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龙”吗?从《山海经》中烛龙说起:山海经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0-12分类:符咒浏览:111
《山海经》作为中国的先秦经典四大奇书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及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可谓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在各个领域都极具可挖掘性的研究价值山海经。其中,《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着力于刻画与凸显了“龙”这种流传于上古传说中的神秘物种,并保存和记载了与“龙”相关的山、水地理志及大量丰富详实的远古神话,着实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些大胆详确的记载与描述,既为后世学者探究中国的“龙文化”存留了许多接近原始状态的神话传说资料,同时也为后人带来了丰富见闻、开阔视野与思维的文化影响力,堪称为“中国文学的宝矿”。
《山海经》不啻于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奇书;对于古人而言,它亦可谓是一部“古之巫书”,大概是古代楚国或楚地的巫师们编纂流传下来的一部书山海经。“巫以记神事”,《山海经》中保存了许多可贵的神话传说资料;而有关“龙”形象的古朴神话记载,又是其中不容小觑的重要一环。虽就部分治学严谨的学者看来,《山海经》中包括龙神话在内的诡异怪兽及各种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不异于是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然撇开保守古板且一成不变的学术观点,当我们站在探究历史文化的制高点,试图去接受和解读远古先民对于龙文化的敬畏与崇拜,深入探索该文化现象的动因和缘由,或许方可真正抛开认知上的局限,意识到《山海经》作为一部远古地理书的价值,以及对于后世学者研究海内外山、川、鸟、兽及神话传说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现象的深层历史价值。在本章中,将对“烛龙(烛阴)”与“龙鱼(陵鱼)”此二者形象进行着重讨论。其一,将着力分析“烛龙”、“烛阴”的相关性,并对“烛龙”的解释、批评进行深入探讨;其二,力图探究“龙鱼”和“陵鱼”之间的关系,并集中讨论《山海经》中所记载出现过人鱼的山水之地。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章尾山之神“烛龙”,长得“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山海经。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而锺山山神“烛阴”,则“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居锺山下。”二者间颇多神似之处,而“烛龙”又被称为“烛九阴”。以下,就“烛龙”、“烛阴”的特性与居住地之间的异同,探究二者间存在何种关联。
一、烛龙
(一)《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关于烛龙的描述
《山海经·大荒北经》云:
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山海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展开全文
在西北海外、赤水以北的地方,有座章尾山山海经。山上有位神明,长得人面蛇身且浑身呈赤红之色;其眼竖立生长,眯成一条直缝。当他闭上眼时,天地间就变为黑夜;睁开眼时,天地就转换为白昼。他不吃、不睡、不休息,只吞咽风雨。它能照亮一切幽暗阴深之处,这便是烛龙。
“章尾山”,《山海经·海外北经》作“锺山”;“章”、“锺”声近而转山海经。对于“直目正乘”,郭璞释为:“直目,目从也;正乘未闻。”毕沅云:“乘恐朕字假音,俗作眹也。”袁珂案:“朕义本训舟缝,引申之,他物交缝处,皆得曰朕。此言烛龙之目合缝处直也。”
“暝”,《文选·思玄赋》李善注引《山海经·大荒北经》云:“锺山之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其眠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山海经。”将“暝”写作“眠”,后者应为“暝”之俗字。“其暝乃晦,其视乃明”,郭璞云:“言视为昼,眠为夜也。”“风雨是谒”,郭璞云:“言能请致风雨。”毕沅注:“谒,噎字假音。”在此点上,袁珂的看法与毕沅相同,认为“烛龙”以风雨为食。
“烛九阴”,郭璞云:“照九阴之幽阴也山海经。
(二)古籍中与烛龙有关的神话记载
关于烛龙的神话山海经,以下古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1.《楚辞·天问》云:
西北辟启山海经,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2.《楚辞·大招》云:
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代水不可涉,身不可涉只,天白颢颢,含凝凝只,魂乎无往,盈北极只山海经。
3.《淮南子·地形训》云: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山海经。
4.《太平御览》卷九引《括地图》云:
锺山之神名烛龙,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嘘为夏,息为风山海经。
5.《太平御览》卷三十八引《玄中记》山海经,又见《古小说钩沉》云:
北方有锺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开左目为昼,开右目为夜,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山海经。
综观上述对于“烛龙”神话的描述,可对烛龙形象作出如下概述:在西北方日光照不到的幽冥之处,栖息着一种龙神——他长着人面蛇身,能够照亮九阴;有着赤红色的身体,且身长千里,常如蛇行般蜿蜒于高空山海经。它不吃、不喝、不休息,能呼风唤雨;他睁开眼睛时是白天,阖上眼睛则变成黑夜。他居住在锺山,又名为“烛阴”。
二、烛阴
《山海经·海外北经》云:
锺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山海经。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锺山下。
锺山的山神,名为“烛阴”山海经。他睁开眼时是白天,闭上眼则变为黑夜。当他对着天地间吹气,天下就变为冬天;当他用嘴呼气时,则为夏天。他不饮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化为风。他身长千里,可抵达无启国的东方;长着人面蛇身的样子,且浑身通红,居住在锺山脚下。
“烛阴”,郭璞云:“烛龙也,是烛九阴,因名云山海经。”《山海经·大荒北经》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据此可知,“烛龙”即是“烛阴”;“锺山”,《山海经·大荒北经》作“章尾山”,“章”、“锺”,一声之转。《楚辞·天问》云:“日安不到?烛龙何照?”郭璞注引《诗含神雾》云:“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往照天门中也。”故称之为“烛阴”。任昉《述异记》卷上云:“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记》云:“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由此可知,盘古为开天辟地之神,在这一点上与烛龙(烛阴)极为相似。《大招》曰:“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烛龙)豔只。”因“锺山”不见日照,气候寒冷,故有“寒山”之称。
标签:山海经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