,并成为其中最重要 的成员之一。1991 年到 2000 年是他书法的巩固期。2000 年到现在,是他的成熟创作爆发期。最初的沉潜期,到以 后的爆发期,再到一种自我的整饬期,再到一种凝结的激 情创作爆发期,再到当下的平和的蕴藉,他完成着自我的探索与跋涉,并达到了当代与现代的完美的结合。

以柯文辉先生对他书法的评价:“……他写一两个字, 在布局运笔上,大都谋篇深虑,达意方罢论道。很少一挥而就。他从不拘泥古法,只信守方向对头的‘变通’。把自己放 到书法长河里思量,游心无垠,观往察来,味究微玄。谢 云作书多变的核心是‘道’——在挥毫中精神状态的自在 与忘我。“非道非极,自名自我”( 清龚自珍 ) 谢云又善以 诗度书。谢云向古人书作学习,俯视仰观,是幸福。童心 出窍,天真烂漫处,以不经营为经营,脱掉借来的前贤衣冠, 向往无态具众美妙境,尽力躲开求态失态的泥坑……返书 为画,返祖实验,少数人为之,是一条险道。群起而趋之 便是灾难。把字还原为画是行不通的。可用画的笔法与意 境来丰富书法,谢云的求索很有意义。他不是再现物象, 在布白、结体、造型上求有画意而不用绘画手段,掌握主 动,不走过头 ( 过犹不及 ),一到危崖即煞车。在干湿、浓 淡、粗细、枯润,行气贯通,斜不失正。从读画中得意忘形, 为东方审美重要特征之一。谢云对此三致意,去喧嚣,入沉静, 风流韵发,写字即写人生修养,青灯映照苦心人。”

我认为在谢云先生的作品中,有生命的律动感、有 深刻的情绪感染力、引人入胜又启人思考,他的作品无形 之中树立了自己的审美的尺度和审美的宽容度,他的书法 在曲曲绕绕的万般意象之间,总在散发着文字的幽邃与闪 光,唤起共鸣,并让人端详许久论道。我们在他的书法中看到 的是勇气、思考、创造和活力——艺术上令人仰止。他从真正跨入书坛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异类,不 同于任何人,他不需要那森严的笔法,可他也不是单刀直 入,而是在书写中盘桓缠绕,笔触伸向所有的可能,可他 又很收敛,很有分寸。这里没有我们一贯的所认知的传统, 他其实是带给我们对于传统又一次的新的认知,不是在重 复古人,而是以书为道,体现生命的扭结和荡漾,他把自 己的诗思和诗情都带入了自己的笔墨之间,手之舞之,回 环往复,如同读到马尔克斯或者鲁尔福的小说,小说能够 这样写,书法原来也可以这样写!

他的鸟虫篆,来自远古传统的画图形式的艺术与他 作为一个诗人的想象所折叠,仿佛万物生长而缤纷,仿佛 鸟虫嘤嘤而鸣叫,文字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论道。而他又不 是浅薄轻浮地表现,而是以执着的金文式的书写,缓慢而 跃动的节奏,大跨度的不平衡,造成了他书写中独有的张 力与自然。他的作品,带来了人们对于文字的原初创造的 一种感知,甚至从文字之中,产生一种幻象、象征、意趣, 这几乎不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又不是单纯仅从篆书所学的技法,其形式创作的自由和实验态度,使他的书法成为 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这一个”。

谢云先生的书写,应和了美国学者迈耶·夏皮罗的 风格观念:“古老作品的形式及其表现性于是被孤零零地 加以观照,而一种艺术的历史则被当作形式的内在发展来 重新书写……形式的发展并不自律,而是与变迁中的态度 和兴趣相关,而这种态度与兴趣多多少少清楚地体现在艺 术的题材中论道。”谢云对于鸟虫书及金文的书写,完全是在 自主的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其风格之差异,其情绪之变 化,在这种需要释读每一个字的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来。

谢云先生在笔潮中对于自己作品的追求,有这样的 描写:“现代气息是第一位的 \ 古典雅趣是第一位的 \ 青 春颜色古人书 \ 书家的歌唱”(《笔潮第二章》)他作品 中强烈的现代感,是一种生命的本色,也是他创作的自觉论道。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来自于他多年的 学识的沉淀。可同时,他的作品所构成的是一个既封闭同 时又开放的体系,封闭是他长期所琢磨提炼的鸟虫篆及其 所产生的某种神秘的意象,开放则是他绘画中所彰显的大 自然的包容,艺术化解着这位艺术家的精神。“五世其昌 占卜凤,三江豪气属元龙。精神钁铄知人品,笔墨飞扬愧 阿侬。”(近人何佩萱诗句)谢云先生在创作之中,从来 没有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先锋派,他所认同的“现代气息” 就是艺术所体现的作品与个人所统一的时代格调和个人 精神,非与时人争短长,笔下蕴藉有文章。天地化为篆 籀意,作品自然生清光。匪神之灵,匪几之微。荒荒坤轴, 悠悠天枢。

我曾多次写过关于谢云先生书画的文章,之所以写, 并不是谢云先生要求,而是每一次读他的作品,都有一 种感动,都有为其书写的一种冲动,这对于我来说,也 是一种意外论道。有的书画家多次让我为他写文章,我就是 写不出来,也不是人家作品不好,而是我找不到对其评 述的感觉。我的一个亲戚,并不很懂绘画,看着谢老的画, 凝视半天,她哭了,说这个老人太善良了,其实她并没 有见过谢老;一个在宋庄的朋友,看见谢老的画,也哭了, 他说他看到了佛……

艺术的共鸣,是一种直觉,一种面对,一种无以名 状的深入,甚至不需要任何语言的阐释论道。

谢云的作品面对的是历史,是饱经沧桑的一位艺术家诗人的“倾诉”论道。这种“倾诉”当代很多人并不理解, 而是留给后世的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他的书画是超 越了形而上的意义,他的作品就是艺术,一种高雅的艺术, 一种超越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他的作品会被后人不断地 解读,并会读出新的意义。英国诗人雪莱曾说:“一个人 要想非常地善,就必须广泛而深入地想象……诗歌扩大想 象的边界。”并认为诗人是“未来的信使”,这一切放在 谢云身上,都是非常恰当的,都是对于他的艺术,书法、 绘画甚至诗歌的深层解读。天底下,善人很多,可在谢云 先生的作品中,充满着一种“至善”,“至善”转换成为 一种“至美”,非为美也,“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 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司空图《诗 品》句)在他的作品中,欢乐、痛苦、喜悦、焦虑、激奋 是在互相交融的,你处在了一个时代,而你可能是这个时 代的“陌生人”,你只有沉浸于岁月之中,沉浸于深邃的 传统与想象之中,你的精神才真正复活了,你的艺术才成 为了“一团火”,熊熊燃烧的那“一团火”。

谢云先生的笔墨, 真可谓是游戏, 有其他到了九十一岁的高龄,眼前铺纸,他依然会挥毫作字作画, 他已经完全忘却自我,投身在这种自我的“游戏”之中, 而这何尝是“游戏”,而是在创造,不断地去创造,用 一生的追求论道。劫难之后,理喻苦难,百变之后,回归纯粹, 谢云先生在他晚年之境,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成为了 一个“完整的人”。

谢云先生作人之诚朴醇厚,亲切和睦;文章之雄深 雅健,抱朴论道;诗歌之情挚悠长,回环往复;字画之古 劲端楷,体素储洁,都使他走入了人生的化境之中论道。

这种化境怎样描述,我以不成韵之《一枝春》词以赞:天地玄黄,立长城、指点平生游处论道。时光未废,古 道暮云成雾。渔歌唱晚,料无复、盛年词句。阳朔边、风 入苍茫,不见天涯归路。

曾数谢家祖谱论道。传奇挥翰墨,南朝风度。垂垂老矣, 谁说岁华成暮。淋漓老笔,恍听得、渔阳笳鼓。花色飞、 细数流光,性真执著。

参考文献:

①《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美)周蕾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5 月版,第 58-59 页论道。

②《艺术的理论与哲学:风格、艺术家和社会》(美)迈耶·夏 皮罗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年 1 月版,第 58 页论道。

转-谢云先生书画

阅读:77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