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符咒

一位高僧说:即使身无分文,你也可通过这7种布施,增加福报:布施

栏目:符咒 作者:道教符咒法事法术网 时间:2022-07-25 07:11:43
“我身上没有一分钱,总在乞求别人布施布施。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增加我的福报?” 这是上周,我在杭州听高僧讲座时,发生的一件趣事布施。 此次高僧的讲座主题是“布施得福报”,可讲座没开始几分钟,一直在外面乞讨的一位男子,左手拿棍、右手端碗,一瘸一拐走了进来,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布施。 对于突如其来的打断,高僧并不恼,反而笑着回答道:“当然有,而且不只一种,一共有7种布施。这7种布施,即使身无分文,也能做到,从而增加自己的福报”。 高僧说完布施,便请这位男子坐下,并讲了下面这则故事: 在王舍城旁,住着一

“我身上没有一分钱,总在乞求别人布施布施。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增加我的福报?”

这是上周,我在杭州听高僧讲座时,发生的一件趣事布施。

此次高僧的讲座主题是“布施得福报”,可讲座没开始几分钟,一直在外面乞讨的一位男子,左手拿棍、右手端碗,一瘸一拐走了进来,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布施。

对于突如其来的打断,高僧并不恼,反而笑着回答道:“当然有,而且不只一种,一共有7种布施。这7种布施,即使身无分文,也能做到,从而增加自己的福报”。

高僧说完布施,便请这位男子坐下,并讲了下面这则故事:

在王舍城旁,住着一位非常穷苦的老太婆,名叫南陀布施。在一个每百年才能见到一次佛祖的日子里,南陀也很想供奉一盏灯火,便用她所有的钱,买了一点点灯油。

南陀带着那盏小灯,跟着其他富有的信徒来到佛祖处,点燃灯火后诚心参拜布施。

说也奇怪,那天晚上城中无故刮了一阵强风布施。那些富有信徒供奉佛祖的大灯都熄灭了,唯有南陀的那盏小灯火,依然在那里燃烧,大放光明。

展开全文

这是为什么呢?高僧解释道:供奉佛祖,重要的并不在于供物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虔诚布施。这个道理,用于布施也一样。

佛在《杂宝藏经》中,就讲过“无财七施”,即不用花一分钱,也能得大福报布施。

这七种布施分别是:

一、眼施,即常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让人感觉到温暖布施。二、颜施,即和颜悦色,与别人能够微笑相处。三、言施,即多说好话,多说鼓励、安慰、称赞、温柔的话,让人听了舒服。四、身施,即用我们的行为和劳动去帮助别人。五、心施,即使一无所有,还有真诚心去对待别人。六、床坐施,即把座位、地位、或名誉让给别人。七、房舍施,即把自己住的房子提供出来,供给别人休息。

高僧表示,真正的布施是在发心,跟贫富没有多少关系布施。为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七种布施,高僧将其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和颜悦色待人

这点包含了眼施、颜施这两种施舍布施。

俗话说,“眼是心灵的窗户”布施。一个人善良的人,眼里透着慈悲;一个邪恶的人,眼里常常不怀好意。同样,微笑亦如此。爱笑的人,人缘不会差。不爱笑的人,看着就冷酷。

所以,对于那些整天厉于声、严于色,没有好脸色,总感觉别人欠了他多少钱一样的人,人们通常是望而生畏,不愿与之亲近交流布施。

这样的人布施,连人群都不能融入,又何谈布施呢?

而让人舒服,本身就是一种布施布施。

【二】慈祥明亮看人

这点包含了言施和心施布施。

高僧说,这点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慈善、待人诚恳布施。

而不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本就是佛教五大根本戒之一布施。恶语的根源,在于心不诚。无法做到慈祥明亮的看人,说出来的话自然句句伤人。

这样的人,不仅不是在布施,反而在犯口业,折损自己的福报布施。

对此,高僧做出了如下总结:诚心待人接物,说一些鼓励、称赞、温柔的话,安慰开导别人,使其摆脱烦恼,比那些布施金钱的功德更大布施。

【三】身体力行帮人

最后这点,包含了身施、让座施、房舍施三种布施布施。

佛教对“布施”一词的释义为: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积累功德以至解脱的一种修行方法布施。

由此可见,布施不局限在钱财,结合自身的力量,为他人做一些身体力行的事情,也是一种布施布施。

比如说,坐车时,给老弱病残让个座;开车时,给行人让个道;在别人需要休息时,把自己的房子提供出来;或者为了成全别人,放弃自己的一些好处和利益等,皆是在身体力行的帮人,是一种牺牲自我的奉献布施布施。

听完高僧的开示,我们可知:无财七施,之所以不损财,是因为它们全由心作布施。

这七种布施,融合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包含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布施。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都可以做到。即只要看到他人,心生一念欢喜、回以温暖微笑,随喜都是布施。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布施。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布施。略懂居士每天带你一起识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阅读:137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