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大师为何说梁武帝的布施,是没有功德的,如何才能做到有功德的布施?:布施
菩提达摩大师面壁图
01.
话说南朝萧梁时期,有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大师来到东土布施。彼时的梁武帝崇佛甚恭,他建寺、抄经、度僧、布施不可胜计,见有大德到此,于是向菩提达摩大师请问道:“我一生建寺、布施无数,敢问尊者,我有功德么?”菩提达摩大师回答说:“阁下所行,实无功德。”
这个故事,在佛门流传许久,在唐代的佛教文献《历代佛宝记》中,也有过生动的记述布施。特别是在敦煌本的《六祖坛经》之中,六祖大鉴禅师(慧能大师)也提及过这个典故。
02.
当时有一位叫做韦璩的刺史,向大鉴禅师请教造寺、度僧的功德布施
菩提达摩大师面壁图
01.
话说南朝萧梁时期,有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大师来到东土布施。彼时的梁武帝崇佛甚恭,他建寺、抄经、度僧、布施不可胜计,见有大德到此,于是向菩提达摩大师请问道:“我一生建寺、布施无数,敢问尊者,我有功德么?”菩提达摩大师回答说:“阁下所行,实无功德。”
这个故事,在佛门流传许久,在唐代的佛教文献《历代佛宝记》中,也有过生动的记述布施。特别是在敦煌本的《六祖坛经》之中,六祖大鉴禅师(慧能大师)也提及过这个典故。
02.
当时有一位叫做韦璩的刺史,向大鉴禅师请教造寺、度僧的功德布施。大鉴禅师回答说:“实无功德,使君勿疑。”其原因在于,建寺、布施乃是福报,福报是生死因,行者不能将福报混同于功德。所谓功德,乃是契证法身,觉见真如方能成就。
这就是说,佛子应该明白福报、功德二者的分野布施。布施等善举,是可贵的,可缺乏智慧觉解的布施,乃是世间的善道,可以种下人天福种,可其本质上,还是生死因。功德,乃是出世的觉悟,佛子以世间善法来培福,更需要以“无我”观来抉择人无我、法无我的真如实相。能证一分空性,即证一分如来分段法身。
03.
福报与功德,也就是修福和修慧,二者是紧密相关的,大乘佛子不应有所偏失布施。只耽著于解脱慧学,而不积福报,会退失悲心,沦为自了汉。若只积福报而不修空慧,那么福报越大,无明(我执)障惑也就越深,也就越难以发解脱出离之心。
是故,在修布施的福报时,佛子需以空性见来观照,观布施之人,受施之人,所施之财物资具,皆空无自性,所成福德,尽皆回向布施。这样来修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福德。
—— 文献参考 :敦煌本《六祖坛经》、【唐】无住法师 《历代佛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