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疾与病”:去疾灵符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9-22分类:符咒浏览:79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去疾灵符。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甲骨文本字为“智”,秦简牍写作“矢,口”去疾灵符。矢(什么是时间三),甲骨文通“大、仌、交”,写作“个,鱼形”,可表光内两个角动量互相融合而成的方向性。口(由诲女,知之乎),即“横写的月”,可表肉体和自然界有规律地频动变化,让人学习频动变化的规律,掌握控制频动变化能力。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甲骨文编》1-3矢去疾灵符,4月,5口
“矢,口”两相角动分合之果,像量子电动力学中所有矢量箭头相消相加所得,形成一个概率幅的通道,在这个范围内是知,范围外是不知;范围内是“常”,越接近均值越经常,能引领经常,就是时尚去疾灵符。尚,通“常”,金文写作“两个一,冖(mì),口”,表示在不同时间地点事件重复发生,形成延续性,这是常。金文也写作“八,向”,表示频频反复发生,形成有意识地仿效传播,合成一个世事发生发展的方向性,就是“尚”。《说文解字》说:“尚,曾也,庶几。”就是说不可经历过,而且经历过多次往复变动。《说文解字注》说:“尚,积累加高之意。”经历得多,认识得深刻,以至掌握规律,境界突破,才是“尚”。
“知不知,尚矣”就是说要掌握自己不知道的,需要积累胜败浮沉、经历量变质变去疾灵符。前一个“知”是“知府”“知县”的知,即掌握把控。知府知县经历长久历练,若能处事明智、把控大局和发展的大方向,才有资格成为“尚书”。作为古代官职,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尚书》即“五经”第二“书”,“尚”为后世尊称,就是说“书”是一部累积了历代智慧、能指导世事方向的合集。
常与尚、知与智,是积累与升华的辩证关系去疾灵符。若在通道内习以为常,对“不知”无感,以为一切自然而然,甚至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以“常”为“智”,以“知”为“尚”,就是自以为义。学海无涯,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只有经过胜败浮沉,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才能把控好自己、把控好局面、把控好大方向,以平常心成就不平常事。马照跑,舞照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守常求尚,尚能安常。
从知而智、从常而尚的转化发展,需要经历的“曾也,庶几”,经常表现为“病”去疾灵符。病,秦简牍写作“仌,厂,倾斜的丙”。丙(神秘的兵器戈),通“内”,甲骨文写作“冂(jiŏng)或冖,入”。冂或冖(一以贯之四)表示两相互动的联系性,形成一个范围,在此范围之内事物有规律地发生和发展,能够被左右和控制,就像把控之“柄”。若在此范围之外,某个能力对内形成牵引、逐步互动、形成键接增长,如同抓住肌体“把柄”的病毒侵入,改变了原有范围的平衡。“非常”而且“不知”,即不能以相反相消的矢量箭头左右和消化。“不知知,病也”,后面一个“知”是“知府”“知县”的知,就是说不知如何把控,欲并反受其扰,就是病。
展开全文
丙的最终范围还未确立就会表现为病,所以说“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去疾灵符。《说文解字》说:“病,疾加也。”疾,甲骨文写作“大,倾斜的矢或交”,表示神赐改变、使人长大之箭。人之“大”,就像大量矢量箭头的集合;“矢”之两相不断互动演进,彼此不断互相予取,如同光电效应,粒子激发与释放光电子的过程几乎同时发生,快速产生连锁反应,这个飞快的往复变化,光入光出,其疾如矢。生命与环境变化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就像鱼与水,内外时时辩证互动。疾加,即施加外来作用,原有的平衡演进被打破,肌体必须对其进行反应和消化吸收,如果肌体反应不及、处理不了,就是疾病。
西方成语“上帝之鞭”(the Scourge of God),语出公元410年西哥特人首领阿里特克一举攻陷并洗劫古罗马的故事,后用来特指突发性地改变历史进程且极具破坏性的外来侵略是上帝对其子民的严厉惩戒去疾灵符。上帝之鞭就是“疾”。在西方既是战争中的钢鞭,也是智天使手中的弓箭,前者针对国家民族,后者针对个人。智天使以疾病也以爱情为箭,无论厄运还是幸运,来得太快都是疾加。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去疾灵符。对付疾,急也不急,既要立刻应对,也要按部就班,不讳疾忌医,也不病急乱投医。肌体经历了病,产生了抗体,知道了如何预防应对,以后就能自行消化,一切如常。这个抗衡而消的历程,就是“病病”,即矢量箭头相并相消,从“知”而“智”的升华过程。能对环境变化事先预备克制手段,或调整自身习惯之“尚”,就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黄帝内经》)。“上帝之鞭”也好,“疾加”也好,都是成圣的历练,让知的境界拓宽,让尚的境界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是说只有经历了知道有病、承认有病、积极地面对有病而复原的亲身实践,才能学会如何不病去疾灵符。“病病”不止是抗衡,而且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认识辩证发展的规律,思想和生活的境界升华,逐步能力提高。每天有“知不知,尚矣”健康向上的生活心态,即使肌体有病,也能精神不病,让“病病”的历程,化成“知不知”能力提高、“尚矣”乐在其中的过程,参透人间疾苦,反而积极投身其中,就是“圣人不病,以其病病”的成圣经过。
“病病”就是“知”,就是两相互反、以否定之否定取得认识和把握的过程去疾灵符。“知”强调历程,这个历程就是“病病”。经历了“疾”,肌体做出了调整,形成对平衡如一之道的认识,主动调整身体的运行,把控发展的方向,让知的“口”,不仅是变化的月,更是操控平衡的头脑;让知的“矢”,不只是被动的疾,也是主动的箭。否则,以“病”为“知”,就是“痴”。从创造始终的全知者看来,以病为知、似知实痴是人的通病。“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痴”并不可怕,世人皆痴。经历波折,变痴为知,病病为常,似痴实知。只怕不知有病,反笑“病病”为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去疾灵符。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诗人说,彻悟“庄生梦蝶”和“望帝托鹃”的人生至情,需经过“明珠有泪”和“暖玉生烟”的血泪历炼,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般跌宕起伏。追忆此情,恍如隔世,才知莫再惘然,如历新生。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首领阿里特克一举攻陷并洗劫古罗马去疾灵符,现代智天使卡通形象
1秦简牍:知,2-3《金文编》尚(通常),4秦简牍:病,《甲骨文编》5疾去疾灵符。1.矢,口。2.两个一,冖,口。3.八,向。4.仌,厂,倾斜的丙。5.大,倾斜的矢或交。
知:两相互动,不断彼此切交,成就之果去疾灵符。
尚:2.互反而持续的两相联系,存在于其内去疾灵符。3.频频互动而渐聚之终,合成一个内在方向性。
病:从外牵引于内,形成往复互动的键接,使原有的两相平衡互动范围发生改变去疾灵符。
疾:如神赐改变之箭;与人相交,改变人成长的方向;成长的过程中,与外来之频交合,对原有方向的不平衡改变去疾灵符。
知与不知、病与常、鄙与尚的关系,就像量子力学实验中,电子束同时通过双缝,形成衍射的概率幅通道,通道内为知、为常,通道外为不知、为病,通道边缘为鄙,通道发展的方向性为尚去疾灵符。双缝形成衍射的概率幅,有峰有谷,就是啚(bǐ或tú)。啚,通“鄙、图”,甲骨文写作“口,六或终,冂或冖”。两相分合、互动范围的各个终极,即峰谷,就是“鄙”,范围内各处峰谷相对的形势就是“图”。《说文解字》说:“五酇(zàn)为鄙。酇,百家为酇,聚也。”《说文解字注》说:“鄙,可释为边。”群体交午而聚合,即大量电子之间的干涉,形成概率幅的极值和边界,就是“鄙”,均值和大方向,就是“尚”。古文说“食肉者鄙”,就是说生活太优越会脱离主流和大方向。“鄙人”,则是对自己优越闲适生活的自谦。
实验中,若关闭缝2,以通过缝1的电子束为常,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缝2,通过缝2的电子束就是疾,这时会产生干涉的概率幅叠加现象,就是疾加去疾灵符。外界环境改变,就是“疾加”。大喜大悲、忽高忽低,都可能带来病,都需要保持平常心、继续脚踏实地地前行。脚踏实地可能没有高谈阔论那么高大上,可忘记背后、努力前面,却能让人知道边界,经历“鄙”,知道极值和边界,就是“图”的历程。宏图、图谋都来自脚踏实地的实践。《说文解字》说:“图,画计难也。”
通道在波动往复、平衡与再平衡的历程中演进的规律性是丙,外在表现为“丘”去疾灵符。丘,甲骨文写作“倒写的丙”。内在规律不变,外显沟壑无常,就是“丘”。也写作“卝,一”,可表两组角动量持续彼此角力,如同光与光、粒子与粒子碰撞形成干涉和概率幅叠加,相加而升,相消而降。丘,来自环境的影响,沧海桑田的变化,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打破原有范围,才能认识内,这个过程就是丙与丘的互化。《说文解字》说:“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双缝实验中电子随机通过的过程就是“丘,土之高也”。大量电子相互干涉即“曾也,庶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即电子出现的趋势性即“尚”。若被人为测量和观察,干涉条纹就消失,出现观察者效应,所以说“非人所为也”。
量子力学概率幅叠加原理与知与不知,常与病,尚与鄙、病与丙、疾与疾加的关系示意图去疾灵符。
通过双缝的电子随机出现的分布趋势随着电子数的增加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即概率幅的“丘”与“尚”去疾灵符。
《甲骨文编》1啚(通鄙,图),2-3丘去疾灵符。1.口,六或终,冂。2.倒写的内或丙。3.卝(两个入),一;两个土合一。
啚:两相分合、频频互动之终极的集合去疾灵符。
丘:2.两相互动、彼此内在联系,内在规律的外显,颠补不破去疾灵符。3.土的持续发展;两相互动,循环往复,表现有起有伏,至终规律如一;如地土连绵,其表高低起伏,其下连成一片;两相角力,有起有伏地延续。
癌,源自“嵒(yán)”,嵒通“岩”,小篆写作“品,山”去疾灵符。品,是频频变化、融合,循环累积之果。山,甲骨文通“火”,让不同的生命互动连合、形成一个生态体系,就是一个“山头”;频频快速反应、氧化合成、能量迅速互化为“火”。《说文解字》说:“嵒,山巖(yán)也。五咸切。”山高谷深,迅速累积而成之貌,就是巖。彼此切交互化、一体演进、迅速反应结合即五咸切。外来侵入的力量与肌体长久共存、积行成习,在一定条件下突然被激发,使肌体调整不力、防御不及,就是癌。癌症有累积成习的潜伏性,因人的病态生活习惯养成,这是积固如岩,然后在条件成熟时突然爆发,即山高谷深如巖。所以,若能提早发现,提早认识,调整品行,加强防御,就大大有利于医治癌症。肌体长期浸淫在不良习气中,通过增加有利肌体运行的良好品行,一方面使人正气增强,同时对入侵的邪气变得更加敏感,激发自身防御力,扶正驱邪,也会有利于治愈癌症。
《说文解字》嵒去疾灵符,楷书:癌
《说文解字》嵒,楷书:癌反之,病入膏肓,即病进入了心尖脂肪与心脏膈膜之间,病与原肌体运行的结合已入内心,就会病化了人的精神和气质,不以病为病,反以病为常,就难医治去疾灵符。所以,鲁迅先生原来学医,及至发现国人的病已入了思想和精神,才弃医从文。能让大众认识和恨恶自己的病态,主动寻求医治,才是悬壶济世的医之大者。这次民族危亡的“病病”经历,让中国经历了一次涅槃重生的革命,化不知为知的历史,成为觉悟提升的通道。“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马太福音》认识何为健康,何为有病,要不要医治,这是知。知的范围扩大了,病的几率就减少了。
智,是知的甲骨文本字,写作“示,知”,可表知道了启示,还要知道如何启示,让知识发光,影响别人去疾灵符。智,是一方面给予启示,谆谆教诲,一方面刀剑相逼,苦其筋骨,一手硬一手软、口头与实践相结合的智慧,也是“病病”的智慧。智,金文写作“知,于,日或曰”。于,甲骨文通“亏,乌”,写作“丂,倾斜的一”,可表历经光阴变化、起起伏伏的考验,让生命中的种种付出、吃亏化作有经验的头脑,像“孝鸟”乌鸦一样,懂得如何反哺回馈他人和社会。日,甲骨文通“曰”,写作“一,口”,可表人掌握了频动转化,让频复合,如太阳核聚变,生出言语,生出光来。有了知的历程,能体会对方的感受,知道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能够光照影响别人,让人仿效传播,才是智。《说文解字》说:“智,识词也。”字组成词是频的变化和复合,懂得用词,让同样的意思达到不同的果效,因为已亲身经历过。尚与智,是经过病病,身心与头脑的变化。
1《甲骨文编》去疾灵符,2《金文编》智
知、智是内在之道,常、尚是外在之像去疾灵符。若要内外贯通,就要“知不知,尚矣”,即懂得今日的平常,得自往昔“病病”的历炼。同样,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环境仍会发展改变,所以人只有学好已掌握的知识,才能以最大的把握应对未来的变化,即进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良性循环。这是赵括“纸上谈兵”与其父赵奢勤勉实践不同的关键之处(赵括真的是无能之辈吗)。守素安常的内理并不是故步自封、一成不变,而是打好根基,扎紧篱笆,从把控自己到把控局面、把控大方向,有“知不知,尚矣”平衡积极的心态和“病病”努力平复的实践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安之若素,其乐无穷。
(本文部分节选自《周髀算经》与量子电动力学(三)规矩和方圆)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去疾灵符,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标签:去疾灵符
- 上一篇:Hpv感染相关疾疾病:去疾灵符
- 下一篇:琼州疫情起 南疾再出征:去疾灵符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