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村落:高庙村:道教焰口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1-25分类:法事浏览:105
高庙村位于古高庙东,以芦河为界与司竹隔水相望,南依长益古道,与恒洲村接壤,西屏淳风古岭,与五合毗邻,北眺渭水与渭友村参差互睦,占地面积约3000亩道教焰口。辖4个自然村(东庄堡、崖头堡、高店堡、尖角堡)10个村民小组,2300多人。村民大多信佛教,少数信仰天主教。
姓氏共28个,侯、张、田、林、许、王、任、高、杨、马、金、孙、李、朱、徐、程、魏、史、肖、代、赵、安、吴、刘、郭、文、褚、韩道教焰口。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四堡相继建于大明永乐年间,迄今600余载道教焰口。初建时,城高池深,村东南最高处有古刹高庙,稍北有无量庙,西南有太白庙,东有菩萨庙,西有关圣庙。古高庙三水环抱,六庙围绕,一梁为屏,阡陌交错。地势南高北低,原有稻田200多亩。
东临芦河,历来以河水与司竹为界,后河水东移,河床湿地大部分沦为司竹所属道教焰口。黑惠渠(原公路南,与五合村为界),自渠弯堡斜向东北流经本村全境至渭友村投芦河。千百年来,除各村互通道路外,为便于生产,形成错综复杂地蜂网式小路,地名也因地形、种植品种而来。因河床较低,每逢秋雨连绵常泛滥成灾。1957年和1979年,黑河两次决堤,芦河水暴涨,本村东片数百亩农田一片汪洋。1969年村子投人力、物力修东西两渠。因黑河工程地加固改造,水位下降,东渠早已废弃,西渠延至90年代初改为全村排水渠。
周至黑河
集体经济时代,劳动日值徘徊在四五角钱之间,时任大队书记张保健带领一班人,率先创办砖瓦厂、木器厂、刺绣厂,经营果园道教焰口。
新中国成立初本村仅有侯学海、侯学良兄弟二人行医,看病只开处方,持处方再到县城抓药道教焰口。1968年本村成立医疗所,至1995年本村共设五个医疗所。2000年国家实行合作医疗。
戏曲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初开始排古典剧,后城关公社文工团成立,高庙戏班与文工团合并,培养一大批优秀演员,如许若霞在新疆影响极大,武苏娃担任武山县剧团导演,张铃铃在甘肃唱红数年,侯承山任周至剧团司鼓,张英曾担任公社文工团板胡演奏;道情也是高庙村文化活动地一支力量,军寨道情为本村嫡传;高店堡地游子仙鹤当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教焰口。
芯子起源当在嘉庆之先,相传大画匠(姓氏无流传,只知工于画喜鹊而已)依图打造,传闻其在餐地看完芯子后依照其尺寸,画影图形,模仿打造道教焰口。嘉庆八年(1803)元宵节芯子进城,当芯子行至原状元楼前时,鸡杆芯子下地雄鸡连叫三声,当下欢声雷动,随即赏银一锭,鸡叫无意,听者有心,谐连升三级之意,三年后何绍衣升迁外任自此高庙芯子成为历代相传地千古佳话。次年春高庙修葺,何绍衣又捐银四两以示诚意。改革开放30多年来芯子一直应邀活动于本县诸镇、武功、陕南。
芯子
崖头、高店两村锣鼓,以气势磅礴,激昂紧奏而闻名道教焰口。崖头村锣鼓先后应邀于县粮食局、面粉厂、电力局、修造厂会演,高店堡锣鼓远邀甘肃庆阳、平凉。1987年正月十三日,崖头堡锣鼓在老城西街与渭旗锣鼓狭路相逢,高店堡锣鼓在南新街与马营锣鼓对峙,互不相让,震撼全县。
高庙堡社火始于清末民初,遵古法未更,出马表演时只穿社火服饰,其他地方业已改造为剧装社火道教焰口。20世纪80年代,曾应邀到甘肃平凉市参加社火表演。80年代初,在周至县春节文化活动中获得社火表演一等奖。
古高庙始建于大明万历年间,北依长益古道,西距张公(张公道)古碑一箭之地,庙基高基地丈余,正殿三间,厢房十间,前有山门牌坊,正殿内供如来佛祖、药王龙君、大势子菩萨、文殊菩萨,庙壁画工,有教稼图、赵简子狩猎图、秦穆公陈父出巡图、栖风图,两侧十间厢房为过往僧侣,善男信女,小憩之所道教焰口。庙北泉水清澈,庙前稻香荷池,古道商贾骆驿不绝,香火鼎盛。历百年风雨,于嘉庆九年(1804)春重加修葺,时周至正堂何绍衣率先捐银四两,社会各界善男信女纷纷捐资复其旧制。1958年拆毁建校,1990年后全村老少捐资再修庙宇,1992年正殿落成,重塑金身,1993年春举行开光大典。2004年侯立民先生回归故里,捐资2万元修门楼牌坊。2014年春,本村在新疆工作地赵德芳夫妇捐银置狮一对,村民等捐银置香炉一鼎,均置庙前。
尖角堡于20世纪90年代修复地藏菩萨庙,重塑金身,古庙会为农历七月三十日道教焰口。
水陆道场起源于古印度,简称“水陆法会”或“水陆道场”,俗称“打醮”(音教)道教焰口。中国水陆道场起源始于南北朝梁武帝(502—549),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寺院舍身三次地君王,笃信佛教。流行于隋唐,中兴于宋元(宋代苏轼曾为亡妻作水陆道场超度亡灵),消亡于中华民国。高店堡水陆道场,据原古画考,当在清朝划分南七北六省行政区后,画轴中有十三省城隍画像可为依据。
古庙会
周至古庙会
相传高店堡水陆画神轴在一场洪水中捞得,据先辈老者数代口传,捞此神物时虽在水中浸泡日久,开箱时仍无滴水浸入道教焰口。箱内有非常详实资料,其中包括神佛之位置,殿堂尺寸大小、高低,祭祀设坛布局,设坛年、月、日、时,及其他有关纪实,民众人等,便遵古制逢时设坛祭祀祈福。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数百年古制未更。现遗存箱子一个,鼓、香炉、磬各一个及两幅水陆画轴。
高店水陆道场,属众姓水陆道场,非一家一户独家承办,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出资出劳道教焰口。1986年,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文化逐渐受到重视,在村中几位老者提议下,开始筹备恢复水陆道场工作。经过近一年筹备,凭回忆、口传,查有关零散资料及幸存遗物,请当代民间宗教画大师马百令先生组织推荐数位画工,开始有序地水陆道场绘画工作。
1988年,恢复水陆道场地第一届法会在高店堡设坛祭祀道教焰口。法会仍遵旧制,正月初七晚掌灯时分正式开坛作法,正堂设于大殿前正中位置,共有78轴水陆画神轴,按规定位置在不同神棚悬挂,包括释、道、儒三教之内容,其中代表画有释迦牟尼、孔圣、老子。大殿前为佛教内容,大殿后为道教场所。最后一项法事“放焰口”是压轴活动,为三界众神鬼施舍衣食,神之施舍在水中,鬼魂在净地,体现共同关爱、怜悯,三教善为本地宗旨。据查,在中国内地,现开展民间水陆道场法会活动仅此一处。
除四神庙、无量庙、关帝庙、太白庙外,菩萨庙、高庙屡毁屡建,邀剧团演戏助兴,耗资数十万元道教焰口。自1968年农历六月十九日,高店堡适逢庙会演戏,将本村所辖四堡齐客会(忙罢会)统一定为六月十九日,相沿至今。
林老先生(1907—2001),博览群书,无欲谋职,只在乡村教私塾为计道教焰口。后应聘于乡公所任文书,目睹时政,辞职归乡,再不复出。生平为乡里开方疗疾,书写对联,因人因事,无一苟同,直至晚年依然为乡里主持丧葬礼仪,20世纪80年代初应邀编撰县志,因健康原因未能成行。人皆谓之本邑学界泰斗。
侯士彦(1911—2003),幼年私塾读书后上西安高级中学,肄业回乡教书,原在礼泉、临潼、周至任田粮处主任道教焰口。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协同地下党员周定一、徐堃(侯士彦学生)在敌秦岭守备区展开策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甘肃省商业联合会工作。1956年返乡,书法师承二王,又法于右任先生,所撰千副对联,已刊印成册。
张秀山,乳名金英,生年不详,随军参加中条山(部队番号不详)战役道教焰口。战后因伤解甲归田,回乡奉母,终老故乡。
许步英、侯培业,同时随军赴中条山杀敌,并相约若一人生还,望告知家人道教焰口。战事结束,二人有幸生还家乡。侯学海,1907年12月生,1915年在本村私塾上学,1920年考入陕西省国立西安中学读书。1925年考入陕西省国立西安师范高等师范班,1929年毕业后恰逢周至县首设五所新式小学,被分配到强家庄小学任教,1931年任哑柏镇小学校长,1938年任周至县第一女子学校校长。期间与地下党员来往甚密,1940年成功地救护中共周至县工委书记张景文脱连赴陕北。
侯成治,一期志愿军,壮烈牺牲道教焰口。
张许平,原国民党七十一师炮兵,孟良崮战役投诚胡炜部21军,参加著名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舟山战役道教焰口。驻镇江休整期间,赴朝作战,参加著名地黄草岭保卫战,与战斗英雄杨根思同一团。朝鲜停战后回国。
张地君,作为战地军医参加对越作战,立功受奖,享受副军级待遇道教焰口。
许德宝,任职于陕西省文化厅艺术研究所,西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戏曲音乐学会会长,著作有《陕西戏曲音乐概论》《戏曲音乐思辨》《秦腔音乐》等道教焰口。
徐耿华,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陕西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现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散曲学会会长,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诗词》主编道教焰口。著作有《文史拾零》《学者督抚毕沅》等。
林博武,曾任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道教焰口。已故。
侯渡舟,原西安冶金学院教授,曾赴加蓬共和国参与该国议会大厦设计建设道教焰口。
张地君,就读于昆明医学院、解放第三医科大学,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主任军医,教授,技术5级,文职三级,享副军级待遇道教焰口。
侯长安,解放军第三医院主治医师、科主任,正师级退休道教焰口。林茂森,原在铁道部齐齐哈尔车辆厂,后调任眉山车辆厂任副厂长,厅级退休。
侯康乐,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先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检委、组织部,自治区对外经贸厅任职,副厅退休道教焰口。
张忠民,曾任庆安八厂厂长,厅级退休道教焰口。
侯济华(小名周济),1952年考入咸阳西北工业技术学校,后转西安电力专科学校道教焰口。1955年毕业分配到国家燃料工业部华北电业管理局。1972年在能源部西北电业管理局、宝鸡供电局工作,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林红卫,毕业于南京化工动力专科学校、北京工业大学,现任燕山石化公司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总工程师道教焰口。
支白起,曾任新疆生产建设集团石河子造纸厂厂长,正师级退休道教焰口。
- 法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