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高宴共称觞:魁星踢斗符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9-14分类:符咒浏览:197
在明清时期,福建、台湾、江西等地的读书人有在七夕聚会饮宴、共拜魁星的习俗,民间认为七月七日是魁星生日,算是一种特殊的“男子乞巧”,不过文人士子所求的是锦绣文章,而非织绩之巧魁星踢斗符。
科举时代敬拜的“魁星”,原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因“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自汉代起即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踢斗符。而在古代星象学中,魁星原本指的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也就是组成“勺子”的部分,合称斗魁,又称璇玑。一说魁星为“斗之首”,是北斗第一颗星天枢的别称。将魁星和七月七日附会起来,可能也和北斗七星有一定关系。另外,魏晋时期也有七夕晒书的风俗,《世说新语》记载:“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体现出这一节日与读书人早有一定的相关性。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宋代时,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奎星”与“文运”的关系更为紧密,“以秘监为奎府,御书为奎画”,北宋汴梁大相国寺修的太宗御书殿叫“宝奎殿”魁星踢斗符。到明清时期,“奎星”“魁星”在民间逐渐合二为一,许多地方都修建了专门供奉这一神灵的魁星阁、魁星楼,供苦求功名的文人敬拜。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魁星像通常的造型是蓝面红发,右脚踩鳌鱼头,代表“独占鳌头”,左脚踢斗,一手握笔,一手握银锭,取“必定”之意。
在清代,我国台湾地区的祭魁星仪式有杀狗做祭品的传统,读书人之间还会互相赠送糖煮黄豆、芋头、龙眼等物,谓之“结缘”魁星踢斗符。清末学者有诗专门概括这一习俗:“屠狗祭魁成底事,结缘煮豆始何时。”还有一趣联流传至今:“此处奎星偏嗜狗,今宵织女喜逢牛。”此外,在台湾地方志记载里,七夕拜魁星也有“祭以羊首,上加红蟳,谓之解元”的习俗,因为羊有角,代指“解”,红蟳是一种大螃蟹,蒸熟后双螯展开,形状有点像“元”字,二者同祭,祈愿高中功名。福建文人祭魁星的风俗却是放生青蛙:“龙岩州士人皆戒食蛙,七月七日为魁星诞,必买大者,祀而放之池中。”据说是因为“蛙”和“奎”字形相似,逐渐形成避讳。
标签:魁星踢斗符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