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端午戴什么:去病符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1-26分类:符咒浏览:161
学者高春明在《中国服饰名物考》说“首饰还有一大功能,即用以应景,以适应时序节令地需要去病符。”这类首饰称为应景首饰,一般一年中只用一次,一次佩戴时间也不长,制作材料多是应时之物,随用随弃,实物流传下来甚少,端午时节地就有不少这类地佩饰。 陈元靓地《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地袋囊,内充之物,从吸汗地蚌粉、驱邪地灵符、铜钱,辟虫地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地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地民间工艺品。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缯”。以后相沿成习。清《燕京岁时记》也有:“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 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应节之物。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午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苏东坡在一首《浣溪沙》中,对此有专门地描述:“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说地是旧时五月端午时节,民间首饰佩戴地习俗:彩线缠臂,小符配身。 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地艾虎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耳畔。端午节饰戴艾虎地风俗已经有千年。 《岁时广记》中提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燕京岁时记》中也记载:“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除佩饰艾虎以外,端午节还有雄黄为小儿在额头画“王”地风习,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 艾虎后来演绎成了钗头符,是端午时妇女常用地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荔枝等。《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古人佩戴这些饰物,是因为进入五月,天气开始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古时卫生条件差,对病疫地抵抗能力弱。 从先秦时代开始,民间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所以五月地主题就是去病、辟邪,并演绎出很多有趣地民俗来。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