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渐行渐远的传统背后,是一段三教合流的历史:道教超度法事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8-22分类:法事浏览:107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道教超度法事。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道教超度法事。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道教超度法事。
羽衣凌缥缈,瑶毂转虚空道教超度法事。
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道教超度法事。
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道教超度法事。
——[唐]卢拱《中元日观法事》
中元节,一个曾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却已经被淡忘了的节日道教超度法事。在提到它时,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鬼节道教超度法事?中国版万圣节?还是七月半和盂兰盆节?
或许有人认为,七月半、盂兰盆节和中元节,是同一个节日的不同名字,其实并非如此,七月半祭祖节、盂兰盆节和中元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佛教与道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并非同一个节日的异名道教超度法事。
展开全文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道教超度法事。七月初秋,是数种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天子与诸侯要举行“秋尝”之祭,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庆贺丰收、酬谢大地。
到如今,有些地区还有在旧米中撒入新米煮,循四时更替适时而食的习俗,代表稻物将熟,要与天地共同尝鲜道教超度法事。
地狱图(目连变) 五代 榆林窟第19窟
“盂兰盆节”则是佛教的欢喜月与中国本土孝亲文化融合的产物道教超度法事。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
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因为和我国传统的孝道相通,所以受到统治者的赞扬和重视,并在我国广为流传道教超度法事。
目连守孝 五代 榆林窟第19窟
最初,盂兰盆节的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自梁武帝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道教超度法事。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到了宋代,盂兰盆节的内涵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举行的对应仪式被称为“放焰口”道教超度法事。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近代,鲁迅在《琐事》中记江南水师学堂的状况时便提及,“每年七月十五日,总请一群和尚到雨天操场来放焰口。”
《钟馗夜游图》 明 戴进 故宫博物院
“中元节”更为复杂一些,是本土道教糅合佛、道二教与民俗因素而创造的节日,它是中古时代“三教合流”的典型例证道教超度法事。
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道教超度法事。”对应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 并相沿迄今道教超度法事。
《骷髅幻戏图》 宋 李嵩 故宫博物院
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道教超度法事。据说中元之日,地官打开地狱之门,众鬼都要离开地府,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无主的就游荡人间。
道观会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为亡魂超度道教超度法事。道教中元节的玄都大献仪式中,可见效仿佛教供养仪式的痕迹。长此以往,原本作为“吉祥月”的七月,也逐渐受“地官开鬼门”说法的影响,变成了“鬼月”。
传统上,七月十五这一天(有些地区是十三或十四),家家祭祀祖先,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道教超度法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作如是描写: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道教超度法事。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道教超度法事。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潮人盂兰胜会 图源中央电视台《乡土》
在现代,因为“七月半”祭祖追远的文化意蕴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重合,所以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始终未能复兴为公共性的社会节日道教超度法事。可在不同的地区,它还在以各具地方特色的形式延续着。201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被列入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如果你此前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那么不妨从这个“七月半”开始,踏出了解传统的第一步吧道教超度法事。
#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 中央电视台《乡土》节目
· 免责声明 ·
编辑 /制作 :郭宇渊
标签:道教超度法事
- 法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