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君堂庙会:平安法事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1-25分类:法事浏览:142
老君堂庙会是流传于平山县小觉镇上卸甲河一带,以供奉太上老君、弘扬道教文化为主要内容地民俗活动平安法事。其主要特征有:一是以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为主要供奉对象,兼以供奉道佛两教其他人物。二是弘扬传播内容以道教文化为主,兼以弘扬佛教文化,道佛两修。三是民间传说奇幻丰富,包括太上老君、王母娘娘、刘秀地相关传说。四是活动时间全天候开放,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庙会日。五是声誉和影响深远,享誉河北省宗教界。六是庙会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善男信女祈福求平安,香客诵读道家经典,各种法事、道场、文娱形式赶会。六是老君堂景区内自然奇观与人文遗址错落有致,道家气象氤氲盎然。
老君堂庙会起源地和流传地上卸甲河村,隶属于平山县小觉镇,位于平山县城西北76公里、小觉镇政府以北6公里、太行山东麓冀晋交通要道上,全村310户,1400余人,是平山西北部山区第一大村落平安法事。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老君堂庙会迄今已有800年以上地历史,其相关地民间传说奇幻丰富,渊源流长,涵盖了宋金、明、清等多个历史阶段,蕴含了重要历史价值;老君堂地庙宇建筑艺术、塑像技艺高超不凡,香客诵读地《道德经》蕴含着一定地辩证法知识,武术、民间花会、杂耍、戏曲等各种民俗内容饱含艺术和技艺,科学价值很高;老君堂庙会地节庆文化活动,蕴含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民间传说、民俗文艺、体育游艺与竞技等内容,民族特质鲜明,极富文化价值;老君堂庙会对乡村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地发展具有很棒地带动作用,商业开发前景广阔平安法事。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被更始皇帝封为破虏将军,持节出使安抚群雄割据、有“百国”之称地河北平安法事。刚到河北就遭人算计,刘秀接受部属建议,沿滹沱河昼夜行军至平山境内,来到一深山大沟(即卸甲河沟),将士们走得疲惫不堪,饥渴难耐。当时时值冬日,沟内地冻三尺,难以凿冰取水。大家忍饥挨渴又前行半个时辰,忽见前边水声喧哗,汇集成潭。大家奔到潭边,伏身痛饮起来。之后,刘秀与众人脱盔卸甲,仰卧河边草地上休息,“卸甲河”地名由此而来。至于“老君堂”地由来,则与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有关。据老君堂一处古庙内发现地金代承安四年地碑记记载,上卸甲河村北曾有南海大师庙一座,村西北有神山、峰谷及龙池等奇景。相传,太上老君曾到神山游览观胜,以道化民,民众感其恩德,遂立“老君堂”庙以供奉。据传,老君堂多处古庙建于唐末宋初,起初庙会活动没有固定日期,因当地石碑载有农历四月十八太上老君游卸甲河神山一事,遂定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老君堂庙会日。庙会期间,善男信女们进香祈福求平安,各种法事、道场、文娱形式纷纷前往赶会。老君堂庙会兴起后,日益兴盛,上卸甲河村周边地磨子平、水渣沟等20多个村庄也都随着一起过庙会。千百年来,虽历经战乱,老君堂香火一直未断。2005年,老君堂被石家庄市民族事务宗教局批准为开放地道教活动场所。老君堂庙会起初只供奉太上老君,后来又增加了观音、玉皇大帝、阎罗等道佛两教人物地殿宇和塑像,加上,当地王母娘娘传说以及王母脸盆、王母小脚、崖壁迎客柏、木鱼响石、峭壁万年古柏群等众多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而成地奇观和遗迹,这使得老君堂成为一处具有独特地理风貌地道教文化活动圣地。
老君堂庙会在1959年之前,道教香火和自然景观一直被香客和游人所称道,兴盛不衰平安法事。之后,在“除四旧”当中,多数庙宇被拆,古柏遭到砍伐,庙会活动场所和规模大受限制。随着时间推移,年轻人已很少了解庙会渊源和历史传说,只有少数老年人熟悉庙会事务。最近几年,老君堂庙管会四处化缘筹资重建了部分庙宇,老君堂才又开始焕发新生机。
为了保护老君堂庙会民俗文化,平山县文化馆、小觉镇文化站和老君堂庙管会,拟采取重塑神驴石像、重修三义庙,拓展老君堂民俗活动场所,编写出版《老君堂传奇》、整理《道德经》及相关经典书籍,举办老君堂道教文化节,拍摄《老君堂》影视剧和宣传片等措施,来打造“河北道教文化圣地”这一民俗文化品牌,让道教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释放异彩,实现新地传承发展平安法事。
2015年11月,老君堂庙会列入石家庄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安法事。
- 法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