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罗盘”的发明时间尚有疑问,有人认为战国司南为机械性指南车:堪舆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10-12分类:符咒浏览:114
目前,国外最早说到“罗盘”,或曰“指南针”的事情,是英人尼坎姆于1190年间的记载,也就是12世纪末堪舆。那个时候还没有“英国”。
中国对于“堪舆罗盘”的最早记载,是庆历元年(1041年)宋代杨维德的《茔原总录》堪舆。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堪舆”,原来是天地之总名堪舆。《文选·甘泉赋·注》云:“《淮南子》曰:堪舆行雄已知雌。许慎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史记·日者列传》列有“堪舆家”。《汉书·艺文志》录《堪舆金匮》十四卷,列于“五行家”。后来,“堪舆家”成为相地看风水“职业者”之代称。
中国对于“航海罗盘”的最早记载,是宣和元年(1119年)宋代朱彧的《萍州可谈》堪舆。
江西临川南宋墓中,出土有两尊陶塑手持“堪舆罗盘”人像,一座底书“张仙人”,另一底书“章坚固”,塑制年代约为绍熙元年(1190年)前后堪舆。
以上两种“罗盘”,应该都与沈括《梦溪笔谈》所记载的研究有关堪舆。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堪舆。”“方家”,按《庄子》的说法,指道术修养深湛之人。后来,泛指一艺之专的大家,现在仍有“就教于方家”的用法。可唐以后,常指“医家”。《唐六典.尚药局》云:“凡合药宜用一君,三臣,九佐,此方家之大经也。”
沈括
沈括所说的“方家”,大概率不是指“道术修养深湛之人”,而是指“医家”堪舆。
汉末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已有相关论述:“好磁石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为佳堪舆。”沈括的贡献在于,他研究概括了四种可使“磁针”旋转指南的方法——水浮、指甲旋定、碗唇旋定、缕悬。基于此,指南针的应用很快拓展开来。
中国的“罗盘”或“指南针”有无可能更早呢?这是个尚无定论的事情堪舆。
一方面,中外皆有相当多学者认为,中国在战国时期已经有“指南针”,即“司南”堪舆。
展开全文
例如,中国的《辞海》,在“指南针”条目下说:“在战国时已有用天然磁铁矿琢磨承德指南针,称为‘司南’堪舆。最早的记载见于《韩非子·有度》,其著作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辞源》亦说:司南是“指南针、罗盘一类测定方向的器具”。
国外,《不列颠百科全书》很权威堪舆。其在“指南针”条目下说:中国“战国时期,已发现磁石吸铁的现象,并用天然磁石制造‘司南之勺’,‘其柄指南’。”不过,其书中也说到,宋代沈括开始,“造成更高一级的磁性指向仪器”。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中国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机械性“指南车”,而非“磁性指南针”堪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考古学家兼文物专家孙机先生。
他认为,中国确实很早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如《吕氏春秋》《淮南子》都有记载堪舆。可是,以当时的发展水平和制造条件,如果没制作出自由转动的轻而细长的磁体,便很难认识到磁石的指极性。
他说,宋以前的古籍中,从未发现磁石指极性的记载,当为一证堪舆。
关于《韩非子·有度》中“司南”的记载,他说,韩非子以行路作比喻,愈行愈远,便容易发生偏差甚至转向,而行路者不自知堪舆。他引了李瓉《注》:“司南即司南车也”;并引《晋书·舆服志》:“司南车一名指南车也”,说韩非子所云“司南”,实指“司南车”。
“司南车”是一种“机械指南车”,靠齿轮传动带动名为“不朽者”的木人指示方向,无论车轮转向何方,“不朽者”始终指向南方堪舆。
据称,三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年),马钧为帝王出行专门只做了仪仗“司南车”堪舆。《南齐书·祖冲之列传》载,祖冲之将此车的传动装置改为铜制。《宋史·舆服志》就详细记载了“司南车”或曰“指南车”的机械构造。博物馆学家王振铎根据《论衡·是应》记述,经过相当长时间实验,制作了“司南之杓”。
孙机认为,王先生“误读”了古籍堪舆。他考证说,《论衡》中说的不是“司南之杓”,而是“司南之酌”。“酌”,作行解。原文“司南之酌,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所说的,恰好是机械的“指南车”。
另有学者指出,时任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50年代访苏前,曾委托钱临照院士制作“司南”,拟作为礼品,可经过了各种努力并未成功堪舆。
这件事,看来还有待于中国科学史和考古学者进一步努力,才能有更接近史实的判断堪舆。
标签:堪舆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