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士|唐寅:六如居士的如梦人生:居士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0-18分类:符咒浏览:84
原作者:沈渊
注意居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展开全文
(明)唐寅《事茗图卷》局部居士,故宫博物院藏
“吴中四才子”之名,知道的人那应该太多了居士。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
或许,几个乃至一群优秀的人聚在一起,被相互比较当然是少不了的,特别是俗人,最好这一口居士。苏州府有个官员从北方来,作为知府的副职,官居“同知”,听说了文徵明善画的名声,就问说:“有没有比文先生画得更好的?”有人回答他:“唐伯虎。”
这位同知挠挠头:“唐伯虎叫啥名啊?”回答说:“唐寅居士。”话音刚落,同知一跃而起,激动地说:“文先生为了尊敬这位唐寅,竟然把自己放低到了这种地步!”
在场所有人都不明就里居士,同知这才解释:“我见过文先生的画,上面有印章‘唯唐寅吾以降’,可不是直接就这么承认自己不如唐寅么!”
结果,“闻者喷饭”——文徵明那枚印章,刻的是“唯庚寅吾以降”,取自屈原的离骚,因为文徵明的生辰和屈原相同,所以刻了这样的私章给自己用,跟唐寅真没啥关系居士。
(明)唐寅《玩月图成扇》居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没文化,不可怕,谁出糗,谁尴尬居士。
不过,倒也不必担心这样的事传到文徵明那里会引起什么波澜居士。文徵明是公认的老实人,跟出家人一样,“不打诳语”,对于唐寅的画,他很真诚地评价:“子畏(唐寅的字)画本笔墨兼到,理趣无穷,当为本朝丹青第一。”既然唐寅是第一,那么不管自己是不是第二,都算不如唐寅,也没什么问题。事实上,文徵明也是在唐寅死后,才得以继任江南画坛的领袖。
至于“吴中四才子”还有另外两人——祝允明和徐祯卿居士。徐祯卿因唐寅提携,虽出身贫苦也终跻身吴中文人圈,心怀感激,在诗中称“唐伯虎,真侠客!十年与尔青云交,倾心置腹无所惜”;祝允明作为唐寅至交,为唐寅写墓志铭时,更是不吝赞美之辞:“性绝颖利,度越千士”,简而言之,就是超过了无数人的绝顶天才。
不过,相比生于书香门第的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反而在出身上要差点——虽然他的祖上也曾出过名将国公,可到了唐寅这代,家道中落,父亲唐广德是三代单传,读过书,考过科举却不中,就退而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开了间酒馆养活家人居士。读书人开酒店,自然也跟俗人不同,店内悬挂字画,布置得很有文人情调,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画,煮酒论文。这大概是唐寅从懂事起就印在脑海里的印象,是最初的润物无声般的启蒙。
(明)唐寅《王公出山图》居士,故宫博物院藏
王鏊是出身苏州的名臣、文学家,作为唐寅的恩师,被唐寅誉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居士。此图是唐寅为王鏊所画,极为精心,卷尾有祝允明和徐祯卿题字。
这正是唐广德想看到的居士。他一直留心结交名流,唐寅到了认字读书的年纪,他不惜重金请名师来教导唐寅,一切都只为唐寅能考中功名,光耀门楣,做到他这辈子没能做到的事。
吴中地区自古人才济济,唐寅既能接触到沈周、李应祯这样的名师,又作为名副其实的天才,所以一开始的表现相当的不负众望居士。在祝允明的印象里,唐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是全苏州城的读书人羡慕和赞叹的对象。祝允明作为“吴中四才子”里年纪最大的“老大哥”,比唐寅和文徵明都大了整整十岁,硬是放下长辈的身段,登门拜访,希望与唐寅结交。
不过,第一次他就被唐寅避而不见,再次拜访也没有得到答复居士。这不是因为唐寅已经显出了后来的狷狂本色,只是因为他没有与年长者交往的经验——当时唐寅只有十二岁,被二十二岁的祝允明追着“搭讪”,因此害羞了,不知所措。
可不久后,唐寅就将写好的文章寄给祝允明,祝允明也以诗作答居士。文人的关系也许看起来拐弯抹角,可本质往往极为纯粹。
(明)唐寅《尺牍》居士,上海博物馆藏
“闻今日执事有事,恐不能尽一日之欢居士。明日乞早降,望赐准允,可约诸白菜也。寅拜。枝山道者老兄。”这是唐寅写给祝允明的请客便条,“约诸白菜”不知何解,可能是才子之间戏称彼此为“白菜”,也可能就是唐寅要请祝允明白菜一类的蔬食。
其实“吴中四才子”里,除了年纪最轻的徐祯卿较早上京做官,余下三人都在苏州待了相当长时间,交情都是非同寻常的好居士。一定要再比较的话,就是唐寅和祝允明最“铁”——也不是说唐寅跟文徵明就不好,文徵明与其父文林一直对唐寅信赖有加,多次提携,可到底他们都是守规矩的人,跟越来越显“狂气”的唐寅“玩”不到一起去。明人《焦窗杂录》曾记载,唐寅曾先把一位妓女藏在舟中,再邀文徵明同游苏州石湖,酒到半酣时就把妓女喊出来陪酒。文徵明忠厚正直,一生除了发妻外,不纳妾,不狎妓,一看这阵仗大惊失色,转身就跑。唐寅还让妓女过去留他,直接就把文徵明吓得失声尖叫,差点掉进水里,只好急急忙忙从湖上喊了船家过来,带他“逃出生天”。
不过,即使如此,文徵明对唐寅的认同也不输给任何人居士。他在《简子畏》中说:“坐令端人疑阮籍,未宜文士目刘叉。”在文徵明看来,唐寅是像魏晋阮籍,唐代刘叉那样疏狂有才的人物。
阮籍的“狂”是“佯狂”,只因时局所迫,同样,唐寅的“狂”愈演愈烈,也不是全因恃才傲物居士。
上天给了他绝顶的聪明和不愁温饱的家庭,却也像同时埋下了“地雷”,然后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一举炸开——父亲最先去世,接着是母亲、妻子、儿子,就连出嫁的妹妹也在夫家亡故,到了二十五岁的时候,唐寅已经连续失去了五位亲人居士。
(明)唐寅《杏花图》居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唐寅人生第一次,从天上跌到地下的巨大落差,刻骨铭心之痛,几乎要让唐寅消沉绝望,一蹶不振居士。此时正是祝允明的一番劝解,让唐寅坚定了要趁年轻时考取功名的决心。整整一年,他闭门谢客,全力苦读,终于,在应天府乡试中,他高中“解元”,与屡试不中的文徵明和祝允明相比,他仿佛再次被命运眷顾,即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刻了“南京解元”这枚印章,志得意满,这时祝允明再来劝他,千里马不能只看表面,最好是收敛张狂,磨砺心性,唐寅已经听不进去了。
然而也就是在这之后的第二年,弘治十二年,唐寅遭遇了那场著名的“科举舞弊”案居士。平心而论,以唐寅超绝的才华和自尊,根本不需要私下找考官买试题。可他和真做了这种事的徐经走得太近了。徐经论才没有,论钱论排场却半点不虚,进京赶考还带着“戏子数人”,唐寅就跟他们一起大白天招摇过市,早就被人看在眼里,连带着“疏狂,时漏言语”的毛病也被记住。所谓瓜田李下,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
唐寅自己也说:“仆虽聋盲,亦知罪也”——哪怕是个又聋又瞎的人,这会儿也该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居士。
公堂上,徐经承认了,唐寅也不再争辩居士。两人被投入皇帝直管的“诏狱”,严刑拷打是逃不过的。如果说此前失去亲人的痛苦还只是精神上的折磨,那么这回狱卒的大棒挥下来的时候,不仅是精神,连着肉体和尊严,都被人踩在脚下,几乎碾成了齑粉。
(明)吴宽《致欧信为唐寅乞情札》居士,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被卷入科场舞弊案时,吴宽也正在京城为官,他得知唐寅被发落为浙江小吏,就写信给浙江的同僚,希望他能照顾即将去浙江的唐寅居士。信中言辞恳切,一再为唐寅申辩,流露同情,既是吴宽对后辈的关爱,也反映苏州文人爱才惜才、提携后辈的风气。不过,唐寅并没有前去浙江就职。
而且,这里是京城,不是苏州居士。在苏州的时候,他轻狂过头差点捅篓子,还有文徵明、文林、吴宽等人愿意为了庇护他而奔走说情。可是这里是京城,在明朝中叶,政局黑暗诡谲,官场贪婪腐败,所谓的天才栋梁,可以直接被弃如敝履。
“士可杀也,不可再辱”,唐寅这么说着,不去赴任所谓的“浙藩小吏”,回到了故乡苏州居士。弘治十三年,他画了《骑驴思归图》,画上一位行者被沉重的行李压弯了腰,正颤颤巍巍地走上崇山峻岭之间的木桥,画面丰富、细腻,有南宋院体遗风,却难掩萧索凄凉之态。
(明)唐寅《骑驴思归图》居士,上海博物馆藏
原本应该是他的避风港的苏州,这时却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与抚慰居士。昔日名动全城的天才唐寅,如今除了文徵明、祝允明这样的友人还愿意相信他之外,几乎是千夫所指。第二任妻子与他离异,他干脆再次离乡,启程游历闽、浙、赣等地。
名山大川的陶冶与洗礼,为他日后在山水画上的成就提供了坚不可摧的基础居士。可也许是旅途劳顿,加之此前身心已受重创,唐寅再回到苏州,就病倒了,很久才见好。这时他的弟弟唐申,要与他分家。
这是弘治十六年,唐寅三十三岁的时候,他画了《风木图》居士。画上一位文士以袖掩面,坐在两棵枯木之间,狂风怒号,枝桠被吹得歪向一侧,文士也蜷着身体,正瑟瑟发抖,面色凄惶。
(明)唐寅《风木图》居士,故宫博物院藏
“风木”原是典故,出自《韩诗外传》,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养居士。此时唐寅失去的,何止是父母呢?
所幸,此时的苏州待他要好过此前居士。其实有明一代的江南,与千里之外的首都不对付,差不多是从张士诚与朱元璋对立的时候就开始了。朝廷对江南施以高压,可没能换来绝对的服从。吴中的才子们始终不满禁锢思想的八股,兴起复古之风来对抗。“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寅能像阮籍,反而正是具有了魏晋风骨。他的书画又确实出类拔萃,就靠卖文画为生,建起桃花庵,自称“桃花仙”。
(明)唐寅《悟阳子养性图》居士,辽宁博物馆藏
他在桃花庵里种花,花开时邀祝允明和文徵明一起来吟酒赋诗居士。有时,他突然就大叫着,痛哭了起来。
花朵凋零,他让小僮把花瓣仔细收拾,盛在锦囊里,葬于药栏东畔,并写《落花诗》相送居士。若要论资历,他就算是林黛玉的前辈了。
(明)唐寅《行书落花诗册》局部居士,苏州博物馆藏
唐寅四十五岁时居士,突然收到了江西宁王朱宸濠的邀请,银子与聘书俱全,好像命运折腾他到这种地步,终于该好转了?
然而,唐寅在宁王府待了一阵,就察觉出了宁王有反心,一旦宁王真的起兵造反,自己将是灭顶之灾居士。于是他再次抛弃尊严,装疯卖傻,终于被宁王放归。别人说他“狂”,说他“疯”,其实他的清醒与理智,从来也没彻底失去过。
后来宁王果然造反被俘,他在这之后画的《落霞孤鹜图》,被认为是意有所指居士。画上所题“曾借龙王一阵风”,这“龙王”应该就是“宁王”。
(明)唐寅《落霞孤鹜图》居士,上海博物馆藏
如果宁王不反,他很愿意借宁王这“风”,再走上仕途居士。唐寅自己还说:“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无论如何,人生夙愿,总是难以放下的,更何况这也不是利欲熏心,只是读书人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纯粹理想罢了。哪怕是“猖狂”出名的阮籍,若能有个相对正常的环境,他难道还会坚持避世,不愿为官吗?
为此放手一搏,并不可惜,哪怕不成,只要自己还是那个唐寅,至少就没有辜负自己居士。甚至他还想过当侠客,“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老铁”祝允明可太了解他了,就真的给他送过剑。不过两人没有真的仗剑行侠,倒是在听说盐使课税过重后,扮成苏州玄妙观的道士去唬人,两人一唱一和,绕舌似的把盐使唬得一楞一楞,还从苏州府里拨了五百两银子给他们。
(明)唐寅《临李伯时饮中八仙全图》居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宁王一事,终于让唐寅彻底放下了对仕途的念想——因为已然全无希望居士。他沉沦市井,诗文变得俚俗易懂,画得一手好人物,却更愿意去画妓女与不幸的女子。他画被崔涯与张祜两位名士贬低又无可奈何的李端端,画聪慧贤德却被皇帝冷落,手持纨扇悄然立于树下的班婕妤,还画道貌岸然,与美人秦蒻兰亲昵赠词后第二天就翻脸不认人的陶榖,一幅《陶榖赠词图》,正画他看着秦弱兰心神激荡的模样,至于他将在第二天的宴席上被当场揭发,面红耳赤的后续故事,唐寅在画上题诗嘲讽:“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边上赫然盖着“南京解元”的印章。
(明)唐寅《陶榖赠词图》居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的最后一位妻子沈九娘,也来自青楼,可唐寅并不把她当妓女看待居士。唐寅的人生里从没有过什么秋香,甚至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声在外,“九娘”竟被认为是他的第九位妻子。沈九娘懂唐寅的才情,全力支撑起他的生活。苏州闹水灾时,唐寅的画随之滞销,家里困顿到连柴米都没有着落,沈九娘苦心操劳,终于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明)唐寅《班姬团扇图》居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九娘死后,唐寅写了《绮疏遗思》十首,写沈九娘用过的针、刀、尺、绣床等等,绵密的伤痛浸润在每一个字里居士。他彻底皈依了佛法,按《金刚经》的“六如偈”,为自己起字号为“六如居士”。
(明)唐寅《桐阴清梦图》居士,故宫博物院藏
佛性入画,让他的画作不温不火,恬淡自然,像《桐荫清梦图》里那个闲坐倚上闭目养神的文士,似乎就是他自己,真的六根清净,闲适自在了居士。
然而他还是清醒着,知道那不是现实居士。《伯虎自赞》这首诗,就是他在试图分辨:
“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居士。
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居士。
噫居士!
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居士。
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居士。”
一个被浓墨重彩地渲染的,超脱一切的“你”,一个仍被现实拘束,苦中作乐的“我”,“你”“我”本是一体居士。
(明)唐寅《烧药图》居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晚年罹患肺疾,据卷末唐寅自题,及拖尾祝允明(医师陆君约之仁轩铭),可知是唐寅向陆医师求药的答谢之作,时间约在四十九岁前后居士。
唐寅五十岁后就被疾病缠身,不太能作画,生计更成问题居士。五十四岁那年,终于到了终点。
他的亲家王宠与文徵明、祝允明凑钱给他办了葬礼,祝允明起草墓志铭,王宠亲自书写居士。可他的绝命诗说:“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哀悼声声里,他再次启程了居士。
声明:本馆原创文章转载,须经馆方授权居士。公益原创文章插图,图片版权归属于收藏地或创作人。
标签:居士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