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术传承人易洪永老师|恭贺药王孙思邈祖师圣诞,见者增福:药王治病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9-20分类:符咒浏览:497
自古道门内部有“十道九医”之说药王治病符咒,农历四月廿八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真人圣诞,当愿众生,福寿康宁!
在道教中,与医学相关的神仙信仰有很多,较多有神农、岐伯、雷公、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淳于意、王叔和、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刘守真、韦慈藏、韦善俊等药王治病符咒。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最著名的药王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徽宗曾封其为"妙应真人",孙思邈信仰较为普遍,很多宫观或自取名药王庙、或设药王殿供奉药王治病符咒。孙思邈祖师在道教尊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药王孙大真人”、“开元普度天尊”、“感应普救天尊”等,居天医采访院药王妙济宫、九天保莲宫等。
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药王治病符咒。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孙大真人一生炼气养神,精究医药,务行阴德,常蕴仁慈,汲汲以善为务药王治病符咒。小蛇之伤,昆虫之微尔,思邈以药封而放之,其德及昆虫,非人可及,至于龙宫之报,感灵异之若此。《道德经》曰: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真人深合其道也!
展开全文
药王孙真人宝诰
志心皈命礼药王治病符咒。
太极宫中,全真天上药王治病符咒。擅回生之妙术,阐大道之荟华。幼号神通,长多奇迹。羡门广成之誉,睿赏非虚;齐梁隋唐之朝,年华莫测。峸峰谢表,书墨迹之无痕;肘后天机,入龙宫而启秘。谕该三教,方著《千金》。洵药境之医王,实玄宗之领仙。大悲大愿,至妙至神。降龙伏虎,护国救民,灵感孙大真人,慈悲救世天尊。
志心皈命礼药王治病符咒。
百家门上炼丹成,神虎巡风游世界药王治病符咒。身穿龙袍,脚腾火轮。凡民有难来相请,护助弟子救万民。千处有请千处应,万处有请万处灵。屋宅化做黄金殿,病人化作天生人。吃药有效,用药有灵。消除灾障,治邪亡魂。二把老龙当眼看,唐朝香火救凡民。起死回生如反掌,灵丹救济世间人。炼灵丹,治妙药。传海上之仙方,引龙宫之妙诀。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唐医祖,济世高隍天尊。
志心称念开元普度天尊,不可思议功德药王治病符咒。
持诵药王孙真人宝诰可保长生药王治病符咒,勤行念诵,自有灵验!
幼号神通,长多奇迹药王治病符咒。行善济人,医德高尚
孙思邈祖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药王治病符咒。约公元541年出生在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父母为耕织为业,养家糊口。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身瘦力弱,经常生病,为寻医看病,几乎花尽了家的的收入和田产。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
孙思邈七岁入学就读,由于聪明过人,每日能诵读千余字,很受老师的器重,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孙思邈成年后,对老庄百家之说犹感兴趣药王治病符咒。有一次,洛州总管独孤信路过华原,无意中遇到孙祖,惊奇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可深感受其见识高超而家境贫寒,将来不会被重用。
周宣帝时,他便退隐至太白山学道,每日炼气养形,求学度世之术,终有成就,体合道真药王治病符咒。他不可通晓如何推算天文历法,还精究医药之学,且通过审察人之声色,以诊其疾。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药王治病符咒。
他还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孙思邈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药王治病符咒。
后周宣帝(公元579年)时,朝廷多故,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秦岭太白山中药王治病符咒。当时,大将军杨坚辅政,下诏征孙思邈为国子博士。孙思邈托疾不就任。他曾对人说:“过此五十年,当有圣人出现,我才出来帮助他,来济世活人”。
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药王治病符咒。他认为道在身内而不在身外,一个人只要潜心静性、炼气养形,虽无师傅指点,也可达到养炼目的。所以,孙思邈拒绝世俗往来,倾心于道的修炼,并不绝总结前人养炼的宝貴经验,而最终功满道成,成了一名恪守道规,无师自通的道士。
孙思邈不断总结仙道经验药王治病符咒。他认为修道之士飞升成仙,必须修德积善,积善愈多,仙阶就愈高。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还制定了“救疾济危”“无欲无求”的标准,广积善德,务欲成仙。医离不开药,他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深入太白山、终南山、峨嵋山的老林中,寻求药农,多方采集,分类总结。后来,他所著的医书中八百多种草药,就是这个时期积累的。
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药王治病符咒。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根据史志、本草、《道藏》等文献,以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有关碑刻,孙思邈的著作80余种,今多亡佚。
孙思邈医德也十分高尚药王治病符咒。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
悬丝诊脉,虎守杏林药王治病符咒。身穿龙袍,脚腾火轮
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药王治病符咒。虽经不少太医医治,可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愁锁眉头,坐卧不宁。徐茂功将孙祖推荐给太宗。
孙祖受诏后,一面向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认真审阅太医的病历处方,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药王治病符咒。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祖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 “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祖便诊完了皇后的脉药王治病符咒。原来,孙祖医术神奇,靠着一根细线的传动,竟能诊断清人体脉搏的跳动,这就是他被群众称为神医的原因。
后经孙祖诊治,皇后产下了皇子药王治病符咒。孙祖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活人,向太宗陈述了自己的志愿,婉言谢绝了太宗赐给的官位。太宗赐给他“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一匹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孙祖又拒绝了太宗赐给的黄金绸缎。
唐太宗深为孙祖的高尚品德和为人处事的精神风貌所感动,同文武百官将他送出皇城,任他去名山大川采集药材,为黎民百姓救死扶伤,任何人不得阻拦药王治病符咒。唐太宗十分欣赏孙祖,后来还曾亲临华原拜访孙祖,并赐他颂词一首。直到现在,药王山南庵内还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赐真人颂”古碑一通等。
虎守杏林典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精研医学并兼通玄门典籍,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祖晚年曾云游于邱县药王治病符咒。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留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
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祖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药王治病符咒。药王佩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名传朝野,著书传世药王治病符咒。谕该三教,方著《千金》
唐高宗永徽三年,孙祖根据多年来的行医经验,并会通古今,撰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共三十九卷,三百二十三门,方、论共五千三百首药王治病符咒。其内容包括诊疗、针灸、导引、按摩等,相当全面。提出了“人命至重”的道家医疗观点。书中记载了具体治疗脚气病的方法,比欧州人早一千多年。他把妇、儿科目放在卷首,以视重视;孙祖看到复方,一方可治多病或多方可治一病的方法。
永徽四年,全国瘟病流行,一时难以控制药王治病符咒。一些僧道借机以“秘丸”、“神丸”欺骗患者,大发横财。这年四月,朝廷下令全国禁止僧、道游医为民治病,违者予以治罪。孙祖得知这个消息后,遂隐居耀县城东的五台山。在五台山中,他除了炼养气功还精心炼丹制药,以备将来为民治病。孙祖著《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和《明堂经图》,还为《老子》、《庄子》作了注,为道教的理论建树,作出了贡献。
显庆二年,唐高宗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人会同名医撰写《唐新本草》药王治病符咒。第二年,孙祖被召至长安,住在鄱阳公主旧宅。在编写《新本草》过程中,他不仅对陶弘景《本草》《名医别录》作了订正,并增补了百多种自己曾实践有效的药草。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四月,图文并茙的一部《唐新本草》撰写完成,这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共五十五卷,八百四十四种药物。由于孙祖参编有功,唐高宗亲自召见,并授予谏议大夫职,孙祖固辞不受,孙祖愿到殿中省尚药局工作。于是,高宗亲授他承务郎。这承务郎属从八品寄禄文散官,享受国家待遇。尚药局无具体任务,仅是指导御医诊病和用药。孙祖在此任上,因时间充裕,精研医学和道教典籍。
孙祖因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学识,曾多次随高宗出游,并结识了不少当朝名士,书法家宋令文、医药学家孟诜皆拜师问道药王治病符咒。太医谢季卿,针灸学名医甄权、甄言兄弟和药性学家韦慈藏等,经常到孙祖居处研讨学问和医技。孙祖在特殊的情况下,还为朝廷命官看病治病。大理寺卿赵某患风湿性膝关节炎,入朝无法跪地,经孙针灸治疗,月余天气,病患全除。还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怀才不遇,身患绝症,不能赴任,卧病长安,后经孙医治,痊愈了。卢照邻便拜思邈为师,并从师学习医术推步、导引天文、养生等。卢照邻后来,成为唐代很著名的“仙宗十友”之一。
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高宗让权,武则天“称制”药王治病符咒。孙祖曾离京隐居嵩山修道。有一年,大旱不雨,武则天下诏选道德高尚的僧人祈雨,可无效;无奈,只好召孙祖入宫于内殿设坛行祈,当夜大雨。思邈说:“我修心五十年,不为天知,伊、洛二龙告诉我:若不是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怎么能升仙?”后来,我撰写了《千金方》行传于世。
高宗咸亨四年,高宗患病,诏孙祖入宫,蒙高宗看重药王治病符咒。上元元年,孙祖打算订补《千金要方》,借口患疾,请允还山。高宗感其忠诚侍御十六年,特赐良马和原鄱阳公主封邑,后来,孙祖回到华原五台山。于开耀元年,撰成三十卷《千金翼方》。是年冬天,孙祖无疾而终,享年141岁。孙祖遗嘱弟子对其薄葬,不藏明器,不奠牲牢。停尸月余,颜貌如生,色润不改。入敛就棺时,发现衣裳空空,人们感到很奇怪,都认为是尸解成仙了。孙祖传世著作达七十七种,加上一些节本总八十六种。其中最著名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后世奉为医学圣典。
唐高宗咸亨二年,《千金要方》流传到日本,视为国宝药王治病符咒。宋英宗治平三年,林亿奉诏修《千金要方》,刊布于世。宋徽宗宣和四年,郭思删节《千金要方》为《千金宝要方》,刻石于华州官署。明代宗景泰六年,杨胜贤木刻本传世。明穆宗隆庆六年,刻《千金宝方》、《海土方》石碑于五台山。唐末,时人称五台山为“药王山”,并建“药王祠”。宋徽宗封孙祖为“妙应真人”,明世宗定他为“先臣”,清顺治奉他为“神医”。此后,“药王孙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潜心医药治病救人药王治病符咒,淡泊名利得道升仙
据史书记载,孙思邈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能背诵一千多字,有“神童”之称药王治病符咒。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融汇三教,尤其擅长天文、历法、占卜等术。
关于孙思邈的学医经历,据《千金药方》自序所说:“其自小体弱多病,又看到周围百姓为病折磨而死的惨状,遂萌生了精研医道的决心药王治病符咒。
孙思邈一生刻苦钻研,他将唐以前所流传下来的各种药方及自己行医的验方,同时又广泛收集民间的各种药方及经验,遂著成了闻名于世的医学宝典《千金要方》药王治病符咒。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例药王治病符咒。其中,该书还首创“复方”的先例,如《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他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他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加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他对医学的重大建树,也是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
《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药王治病符咒。此书共三十卷,其中他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没有记载的810余种药物,进行考证和实践,并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以前医药成就最全面、最有价值的系统总结,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历代名医图赞》说:“唐孙真人(真人,即对高道的称谓),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药王治病符咒。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时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说:“用意之奇,用药之妙,亦自成一家”。
随着盛唐文化的对外交流,《千金方》也随之走向国外,深深影响了诸如日本、韩国、朝鲜的汉医文化药王治病符咒。
孙思邈在炼丹活动方面,他总结了唐以前的炼丹方式、方法、用药及配方等,最后提出了“硫磺伏火法”的论述和方法药王治病符咒。对我国“火药”的发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祖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药王治病符咒。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医学人物。
唐代名医孙祖被尊为药王,他却不用动物入药药王治病符咒。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备急千金要方》)
隋文帝辅政时期,预聘其为国子博士,遭其婉拒,并说:“五十年后,自会有圣人出世,那时我自然会去助他,以济生人”药王治病符咒。唐太宗时,下旨召请思邈入京。可当太宗皇帝见到其真人时,不禁惊讶其容貌仿若少壮一般,感叹道:“我素来听说道长之德行,对您十分尊重,真羡慕那些能在您门下从学的徒众,这是我的真心话”。遂欲授以爵位,思邈固辞不受。唐高宗初即位时,欲拜其为谏议大夫,思邈复固辞之。
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时年已百有余岁的孙思邈,于清晨沐浴后,俨其衣冠,端拱以坐药王治病符咒。叫来堂下子孙说:“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有之乡,臣于金阙,不能应召往来。”并留遗嘱,丧事从简,语罢便气绝身死。后人守丧一月有余,见其容颜丝毫不变,犹如在世一般。刚欲举尸入棺,却只有一件空衣在此。在场的人这才省觉,其早已炼就尸解上道,位证真仙了。
药王孙思邈真人传说故事
1
志学于医药王治病符咒,槐荫苦读
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药王治病符咒。他先后两次患热病,一次患冷痢。每当他面黄肌瘦,饱尝病痛之苦的时候,母亲总是日夜守护在他的身边,给他熬药喂药。父亲也背着他翻沟过岭去找医生。次数多了,支付不起医药费用,就只好变卖家产。孙思邈看到,由于自己的病,给父母造成这么大的困难,心里难过。他从自己幼年的痛苦经历认识到疾病对人的危害,体会到医生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于是从很早就萌发了学医的愿望。
孙思邈天资聪明,“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药王治病符咒。他在离家较远的私塾土窑洞里上学,不仅在课堂上用心学习,还经常在家乡的鱼儿岭一棵槐树下读书。通过刻苦用功,使他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从孙思邈的时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虽然沧桑变幻,他当年读书的窑洞早已湮没,可这棵“千年古槐”现在依然旺盛地生长在他的家乡孙家原,成为历史的见证,供游览观赏,留给世人不尽的缅怀和无限的遐思,激励学子敬业奋斗。
2
冲破世俗
少年时的孙思邈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药王治病符咒。他排除封建等级观念,敢于冲破当时盛行的儒士书生通过读书而进身于仕途的世俗,敢于批评鄙视行医救人的极不合理的社会偏见。他不随波逐流,不屑混迹官场、沽名钓誉,而从解除人民痛苦的角度出发,以“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为念,胸怀济世之志,准备把毕生精力贡献于医学事业,他的思想境界和眼光就远远地高于当时的世俗之辈。
3
冲破世俗
孙思邈把贫苦农民和病患者的疾苦看成自己的疾苦,一心一意地为他们服务药王治病符咒。他主张:若有疾厄者来求救时,医生不能先顾虑自己的得失而瞻前顾后,宁肯自己跋山涉水,饥渴疲劳也要去救等待医诊的病人。
孙家原村南边有一条涧沟,水流湍急药王治病符咒。为给沟那边的群众治病,他不顾激流险阻,不顾深秋河水的冰冷,时常淌水过河。有一个“火烧涧沟水”的故事,指的就是这方面的事迹。说的是天神为了让孙思邈给对岸的病人治病,在他过河时,用火把水烧干,待他过去了再复原。孙思邈长期为劳动人民“济疾解危,一心赴救”多少年如一日,贏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4
药材种植
对于中草药的研究,是孙思邈坚持终生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药王治病符咒。他很早就开始在家乡上山采药。为了采药,他攀悬崖、穿峽谷,跑遍了家乡的山岭沟壑。他还在家乡开辟了药材园,种植药材,从下种、施肥、收采到炮制、贮藏等,不仅精心操作,而且有详细的记录。他把药材分为玉、石、草、木、人、兽、虫、鱼、果、菜、米、谷等几大类,记载了八百余种药名。他按药物功用,将药物分为65类,以“总摄众病”,“临事处方,可得依之取决”。很有实用价值。直到千年之后的现在,孙思邈的这些记载,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5
衡山釆松脂
唐贞观年间,孙思邈从江州到南岳衡山药王治病符咒。衡山流泉飞瀑,峰峦苍翠,有“五岳独秀”之称,是历代帝王祭祀之地。衡山盛产银杏、金银杉等珍贵草木,为孙思邀考察医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孙思邈在衡山,为了采集松脂,于立夏那一曰,从山岭向东跋涉“四百八十里,又南行入谷五十里”,到“有大石四十余丈之处,见南面有大松三十余株”,终于采到了“不见日月之松脂”。又将其带回炼制成“衡山松脂膏”,服之使人可以“耐寒暑,“五脏补益”。这些生动的事实足以可见孙思邈当年采药时用心的专注和经历的艰难。
6
友人论学
令狐德棻,初唐著名的史学家,主编《周书》、《晋书》等,历任礼部侍郎、弘文馆学士等职药王治病符咒。他与孙思邈是同乡人(今陕西耀县),在京城期间两个人交往甚为亲切,时常相聚谈古论今。令狐德棻了解孙思邈的渊博学识,深知其思想早已超出医学范畴。在他们的谈论中,孙思邈把哲学思维和医学相结合,由哲理会通医理,阐发了 “妙解阴阳”、“ 慎以畏为本”等一系列真知灼见,让令狐德棻非常折服。孙思邈在同令狐德棻的谈论中,也吸收许多文史方面的知识。
7
魏征问史
孙思邈见多识广,有极其渊博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对南北朝后期和隋朝的历史,更是通晓备至药王治病符咒。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下诏书,令名臣魏征、令狐德棻、姚思廉、孙处约等人编纂南北朝以来齐、梁、陈、周、隋等五代历史。在撰修这些历史的过程中,魏征、令狐德棻恐有遗漏,多次访问和请教孙思邈,请他对前代史实提供咨询。当时孙思邈年岁已高,可他“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在解答魏征等人的疑难时,口以传授,把南北朝各国的情况从总体到细节,说得清清楚楚,如同他亲眼看见过一样,使朝野上下深表钦佩。
8
屠苏药酒
唐朝初年,中国南方时有瘟疫发生药王治病符咒。孙思邈在常州一带,日夜奔忙,抢救瘟疫病人。经过半月的努力,瘟疫得到有效地控制。然而过了不久,瘟疫又从小孩到大人流行起来。为了长期地预防和治疗此病,孙思邈经过潜心研制,拟出了一个以大黄、肉桂等配伍的药酒配方,取名为“屠苏药酒”。人们喝了这种药酒之后,瘟疫再也没有复发。孙思邈为了普及防疫知识,防止此配方神秘化,他找来一大张黄绢,把屠苏酒的处方及炮制方法都清楚地书写在上边,张榜公布在屠苏庵的山门柱子上,让人们广泛传抄。人们十分赞叹孙思邈的重普及、不保守的可贵精神。后来,岁未饮屠苏酒,深化为习俗,在江南各地很流行,此习俗并传到日本。
9
悬丝诊脉
相传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因难产而生命垂危药王治病符咒。当朝太医虽竭力医治,却不见效,唐太宗急得坐卧不宁。徐茂公建议请孙思邈来看病,唐太宗便派遣使臣星夜奔赴太白山,诏孙思邈进京。孙思邈被引入后宫。因封建礼仪,不能接近皇后的“凤体”,孙思邈只能一边向宫娥细问其病情,一边要来太医的处方病历认真阅读。之后吩咐取一条红丝线,自己捏着一端,另一端穿过竹帘,系在皇后的手腕上,为皇后“引线诊脉”。原来皇后是胎位不正,于是让宫娥把皇后扶近竹帘,孙思邈选定穴位后,猛扎一针,皇后疼得浑身颤抖,不一会儿,婴儿呱呱出生了。皇宫内外好不高兴,对孙思邈更加敬佩。
10
封官不仕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召见了孙思邈药王治病符咒。孙思邈奉诏上殿,气质俨然,神姿焕发,容颜甚少。太宗感到惊异,便走下宝座,发自心底地赞叹道:“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 ,欲授孙思邈以爵位,请留朝廷效力。可孙思邈“固辞不受”,说:“臣谢恩。只是臣立志博集方药,为民解疾救苦。不敢领此赐封。”太宗又厚赐黄金万两,孙思邈更是婉言谢绝。他这种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深为唐太宗敬佩和喜爱,便依他的夙愿,让他在京城住几年后,任其到天下各地,畅通无阻地去采药行医。
11
葱叶导尿
在太白山区,有人得了个怪病,已经几天了,一直尿不出来,疼痛难忍药王治病符咒。其家人请来孙思邈给他治病’孙思邈观察了病人的症状,用手摸病人鼓胀的腹部,诊断此人肯定是尿道闭塞了,服药扎针,无济于事,这时恰有两个孩子,手里拿着一根葱叶子,扑拉扑拉地吹着玩。他受到启发,联想起古人有“葱叶导尿”的记载。于是,他取来一根青葱,掐下细长的葱叶,擦洗干净后剪去葱叶尖,把葱叶缓缓地插进病人的尿道。他对着葱叶用力一吹气,果然病人的尿道冲开了,积尿排泄了,病治好了。
12
太白三神
相传孙思邈初到太白山,满山遍野的丰富草药,吸引他整天起早贪黑地忙于采药药王治病符咒。这样惊动了守护太白山的太白神三兄弟。他们早先立有规矩,不准任何人动太白山的一草一木。孙思邈来拜会太白三神,向他们申述了采药的理由,太白三神仍不应允。无奈孙思邈说只需要一草之地,他们便答应了。然而后来他们发现孙思邈还是满山遍野去采药,问其缘故,孙思邈说:我所说的一草,名叫冰冻草,这种草在太白山到处皆是,故我在太白山到处去采。太白三神恍然大悟。孙思邈再次阐明了为普救众生而采药的动机,太白三神深为他的机智和高尚精神而感动,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任他进山到处采药。
13
太白手掌参
相传孙思邈在太白山采了许多名贵药材,其中包括太白山的特产---人参药王治病符咒。不料人参成了精,趁人不在偷偷逃离太白山。孙思邈回来一看,不见人参,就四处寻找,后闻知其向东北方向逃走了,便紧紧尾追,一直追到东北长白山,才追上它。孙思邈要它回去,人参怎么也不肯。孙思邈一气之下,取出一根红绳,捆住人参的双手拉回太白山。途中,回头一看,只剩下人参精的两只手,便把它种在太白山上。从此太白山生长的人参就成了手掌参。
14
坐虎针龙
孙思邈当初是骑毛驴出门行医的药王治病符咒。相传有一天,他把毛驴拴在树上,同徒弟进山采药去了。这时有一只猛虎从树林中蹿出,吃掉了毛驴。当孙思邈和徒弟闻声赶来时,老虎已跑得无影无踪,只剩下遍地血迹和驴的骨骸了。孙思邈对此非常生气。说也奇怪,吃驴的老虎又回来了,口角还流着血,低垂着头,眼中流露出哀求的神色,求孙思邈为他治疗被驴骨刺扎伤的喉咙。徒弟对老虎说:“你若愿为我师父当坐骑,就点三下头。”于是老虎就点了三下头。孙思邈叫徒弟将医铃放入虎口把虎嘴撑开,手伸进去把那根骨刺拔了出来。孙思邈治好了老虎的病,老虎驯服地让孙思邈骑在它的背上。从此,孙思邈骑着老虎又开始行医和采药去了。
相传泾河龙君奉玉皇大帝之旨,为普救百姓而行云降雨,不料龙君却因喉中生恶疮,降成恶风暴雨药王治病符咒。这时孙思邈正在出诊,遇雨难以行路,自语道:“这是病龙降雨。”龙君在空中听了此话,感到神奇,于是变化为一个白发老翁,前来向孙思邈求医。孙思邈就在路旁一块大石头上给他诊脉。诊脉后问道:“你非人类,像是龙脉,需显出真形方能给你治疗。”白头老翁顿时变成一条白龙。孙思邈镇静自若,面无惧色。他左手掰开龙口,右手紧握银针,瞅准恶疮,一针扎下去,霎时脓血流淌,针到病除。过了一天后,龙君果然病愈身爽,又为黎民行云降雨去了。
15
千金翼方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问世30年之后,于唐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又完成了《千金翼方》巨著计30卷药王治病符咒。《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取“輗軏相济、羽翼交飞”之意,补充《要方》之不足,并同《要方》一起,“共同成一家之学”的一部专著,是他一生智慧的结晶和成果的总结。全书通篇多以方剂为主,容纳了以汤、散、丸、丹等分类的可治六十余种疾病的方剂二千九百余首,容纳了按玉石、草、木、兽等分类的药名872种,其价值极其珍贵。据传《千金翼方》的最后几卷,是由他口述,由他的孙子孙溥代笔而最后完稿的。
輗軏:是指车辕与车衡相接的地方药王治病符咒。这一句的意思是:车的平衡运行,鸟的上下翻飞。
16
海上仙方
孙思邈治好了泾河龙王的病,龙王一心要报答他,便派夜叉神出海,把他请进了水晶宫药王治病符咒。龙王感激地向孙思邈赠送轻绡珠宝以作报答,被他客气地谢绝了;又请他留在水晶宫里同享洪福,也被他谢绝了;最后,龙王想到龙宫珍藏的《海上仙方》,便送给他,说:“此是龙宫所藏的秘方,乃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孙思邈十分高兴地接受了。孙思邈辞谢了龙王,由夜叉神背出海去。后来,他利用《海上仙方》的秘方,治愈了不少疾病,又把这些秘方写进《千金方》著作中,在医学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7
巧医唐王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抵御外寇入侵的征战中,被敌军困于一座山头上药王治病符咒。他在山上的水潭饮水时,由于体困头晕,把他头上戴的龙纹玉饰映在水中的倒影误看成是一条小蛇,总疑心自己饮水时吞下了这条小蛇。待班师回朝后,他越想越觉得恶心,进而呕吐,竟成疾病。宫中太医用药几剂,均不能愈。魏征又请来孙思邈为他诊治。孙思邈见唐太宗面无病容,腹中并无异物。弄清病因后,他苦苦思索:蛇若吞进肚子,症状应更严重,可现在是幻觉疑惑,实为心理疾病。孙思邈先给唐太宗开了安神之药,然后拿来唐太宗出征时戴的帽子,让人打来一盆水,再叫唐太宗观看。唐太宗在盆水中一看龙纹倒影,恍然大悟,消除了他的疑虑,病也就治好了。
18
导引调气
孙思邈在终南山曾集中研究道林养性,导引调气药王治病符咒。他主张养性要动静结合,按摩导引是动,调气补泻是静。练静功时,他常在空气清新的早晨,在山间清泉旁边的巨石上,曲腿打坐,“口吐浊气,鼻引清气,闭目存思,至腹中有声汨汨然”。通过调气、养气排除一切杂念,完成一套动作,达到强健祛病的目的。他还对练气的时间作了具体规定。他要求人们善于掌握和运用几种简单的调气方法,以简驭繁,治疗许多不同的疾病。
19
药王栈道
告别了家眷和乡亲的孙思邈,来到秦岭的主峰药王治病符咒。太白山。太白山以终年积雪而驰名,这里叠峰峦嶂,气象万千,植物中药材十分丰富。他在太白山平时为山区群众行医治病,待到七八月“开山” 时节,他同山民、道士一起,背着背篓,带着弓箭,进深山到顶峰,攀悬崖,爬绝壁,采集许多名贵的药材而归。孙思邈对太白山药物研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在,游人在进山的路边,可以看到孙思邈当年开凿的石条石板栈道和石壁上的“药王栈道”字样,可以想像当年孙思邈进山采药的艰难险阻。
20
釆集五灵脂
孙思邈在太白山采药期间,从山民口中得知有一种叫五灵脂的名贵药材,是活血的良药药王治病符咒。五灵脂原是寒号鸟的带血粪便。寒号鸟栖身在悬崖石缝里,其粪便也散落在悬崖上,天长日久形成许多暗红色的结块,这就是五灵脂。要采这种药,需要用绳索把人吊到悬崖上才能采到。那绳索除易被山石磨断外,最危险的是被崖石缝里出来的名叫 “飙”的大甲虫咬断,绳一断,人就坠崖丧生。对此,孙思邈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了好办法:他给绳索套上一节节粗竹筒,然后让人们一起登上石崖顶,把绳索一头系在树上,另一头系在人的腰里,把人吊到悬崖半空采五灵脂,这样就安全多了,再也不用担心绳索被“飙”咬断了。
21
妙解阴阳
孙思邈毕生精研医学和百家学说,到百岁时,已是经验丰富,炉火纯青,形成了一套精辟的医学理论药王治病符咒。他认为:大自然有四时五行,寒暑交替,有其变化的规律。人体和自然界同是一理。人体生理有五脏六腑,呼吸吐纳,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医生的职责就是调节和把握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的目的。他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不相信鬼、神、天,反对宿命论,相信人只要善于“妙解”和调理,就会防止疾病的发生。他的这些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全新的科学理论。
22
命名“阿是穴"
巴蜀一带有个老猎人患腿疼病,发病时疼痛难忍药王治病符咒。他多方求医均无效果。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孙思邈。孙思邈决心要把老猎人的病治好。可治了十余天,针药俱用,亦疗效不佳。
他想:针灸的穴位均未出十四经内,是否此外还有可疗疾的穴位?他在老猎人的腿上按压,当压到腿部的一个痛点上的时候,老猪人突然大声叫道;“啊,是”,孙思邈掐住这个痛点,便在此处试行针灸药王治病符咒。不一会儿,老猎人便腿疼减轻多了,慢慢入睡了……。最后直到老猎人病愈,方高兴而归。事后,孙思邈把这类有痛点的穴位,取名为“阿是穴”。从此,“阿是穴” 以针灸学中的重要’俞穴’一直沿用至今。
23
博览群书
孙思邈在京城长安居住期间,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宫廷古籍珍藏,饱览了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药王治病符咒。由于各朝代在长安长期建都,故保存了丰富的经典古籍。孙思邈有幸走进这些书库,在这里大开眼界,他“忘寝与食,讨幽探微”,尽情地吸取文、哲、史、医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孙思邈曾说:凡欲为大医,不仅要熟读医学著作,还要涉猎群书,精通《庄》、《老》、《周易》、天文、地理、五经、三史等。孙思邈以自己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实践了上述论述。这一时期的读书生活,对孙思邈以后取得辉煌成就带来了极大的裨益。
24
一视同仁
孙思邈救治的各个阶层的病患者何止千万药王治病符咒。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形成了一整套高标准的医德规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皆如至亲之想”,就是说,对待病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他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孙思邈声望很高,每到一处,患者就蜂拥而至,不论在农村,还是闹市,都是如此。他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病人一视同仁,不顾饥渴疲劳,莫不一一救治。那些被他治好的病人,对他总是恋恋不舍,许多人临别时感动得洒下热泪。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得到人民的赞颂。
25
炼制丹药
早在隋大业年间,孙思邈就开始炼丹实验药王治病符咒。唐武德年间,他在四川买到优质的雄黄和曾青,在蜀县魏家炼丹成功,合成一釜“太一神精丹”。他炼制的“丹药”,是世界上最早从砒剂中提炼成治疗疟疾的有效方剂。比英国人孚勒氏以砒剂所制的药物要早一千多年。现在的湖南浏阳城东有个孙隠岩,相传是孙思邈当年炼丹的地方。传说他在这里垒灶架炉,用硝石、硫黄、皂荚等性质相反的原料,巧用 “伏火法”合在一起,避其爆炸,炼成丹药。于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孙思邈著作《丹经》写成。在其中的“内伏硫黄法”中详细记载了火药的配方,为后来火药的成功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26
敬德追袍
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听到唐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的消息后,大为不悦,心想自己为唐朝打天下,屡立战功,也没有封王,孙思邈进京才几天,竟得到如此殊荣药王治病符咒。他要追赶孙思邈,夺回王袍王冠。孙思邈预知有人要来夺王袍,就把冲天翅扳成顺天翅,把黄袍翻穿成红袍。敬德领兵追到灞桥时,见孙思邈却是身穿红袍,头戴顺天翅,在柳荫之下恭候。敬德感到不好意思,便改口说:“我专程赶来,想讨些灵丹妙药。”孙思邈送给他灵丹十八丸,保他东征胜利。经过同孙思邈接触,感受到他的高尚品德,敬德后悔自己不该妒忌,便击掌发誓,愿在孙思邈成圣后站班助威,听凭他用。
27
离家隐居
孙思邈辞去北周朝廷的征召,官府大为不悦,有抗旨之嫌药王治病符咒。孙思邈“恐征书之复至” 毅然决定去太白山隐居。乡亲们知道他要离家出行,有人前来劝阻。孙思邈向乡亲们做了耐心的解释。面对妻子依依不舍的伤感神色,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研方药,远游行医,普救含灵之苦,乃吾之所志也。”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深秋,孙思邈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去太白山隐居。临别时,妻子儿女和乡亲们送他到村外很远的地方,依依不舍,相互再三嘱咐之后,才挥泪离去。
28
一针救二命
孙思邈出诊路过一个村子,看见路上有一滴滴的鲜血,断断续续,一路滴去药王治病符咒。他向过路人询问情况,知鲜血是从一群人抬着去埋的一副棺材里流出来的。孙思邈便立即顺着血迹向前追去。一直追到墓地,他大声疾呼:“不要埋人!”并叫他们打开棺材。人们以怀疑的态度照办了。待打开棺材一看,见躺着一个年轻产妇,面色蜡黄。孙思邈摸过脉搏,又从药包里取出几根银针,在产妇身上扎了几针,然后又取出一些药末,给她灌进嘴里。过了一会儿工夫,产妇动了,睁开眼晴,最后还生下了婴儿。产妇的丈夫和周围人们由怀疑变成惊喜,赞叹不绝:真是神仙下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于是,谢恩的人群跪了一地,叩头不止。
标签:药王治病符咒
相关推荐
- 此神医教主 为何在金熙宗召见后 却成了中国烈性白酒的发明者?:药王治病符咒
- 宽容仁厚,不伤于物,心简单,世界就简单:药王治病符咒
- 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临终前反复叮嘱弟子:这个药方一定要销毁:药王治病符咒
- 历史上的天师张道陵,真的会降龙伏虎吗?:药王治病符咒
- 药王孙思邈活到了141岁,临终之前交代将五石散药方毁掉:药王治病符咒
- 治疗风湿疼痛,药王孙思邈用一味药就解决了:药王治病符咒
- 阿姨在足浴店一年消费近300万,店长被判了!:药王治病符咒
- 古代“蒙汗药”的配方其实非常简单,小孩都听过,解药更到处可见:药王治病符咒
- 夯吾苗寨的药以及他们的非遗锻银-传承千年的文化:药王治病符咒
- “糖丸爷爷”顾方舟:花费半生做一颗“糖”,却救了全中国的孩子:药王治病符咒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