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话灯彩|灯与宗教文化的依傍关系(三):供佛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7-15分类:符咒浏览:70
灯与宗教文化的依傍关系之三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供佛。
在佛教故事中,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目连,其母甚恶,死后变成饿鬼供佛。目连送食而不能入口,哭求于释迦牟尼佛。佛曰须集合众僧,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以此般功德得到济度。目连依佛意而行,其母终得解脱。故每年七月十五,各佛寺要大开盂兰盆会,以张佛法。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即在国中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供佛即需燃灯,从此,中元亦行张灯,灯在这里又成为逢凶化吉的祥物。自梁以后,中国历朝历代皆遵佛制而兴盂兰盆会。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盂兰盆会乃佛教盛会供佛。盂兰盆会素有放灯习俗,以表吉祥。梵语中,“盂兰盆”是用来拯救入地狱苦难众生的器物。《盂兰盆经》于西晋时被译成汉文,因其宣扬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孝顺父母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受到统治者的赞扬和重视,并得以随佛教的盛行而在中国广为流传。
清代,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普遍,各地寺、院、庵、观等佛教场所都要举行盂兰盆会供佛。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做水陆道场,演《目连救母》戏。入夜,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并点火焚化,同时还要放河灯,谓“慈航普渡”。此外,百姓人家皆于门外路旁烧纸钱,以度野鬼孤魂。
目连救母
中国传统风俗中还有一种不灭之灯——长明灯供佛。除夕夜,家家户户点燃的灯火皆不能吹灭,需任其油尽烛终而自行熄灭。在中国君王陵墓中,长明灯为必备之物,死去的帝王君主也希望在阴间如同生前所在的宫殿一样灯火长明。
展开全文
古墓中的长明灯
最早的不熄之火出现在希腊神话中供佛。据说这种不熄的火光来自天宫,是古希腊神话中最具智慧的神明普罗米修斯把它偷偷带给了人类。人类得知世上还有这种永久的灯火之后,世界上所有的庙宇和统治者都梦想能拥有这种永不熄灭的灯。
在中国,除夕夜诸神上天聚会,百姓准备过年,平日里难见天日的众鬼就出来觅食(百姓家中过年的食物),特别是那些 魑、魅、魍、魉、魈之类平日里不能得到供奉的鬼怪供佛。年夜如果吹灭灯火,鬼怪们就会在黑暗中循声抓人。所以,长明灯在黑夜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长明灯燃于佛前,是昼夜长明不熄之灯供佛。燃灯原为供佛之用,而佛乃获得大觉悟、大解脱者,业已证得涅槃,其性真常,原无所谓昼夜明闇之别,然为令施者得福,故燃灯供佛之法,宜应昼夜不断,长燃不熄。
佛前长明灯
在我国和世界各国都流传着在古墓中发现燃烧了数百乃至上千年的长明灯的故事,可迄今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能够说明为什么一盏灯能够燃烧那么长的时间供佛。
在我国,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在把七月半的祀鬼习俗演变为民间鬼节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供佛。我国民间的鬼月礼俗与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之间,奉亲、敬养、普渡等相似的思想内蕴,使其得到广泛的认同。时间上,三者不约而同的指向七月十五,特定的时间成为约定俗成的节日的重要契机。而佛、道两教出于对道教这一中国本土宗教的尊重,共同确定了七月十五“中元节”为“鬼节”通行的名称。
中华文化与民间信仰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有着强大的同化作用,来自印度的汉传佛教在中华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完成了相互熔融的过程供佛。盂兰盆节和道教中元节的仪式逐渐世俗化,“鬼节”就成为一个具有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等内涵丰富的华夏民俗节日,中元节和盂兰盆会燃灯(放河灯)就成为构成了这种民俗的重要内容。
未完待续
周 宪
作者简介:
自贡彩灯发展研究会会长、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战略委员会副主任、自贡智库策划院秘书长、四川轻化工大学和自贡职业技术学院客座与特聘教授供佛。
标签:供佛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