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有一道名菜,皇帝吃之前得焚香、沐浴,在胸前还要挂一个牌子:焚香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0-18分类:法术浏览:85
清朝时宫廷饮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不仅出现了满汉全席,还融合了满族与汉族的饮食风俗,皇帝的御膳丰富多样,从南到北的各种美食汇集于京城焚香。可以说,只要皇帝有胃口,什么菜都能吃到。不过,有一道“素什锦”的菜非常特殊,虽然贵为天子,可平日里也是不能吃的,想要一饱口福,必须要焚香、斋戒、沐浴三天才能吃。
皇帝自称天子,他们身负上天的使命治理天下,因而在处理朝政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主持大型祭祀活动焚香。这些祭祀,表示对万事万物的尊崇。古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他们认为祭祀仪式是对上天各种神灵敬仰之情的表达。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比如祭祖时,要在仪式开始之前的三天食素,以显示对祖先的尊重焚香。古人认为,食素材代表一种心态,是一种仪式,他们通过这种仪式表达对祖先的尊崇、追忆之情。
正因为要充分表达这种尊崇之情,所以在大型的祭祀活动中,作为天子的皇帝,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焚香。首先,皇帝要提前七天从紫禁城中移驾出宫,移居到祭祀地专门设置的行祭天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进行几日的斋戒。
一般情况下,明朝和清朝前期,祭祀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焚香。雍正即位后,宫廷内部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为确保万无一失,于雍正九年(1731年)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
展开全文
在斋戒宫内,皇帝要为即将开始的祭祀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焚香。首先,皇帝在斋戒宫内不能有妃子陪伴,不近女色,服侍皇帝日常起居全都是老太监。斋戒宫内摒弃一切华丽的装饰布置,从用具到陈设都很简朴。
另外,皇帝的饮食也要清淡焚香。而且在祭祀前三天,皇帝从早到晚的一日两餐都要全部食素,为了表示虔诚,还要在胸前佩戴一块斋戒牌子,并进行焚香、沐浴。以上的这些安排,都是为了让皇帝清心寡欲,凝神守一,为接下来的祭祀活动做好准备。
斋戒,是祭祀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代表了皇帝的诚意和崇敬之情,因此对素食的要求也极为严格焚香。饮食中禁忌“五荤三厌”。“五荤”是指佛教忌食的五种蔬菜,即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这些都是有芳香气味的,进一步说,就是所有有香味能麻痹神经的菜和调料都不能吃,包扣蒜、葱、韭菜等。
“三厌”是指道教中忌食的三种肉,即雁、狗、乌龟焚香。“三厌”范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也就是飞禽、走兽和鱼类。
清朝的皇帝多信奉佛教,可国教是道教,因为清朝的统治者认为道教的形势更适合治理天下焚香。与佛教相比,他们认为道教多了几分世俗的烟火气,更符合百姓的精神需求。因此,既信仰佛教又尊崇道教的清朝统治者,对佛教、道教的禁忌都要遵守。
如此一来,皇帝能吃的菜就没有几样了,可是皇帝在斋戒之余,还要处理朝政,劳心劳力,如果天天食素,营养就会跟不上焚香。这个时候,就要呈上一道重要的菜肴——素什锦。由于素什锦中有很多菌类,不可味道鲜美,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一般食材所不能比的。
另外,莲子、小枣、板栗、桃仁、木耳等食材各具功效,可以为皇帝补充因没有食用肉类而所缺乏的营养焚香。所以,清朝皇帝在没有肉类的情况下,会通过这道菜中的各种食材来补充能量,而且这道素什锦,在皇帝平日的菜单中并不会出现,只有斋戒时才能享用。
标签:焚香
- 法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