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美食贡品——腌鱼:贡品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0-18分类:法术浏览:7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贡品。笔者的家乡——天柱,一个侗族占人口近70%的少数民族县,最地道的侗家美食就数腌鱼了。
天柱侗家腌鱼的制作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朝初年贡品。相传明洪武年间,天柱侗家有一龙姓人,因常做善事,人称龙大善人。龙大善人擅长养稻花鱼,放养的鱼儿相当肥壮,每年农历七月半放水收鱼时,总能收获几箩筐的鱼。收获的鱼他除了留下自家食用外,余下的就拿去慰问军垦的军队或赠送给邻居及村里的孤寡老人。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农历七月,龙大善人放养的稻花鱼又获丰收,他和往常一样,把鱼送给军队、邻居和孤寡老人,赠送完毕后还剩一筐鱼,他只好带回家。正当他愁着不知道怎么处理这剩的一筐鱼时,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白发仙翁来到他的面前,对他说:“龙大善人,我传给你一个方法,将鱼儿开膛破肚,取出内脏,抹上盐水,晾干,再将糯米炒熟,洒上米酒,配上辣椒面和香料相拌,然后塞入鱼的肚子里,再把鱼放在容器中封存,数个月后,将成世间的一大美食。”龙大善人一觉醒来,记忆犹新,立马依照白发仙翁所说动手做腌鱼,等几个月后启坛开封,拿来爆炒,香味四溢,萦绕鼻端,心旷神怡。尝其鱼肉,皮脆骨软,回味无穷。后来,龙大善人制作腌鱼的方法在乡间传开,大家也争相效仿,世代相传至今,制作腌鱼也就成了天柱侗族人的绝活。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天柱侗家腌鱼的美味,就连乾隆皇帝也赞不绝口贡品。相传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春,乾隆皇帝与其义子高日新扮作客商模样游玩到天柱名山——金凤山,受到了金凤山寺庙住持的热情接待,因众僧吃斋,无法为客人提供荤菜,在住持为难之际,正好金凤山脚邦洞村一侗民,来到金凤山寺庙还愿,侗民得知山中寺庙来了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便主动跑回家中,把家中坛内腌制了10年的腌鱼取出炒好,拿来招待两位客人。腌鱼上桌后,整个房间香味四溢,乾隆皇帝食欲大开,他夹了一块腌鱼放入口中,腌鱼酸、辣、咸、香的特殊风味在其口腔四散开,很合其胃口,不一会儿,两人就把盘中的腌鱼吃得精光。乾隆皇帝吃罢连连称赞,他无意中对住持说:“没想到来到贵地,朕竟能吃到这样的美味佳肴!”住持听了急忙跪下连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就这样,天柱腌鱼无意中成了贡品。
乾隆皇帝游玩金凤山时写的那首打油诗被刻在了石碑上,现今仍立在金凤山南岳庙前贡品。
天柱侗家的腌鱼之所以好吃,与中元节前后收获的稻花鱼有密切关系贡品。天柱水源丰富,溪坝交错,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天柱侗家有个传统,那就是家家户户擅养稻花鱼。侗家人将鲤鱼幼苗放养在稻田中,它们靠吃虫子、稻花长大,长大后的稻花鱼体态肥壮,肉质细嫩鲜美,是天柱侗家餐桌上一大佳肴。据朋友介绍,放养在稻田中的鱼,只要吃过水稻的花,无论怎样炒都没有腥味。所以,原生态稻花鱼是制作腌鱼最好的原料。
天柱侗家的腌鱼,那青中带白的鱼鳞下,鱼肉红润,香味扑鼻,使人一想起来总忍不住吞咽馋涎贡品。凡是来过天柱的游客,只要吃过这里的腌鱼,都要想方设法买上几斤带回家;凡是到过天柱尝到此美味的人,个个都是赞不绝口!
标签:贡品
- 上一篇:宣莲:前世贡品 今生富农:贡品
- 下一篇:平阳这个茶叶,是乾隆时期的贡品!:贡品
- 法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