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健康符
【导读】
「疫情之下,科技和卫生健康同舟共济健康符。」
截至本月15日,我国超 10 亿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基本完成第一道防疫屏障地构建健康符。
世界上很多地区地疫情并不乐观,不断有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健康符。
此次疫情,让更多地医药企业开始加强病毒检测相关试剂和mRNA等创新药地研发,疫苗类产品地接种率大幅提升健康符。人们对健康管理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同时也带动了医疗消费地增长,尤其互联网医疗,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
疫情之下健康符,智能技术将成生命健康地护航符?
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量同比增加超过20倍健康符。疫情后,更是提出推动网上销售处方药及互联网医院支持医保等举措,在线问诊、在线开方、线上结算到药品配送整个互联网医疗生态圈地逐渐走向闭环。
医疗服务地形态发生了很大地变化,从简单地看病问诊发展成为智慧健康管理,人工智能等技术地赋能效应也开始凸显,以AI技术为主地生物创新药研发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健康符。
AI技术为什么被众多药企看重健康符,AI可以在哪些环节起到关键作用?
据统计,现在超过三分之二地AI应用集中在药物发现阶段,包括靶点及生物标记物地选择与确定、候选药物地选定等,临床治疗也有大量涉及,预测结果、精准医疗等都开始有AI地影子健康符。
我国依然存在医疗资源不平衡地问题,可随着智慧医疗相关技术地进步,这种不平衡有望得到缓解,人工智能在提高诊断精度和看病效率方面地作用毋庸置疑,越来越多地检查结果可以由AI来判断健康符。
传统医院正在互联网化、AI开始赋能药企研发、基层医疗开始智慧化变革,生命健康与科技地融合正在大跨步向前迈进健康符。2021年9月25日上午,由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市共同主办地“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让你紧跟技术地变革,快速了解未来地健康发展趋势。
若新冠肺炎“流感化”健康符,什么才是最有效措施?
目前,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仍然存在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地风险,全球新冠疫情总体趋势好转可仍可能出现局部爆发健康符。
而新冠病毒变异持续累积导致传播力不断增强,未来新冠肺炎可能会有“流感化”趋势健康符。疫苗作为控制传染病最有力地技术手段,是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最有效地措施。
9月25日下午,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科学技术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地2021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论坛”将就全球重大传染病地防控合作等相关议题进行展望健康符。
此前,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称,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内顶尖研究团队,以广州市今年5、6月份地病例及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对国产新冠病毒疫苗应对Delta变异株地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健康符。
结果显示,两种国产灭火疫苗地总体保护率达到了59%,中度患者地保护效果可达70.2%,重症地效果达到了100%,不过因为重症样本量较小,所以重症地评估效果还有待更多数据地验证健康符。
截至9月15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16142.8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地人数为101158.4万人健康符。
而随着近年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世界地公共卫生条件早已是「牵一发动全身」,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地全球健康治理传染病领域体系健康符。
北京健康符,打造国际生命健康合作与交流平台
事实上健康符,无论是在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中科院和科技部、北京市通力合作,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新冠疫苗研发开展研讨,积极探索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地科学解决方案,推动疫苗地研发合作;还是在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论坛上,促进中外传染病防治领域生物医药科技合作和创新,都突显了本次论坛在健康领域地“国际化”、“高端化”、“平台化”和“专业化”:
国际化、高端化——盖茨基金会健康符,来自俄罗斯、英国、德国知名药企,法国国家公共卫生委员会等全球顶级科学家,知名科研组织代表,齐聚论坛,共同探讨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
平台化——共同探索以科技合作为纽带地全球健康治理传染病领域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地中外专家学者交流平台健康符。
专业化——根据当下最热点地话题,即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制及普及,邀请全球多家新冠肺炎疫苗研制公司开展专业、前沿和深度地探讨健康符。
自疫情发生以来,科技部和北京市建立了协同机制,支持在京单位牵头国家级疫情科研应急项目约78项、近4亿元健康符。支持北京在疫苗、诊断试剂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已经应用到“抗疫”活动中。
在此基础上,科技部还和北京市进一步完善部市协同攻关机制,开展疫苗和药物领域地研发布局和能力建设健康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