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哲学的方法论 原创:小宇宙科学哲学:道教哲学
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科学与哲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道教哲学。由于科学与哲学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所以无论是科学的方法论还是哲学的方法论,其始终脱离不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思维方法论,另一个方面就是实践方法论。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是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载体,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着决定性的系统方法。
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道教哲学。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说明“怎么办”的问题。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也就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道教哲学。思维方法是由诸层次、诸要素构成的繁杂系统,是思维方式具体而集中的体现。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思维方法分为三大层次:一般性的思维方法、共同性的思维方法和特有性的思维方法。任何思维方法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其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其一,思维方法始终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反映;其二,思维方法的发展受到社会实践的规模和水平、实践方式的发展程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并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三,思维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在于思维方法的运用性,即思维方法是否与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相一致、相适应。
思维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思维对象、思维主体和思维方法是思维活动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三个要素道教哲学。思维对象是思维活动的原材料;思维主体是具有认识能力及相应思维结构的人;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加工制作的方式、工具和手段。在思维活动中,思维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构成了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发生联系的中介和桥梁。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人们的思维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包括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对比、原因与结果等)、系统思维、唯物辩证、阴阳思维、流程判定、创新思维、发散与收敛、联想思维、多角度思维、侧向思维、U型思维、思维补充等道教哲学。
实践方法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为了达成特定实践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或者说是实践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实践方法是为实践目的而服务的道教哲学。就如水稻的种植这一实践劳动,人们为了获得食物的需求,并且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收成,亦或为了亩产量的提高这些特定的实践目的而进行播种劳作,而杂交水稻的栽培和种植对于亩产量的提升起到了很棒的效果,才使得这种实践方法在水稻种植中脱颖而出。实践方法是人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试验、纠错和论证而取得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区别于思维方法,又区别于实践操作。实践方法是由多环节、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实践活动中具体而集中的呈现。按照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实践方法分为三个方面:一般的实践方法、共同的实践方法和特殊的实践方法。任何实践方法都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存在性的辩证统一,其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其一,实践方法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反映;其二,实践方法的发展受到社会整体综合水平和规模、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程序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并随着社会历史实践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其三,实践方法的选择、评判和运用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在于实践方法的适用性,也就是实践方法是否与存在对象和实践对象相一致、相适应。
展开全文
实践活动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一切社会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在认识了自然规律以后,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形成内在尺度之后才进行的道教哲学。内在尺度既反应了对象的内部规律,又体现了人类改造利用对象愿望和要求,体现了人类生活劳动的需求和目的性,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实践发挥创造作用贯穿着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实践是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个人或社会团体;客体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也就是主体对象化。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实践方法包括实践逻辑、实践架构、实践步骤、实践途径和实践创新等道教哲学。实践逻辑是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逻辑处理并予以解决;实践架构是指实践过程中的上层建筑或实践分工;实践步骤是在实践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循序渐进的具体呈现;实践途径是指对实践步骤在实践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的审视检查、反省纠错、分析研究和系统总结;实践创新是指实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创新方式和方案。根据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生产实践方法、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方法。生产实践方法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解决人同自然界矛盾的一种实践方法,它是这三种基本形式中最基本、一般常见的实践方法;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方法最主要、最基本的就是要调整和变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系统总结出来的实践方法;科学实验的实践方法对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道教哲学。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都应明确指向一种结果,当实践方法行不通或者出现错误的时候,可以审视思维方法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并进行纠错,当思维方法没有涉及到的具体事情,可以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思维方法进行补充。有人会说,实践方法其实就是思维方法,是思维方法的分支,因为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受思维意识支配的,而方法的构思更加离不开大脑的思维。明确地说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有它们的共性,可是思维方法不能涵盖所有的实践方法。就如解一道数学题,通过思维方法可以罗列出多种解题思路,并可以得到同一答案,可是你不采用实践方法,不去运用最简便最快捷的解题方法解题,并得出答案,你的一切思维方法在解题中都是惘然,因为你没有解题过程,并得出结果,所以此题只能是零分。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就是实践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鲜明的对比。说通俗一些,实践方法实际就是实事求是的践行方法,也就是必须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进行实践活动。再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团结就是力量”,特别是在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可以解决很多分歧,甚至非常突出的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每个中国人都可以用思维方法想到团结这一点,可是如果没有个人或团体站出来,采取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进行国共两党和谈磋商,并联合起广大的中国人民,搁置争议、一致对外、共同抗日,又怎么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呢?真正的团结不是靠思维方法就能够达成的,而是要靠实践方法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够达成的。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待科学的发展进程,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道教哲学。就如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那时候根本不存在唯物辩证法,可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出来了,这些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勤恳恳的实干结果—实践方法。在1820年,奥斯特成功地完成了通电导线能使磁针偏转的试验后,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既然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这样磁生电的思维方法便形成了。著名科学家安培就是这些研究者中的一个,他实验的方式很多,可犯了根本性的错误,实验均告失败。这说明安培的实践方法存在问题却没有去反省纠错,同时也说明磁生电的实践方法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敲求证,找到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在同一时期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自1821年就开始了磁生电的研究,他用磁铁与铜线圈做实验,经过无数次失败,可他丝毫没有气馁,直到1831年,法拉第终于发现了变化磁场能够在封闭电路中产生电动势,就是著名的电磁感应现象,并发明了历史上第一台圆盘发电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尝试了上千种材料之后,才找到了钨丝。当然这与爱迪生努力坚韧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实验去总结实践方法,才能找到金属丝燃烧时耐高温的特性,而且最持久的是钨丝。从这些举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方法甚至比思维方法更加重要。
纵观古今中外哲学思想的发展,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道教哲学。就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谈起,它是批判地总结、继承全部哲学优秀思想成果的结晶,其直接的哲学理论来源则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黑格尔是系统提出辩证法思想的第一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也堪称马克思以前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水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揭示了人类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前进发展过程。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到死也没有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所以就无法提出具体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方法。毛泽东的《实践论》就是总结了多次运用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所取得的胜利成果以及革命队伍中教条主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正反面材料而编写的代表著作,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有经历才有充分的论据和论证。正面材料如: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四渡赤水、游击战、麻雀战等这些实践方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脱贫摘帽,还是科技、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调研、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
提出科学与哲学的方法论到底有何意义和作用?这里在前面提到“实践方法”的基础上再引入一个新词—“变实”道教哲学。何为“变实”?意思就是把个人、家庭、国家或整个人类社会的理想变为实际存在的东西,或者说把理想变为现实。就如一个高中生希望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很多家庭渴望奔小康,我们国家期待的“中国梦”,人类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实现星际探索、星际开发、星际运输、星际移民、星际通讯、星际旅游等等,这些不仅需要有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实践方法,如何去“变实”—使理想变为现实?这便是提出科学与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这里提出科学与哲学的方法论,特别是第一次提出“实践方法”和“变实”,希望能够对今后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道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