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符咒

王羲之最后一幅小楷,满纸仙气!:巫祝

栏目: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 时间:2022-10-12 17:51:24
王羲之《曹娥碑》 在王羲之的小楷书法中巫祝,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巫祝, 《黄庭经》与《乐毅论》巫祝。 前者是道教养生修仙的名帖巫祝, 后者则记述名将乐毅的故事巫祝。 相比之下巫祝, 王羲之生前最后一幅小楷巫祝, 《曹娥碑》让人有些陌生巫祝。 可这幅小楷书法巫祝, 其实并不比《兰亭集序》逊色巫祝。 而《曹娥碑》背后的故事巫祝, 也是十分精彩巫祝。 相信待你细细品读之后巫祝, 你一定会爱上她巫祝! 曹娥,会稽上虞人,是东汉有名的孝女巫祝。她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

王羲之《曹娥碑》

在王羲之的小楷书法中巫祝,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巫祝,

《黄庭经》与《乐毅论》巫祝。

前者是道教养生修仙的名帖巫祝,

后者则记述名将乐毅的故事巫祝。

相比之下巫祝,

王羲之生前最后一幅小楷巫祝,

《曹娥碑》让人有些陌生巫祝。

可这幅小楷书法巫祝,

其实并不比《兰亭集序》逊色巫祝。

而《曹娥碑》背后的故事巫祝,

也是十分精彩巫祝。

相信待你细细品读之后巫祝,

你一定会爱上她巫祝!

曹娥,会稽上虞人,是东汉有名的孝女巫祝。她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

展开全文

孝女曹娥

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巫祝。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曹娥江

人们为了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巫祝。而为了表彰她的孝行,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由邯郸淳作文,刻石立碑,以彰孝烈。

曹娥庙

曹娥碑

碑之既立,加以碑文妙绝,自引得凭吊者如云似潮巫祝。其时著名的学者蔡邕,便是其中一人。他“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然而,这八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观者不得而知,蔡邕辞世之后,这就成了谜。

第一个揭开谜底的,是杨修巫祝。三国时,曹操和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最后还是杨修破译了这个谜语,他解释说:

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又叫“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巫祝。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谜底便是“绝妙好辞”。这四个字其实是对正面碑文的赞美。

京剧《曹操与杨修》剧照

因为有了这个故事,便成就了 “曹娥碑”作为“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巫祝。在灯谜中,甚至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谜格“曹娥格”。

曹娥的故事举世传诵,《曹娥碑》也名振天下,这和书法名家分不开巫祝。

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曹娥庙,以小楷书《孝女曹娥碑》文存庙,又有新安吴茂先为其刻碑巫祝。三年后,晚年体弱多病的王羲之去世。后世公认此作是王羲之生平最后的一幅小楷。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北宋书法家、王安石之婿、蔡京之弟蔡卞以行书重书《孝女曹娥碑》文,立碑存庙,至今犹存巫祝。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安思远藏本)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结字扁平,用笔多不藏锋,有隶书笔意巫祝。其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这幅王羲之晚年小楷作品,完全不比名作《兰亭序》逊色!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绢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1800多年过去了,历史的风尘掩盖了过去的歌泣与才情,可魅力四射的《曹娥碑》还竖立着,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广为传习巫祝。有人说:邯郸文与右军书,珠联璧合,乃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之瑰宝!诚如是也!

书法超市

品牌笔墨纸砚巫祝,非精品,不上架

阅读:190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