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神权?雷劈致死?史书未载的晚商政教变革真相:巫祝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0-12分类:符咒浏览:80
本文来自知乎提问“史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下的高票回答,“文物加”公众号获独家首发授权巫祝。
商朝人迷信鬼神,无事不卜巫祝。可第二十八代商王武乙却做出鞭打神的偶像、弯弓射天神等“行为艺术”。史书上对武乙的结局记载是“暴雷,武乙震死”。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事实真的如此吗巫祝?本文就一些材料串联起来开了个脑洞——
1、对人殉的执着
2、类似行为艺术的“射天”
3、武乙时期的商朝地缘政治形势
4、神权、王权、教权的博弈
5、打破圣像巫祝,腾笼换帝
6、改革不怕保守巫祝,怕革命
01
「 对人殉的执着」
中国人好酒,殷人尤其好酒巫祝。古人迷信,殷人尤其迷信。
卜问鬼神之于殷人,跟吃饭、睡觉、排泄、杀人一样自然巫祝。《礼记 · 表记》称殷人
“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巫祝。
文献记载不一定是真的,就像日记不一定是真心话巫祝。不过确实有与《礼记》相映衬的考古事实:殷墟迄今已发现大约15万片甲骨。这是什么数量概念?
商朝在盘庚迁殷后共历273年——平均下来每天占卜1.5次还不止巫祝。说殷人“每日必卜、无事不卜”没毛病。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里,又藏着血淋淋的事实巫祝。
古文字学家胡厚宜统计人祭卜辞巫祝,发现盘庚迁殷后到纣王亡国,8世12王273年,
共用人祭13052人巫祝。又有1145条卜辞只记录了有人祭,可未记录人数。
再考虑到陪葬用的人殉,因神之名被杀的活人,远不止这个数巫祝。
展开全文
/出土后母戊鼎的武官村大墓巫祝,发现了45个亲信、侍从、姬妾全躯殉葬,又在墓室填土上发现了34颗人头殉葬
如果对数字容易麻木,可以了解一下考古出土的实物巫祝。
1984年殷墟考古队在安阳发现一个小祭祀坑,出土了一个变形的青铜甗,里面装着一颗人头巫祝。
1999年,在另一处稍微大些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了一个装着人头的青铜甗巫祝。
/烹煮人头的青铜甑及其发现位置/
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后来顶住压力,做了钙含量、锶同位素分析,确定这个人头骨是被烹煮过的,而且属于一个15岁少女巫祝。
唐际根认为,她可能是西羌的部落首领家属巫祝。
至于她的父兄,则可能被加工成了人头骨刻辞巫祝。
/中新网报道的商代人头骨刻辞巫祝,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02
类似行为艺术的“射天”
占卜这种事情巫祝,结果重要吗?
在民众普遍蒙昧的时代,想必还是重要的,可归根到底,实操权和解释权更重要巫祝。
而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巫祝,只有巫祝,即“贞人”
(通过占卜等途径确定王室成员出行及可否征伐等事务的官吏)巫祝,才能“格于上帝”
(归功于天)巫祝。
作为军事贵族的首领,商王大抵上是有权力的,可一来商王朝并非大一统君主集权国家,而更近似以商为核心的方国部落联盟;二来“县官不如现管”,皇帝稍稍一松懈,太监能变大尾巴——这个问题上中国人和伊朗人有着丰富经验教训巫祝。
/国博藏兽面纹铜钺巫祝。如果商朝有“掌钺太监”,宦官的威风史大概能提前一千年。/
绝对的权力会不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我说不准,可当你不仅书读得足够多,社会实践也足够丰富时,不难发现,在真实的世界,即使看似绝对的权力,也往往伴随相当程度的博弈巫祝。
商王和巫祝之间巫祝,会不会貌合神离,乃至产生错综复杂的矛盾?
至少就其他文明的发育情况来看,大多没能避免这个过程巫祝。
史书没有记载商朝的王权与教权斗争,可记录了一个“无道”“暴虐”的君主——武乙巫祝。
武乙的行为在今人看来谈不上“暴虐”,倒是充满行为艺术范巫祝。
他制作了一个偶人,强行称它是“天神”,然后要和这个天神赌博巫祝。
除非由100年后的偃师制造,否则偶人当然是不能动不能言的巫祝。武乙就强行找个人做使者,代“天神”跟自己“博”。
/这个18面骰子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六博棋用道具巫祝。根据研究,六博棋商代就已经通行。/
天使输了,武乙便乐不开支,说“天神输了”,然后让左右给这个叫“天神”的偶人上刑巫祝。
这不算完巫祝。
武乙还做了个皮囊,盛满血,然后悬挂到高处,拉满弓射它巫祝。
别人问这是在干嘛,武乙就说“我在射天”巫祝。
这回真是“血从天降”了,创意力max巫祝。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版《帝鉴图说·革囊射天》,绘于明朝巫祝。明朝人没有考古学,连金石学都不如宋朝,所以画什
/国博藏妇好墓出土发条贵族(误)巫祝。商代玉人出土了一些,奴隶形象不少,这个衣冠整齐,应该不是奴隶。/
/妇好墓出土玉人首,瓜皮也是当时一个主流发型,不过具体族群有争议/巫祝。
/商朝的弓长什么样子不知道巫祝,可有出土弓弭以及箭镞,图为国博藏商代青玉弓弭(承弦用)/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各式箭镞/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巫祝,武乙后来
“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巫祝。
03
武乙时期的商朝地缘政治形势
一个在位35年的商王,不远千里跑到关中平原打猎,然后被雷劈死了巫祝。
你信不信巫祝?
“狩”“猎”“巡”这些词汇在史书语境里有多重含义巫祝,随便举一些例子:
康熙北狩巫祝,是真跑去了木兰围场,一天射381只兔子;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狩巫祝,是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他们跑了,可新闻发言人又不好用最形象的“蹿”字;
周穆王西狩巫祝,是去泡“豹尾虎齿的西王母”(大误);
周昭王南巡,是去伐楚巫祝。可没成功,最后淹死在汉水;
再后来有位长者南巡,是去划了一个圈巫祝。
所以,大部分时候不用只从字面去理解巫祝。武乙“猎于河渭之间”,嬉游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征伐西羌。
/西羌部族有很多人沦为人牲、人祭、奴隶,命运十分悲惨巫祝。图为1937年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灰陶奴隶男女俑
商本是夏的东方诸侯国,鸣条一战击败夏建立商朝后,又长期受扰于东方的东夷巫祝。东夷一大特征是鸟图腾崇拜,而商人起源的一个传说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商部族本身也出于东夷,从考古证据看,先商文化明显受东夷岳石文化影响巫祝。
这种“夷狄入中原为华夏,夷狄之外总有夷狄”,在中国历史上不是孤立现象,比如1600多年后,南朝困扰于鲜卑北魏,进入中原后的北魏又困扰于更北边的柔然,柔然又困扰于更西的厌哒巫祝。
/商代玉鸟形佩巫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武乙时期,商朝已经无力遏制东夷的扩张,《后汉书》载:“武乙衰敝,东夷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巫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武乙加大了对西边的征伐力度巫祝。而且不仅自己打,还扶持小弟打。
根据《竹书纪年》和《太平御览》记载,周部族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从邠地迁居岐山,武乙便将岐邑赐予周公巫祝。
武乙三十四年,古公亶父的儿子周公季历前来朝见,武乙赐给季历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八匹巫祝。
次年,也就是武乙死的那一年,季历讨伐鬼方大捷,俘虏二十狄王巫祝。
/安阳郭家庄车马坑M52出土的晚商马车巫祝。车战在中国历史极为悠久,在征讨生产力、手工业欠发达,只能以轻
/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兵器,可农具大多停留在木石骨蚌阶段巫祝。上图为安阳博物馆藏商代青铜戈,下为国博藏商代
顺便一提,季历的儿子叫姬昌,姬昌的儿子叫姬发,就是后来发动牧野之战,灭亡商朝的周武王巫祝。
有人说“明亡于万历”,这中肯不中肯不知道,可“周兴于武乙”,大概可以探讨一番巫祝。
04
神权、王权、教权的博弈
前面提到,绝大多数文明的早期形态,王即军事贵族首领巫祝。想要权力稳固,最好的方法是亲自带兵。
可商朝的王权不像后世有“嫡长子”法统正确,兄终弟及也是常规现象,因此常常出现君主长期领兵在外,内无太子监国的状况巫祝。于是有的商王选择了让老婆带兵。
/这就是你娶了两个排的老婆的理由巫祝?你老婆名气比你大你知道吗?(清人绘武丁像)/
王权之外最大的权威是神(教)权,甚至神权有时名义上高于王权,这难免给搞事情提供了充裕空间——类比情状可参考2900多年后,杨秀清动辄“天父附体”让洪秀全下跪认错巫祝。
武乙射天是不是为了巩固王权,史书无载,可分析出土文物,或能发现端倪——根据古文字学家陈梦家统计,殷墟甲骨文中一共出现了120位贞人,其中属于武丁时期的73人,祖庚、祖甲时期22人,廪辛、庚丁时期18人,武乙时期1人,帝乙、帝辛时期6人巫祝。
/请记住在古文字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诗人陈梦家巫祝。左一是陈梦家,中间是他老婆赵萝蕤。/
考虑到武乙当了35年商王,仅次于武丁,这个“1人”可以说十分独秀巫祝。
直观地看,武乙大大缩减了编制——想一想今天中国人对这俩字的执着……诸君,我都仿佛感受到从脊背处袭来的阵阵阴风巫祝。
也不排除另一可能,武乙以假传、错传鬼神旨意之类的名头,杀死或驱逐贞人,然后用类似罗马帝国时期元老院“除名毁忆”的刑罚,将他们的存在痕迹全部抹去巫祝。
归根到底巫祝,这些都是推测,可
神的权威下降,倒是在晚商真实发生,且转折点就在武乙时期巫祝。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商朝人的宗教崇拜体系巫祝。
从甲骨卜辞研究的角度来看巫祝,“武乙射天”在表述上其实存在问题,因为
殷人的至高神是“帝”而不是“天”巫祝。
在商和先周时期,“帝”和“天”是两种不同的存在,这个结论在学术上没有争议巫祝。根据发现甲骨文百年来的研究,殷商的宗教已经脱离原始神崇拜,而信仰一个有能力置患于人,并越来越全能的“帝”。
“帝”是具有人格的至高神,殷墟卜辞中常常出现“XX(先祖)宾于帝”“不宾于帝”——即卜问祖先是否已抵达“帝”那里随侍左右巫祝。
无论是殷墟甲骨巫祝,还是周人的周原甲骨,都没有“天帝”二字的组合出现,倒是有“上帝”的叫法(《甲骨文合集》10786、34979、30388),实际上,《诗经·大雅·文王》《尚书·汤誓》《尚书·盘庚下》等传世文献也都提及殷人的“上帝”
/周人祭祀的“天”则没有独立人格,《礼记 · 表记》称“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巫祝。/
“天”字在殷墟卜辞中虽然已经出现,可郭沫若研究后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中指出,“天”还没有“天神”的含义,而多指“大”(有争议)巫祝。
到了西周,“天”才成为最重要的祭祀对象巫祝。无论郭沫若指天为大的结论对不对,“天”不具备人格还是占主流意见的。成书于东周的《道德经》,就阐述一个了不得的图书管理员眼中“天”的形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巫祝。
/某个了不得的图书管理员像巫祝。绘画的是南宋一个和尚,后世的中国画家把他忘了,结果现在传世品多在日本。这
从与古公亶父、季历的关系看,武乙似乎没有动机故意折辱周人的“天”,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在众人眼里不以人格出现的神,这个公元前一千年的“圣像破坏运动”实在构不成杀伤力巫祝。
因此,武乙射的只可能是“帝”巫祝。
05
打破圣像巫祝,腾笼换帝
就像周人的“天”有一个发展过程,殷人的“帝”也在悄悄变化巫祝。
根据董作宾《甲骨文断代例》,武乙、文丁两代已进入断代第四期,此时,除了对至高神“帝”的崇拜,祭祀祖先的卜辞越来越多,“卜王曰”“王贞”(饶宗颐认为代表着“王亲自占卜贞问”)等辞式也越来越多巫祝。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巫祝,下为细部图/
祖庚、祖甲兄弟俩,已有将父亲武丁称为“帝丁”(而非“父丁”)的记录,廪辛、康丁也尊称生父“祖甲”为“帝甲”巫祝。武乙的王位传自父亲,又传给了儿子,没有兄弟王,他不顾重名,将父亲“康丁”又称作“帝丁”……还好他孙子帝乙机灵,把父亲文丁(即武乙的儿子)称为“文武帝”。
/商王世系表/
作为商的方国小弟,周人也要祭祀殷人的神,如周原甲骨H11:1“癸子,彝文武帝”,即“癸巳年,祭祀纣文丁”巫祝。
目前的研究将甲骨卜辞分为五期,武乙、文丁两代二王属于第四期巫祝。根据林明在《商周信仰崇拜的演变》中总结,在这一期卜辞中,“帝”祐助王的内容寥寥无几,而主要是“先王”祐助王。到武乙、文丁之后,祖先神已经固定下来,和至上神享有同样的尊严,同等的祭拜和祀典,“体现出‘尊祖王以配天神’的王权政治意识”。
武乙射倒了原先的“帝”的权威,给先祖商王腾位置巫祝。然而,“先公”从“宾于帝”,直接变成了“帝”,贞人们会怎么看?
被雷震死,大概就是他们徒劳的诅咒吧巫祝。
06
改革不怕保守巫祝,怕革命
我们在现阶段不能完全破解“武乙射天”之谜巫祝。不过还是可以从人情世故角度看待“武乙射天”这个问题——
不过正无以矫枉巫祝,我就是故意搏出位!
你看我这么毁天谤天巫祝,天奈我何?
当领导的已经带头表率巫祝,你们其他姓子的家伙,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巧合的是,在后世的平话小说中,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武乙的重孙帝辛(纣王),也是因为醉酒调戏女娲像,终于招来神的报复,然后在代理人战争下身死国灭巫祝。
——喝多了,谁还不是个夯货了巫祝。
近年来颇为流行“为历史人物翻案”,纣王也在其列巫祝。根据甲骨文和殷墟祭祀坑的年代来看,黄组卜辞时期的人牲祭祀和牲畜祭祀确实都很少见。
黄组卜辞所对应的是武乙的儿子文丁、孙子帝乙、重孙帝辛时期巫祝。这时平均每年所杀的人牲还不到两个,跟前代比少了很多倍。
然而改革家最怕的往往不是保守势力,而是搞革命工作的巫祝。与殷墟对比,周原17000余件甲骨上,尚未发现一条杀民殉葬或祭祀的记录。考古发掘中还会发现西周墓殉葬现象,可与殷商相比,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已不在一个层次。
殷商王朝在不少领域或许是比西周更有魅力,可《易·革》说“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个“天”,这个“人”,表述得确实恰如其分巫祝。
/源于大汶口,高潮于商晚期的硬白陶,与商王朝一起绝唱于西周巫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不,让隔壁老姬
- 正文完 -
参考文献:
林明《商周信仰崇拜的演变》巫祝,天津师范大学
胡厚宜《甲骨文与殷商史》
胡厚宜《殷卜辞中的上帝和王帝》巫祝,《历史研究》
陈梦家《尚书通论(外二种)》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史》
郭沫若《青铜时代》
李双芬《晚商时期人神关系出现新变化》
虽然有参考文献,可归根到底这是脑洞之作巫祝。可能因为我长期在游戏行业吧。希望有一天能像《刺客信条》一样用上这些脑洞。
本文作者为海参崴渔夫,观点不代表“文物加”立场巫祝。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巫祝,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巫祝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