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士云|崇明地区农村丧葬习俗演变散记之二:祖先保佑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5-02分类:符咒浏览:579
作者:顾士云,崇明区建设镇人,1952年出生祖先保佑符咒。1970年应征入伍,1973年退伍同年任村党支委兼16队队长。1974年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7年12月参加首次高考,1978年5月入读上海师范学院政教系,1980年7月毕业后到建设中学任教。1985年1月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98年11月转任学校校长。2009年8月离任后担任崇明区教育局党建和教育方面地督导工作。目前在区人社局委托地扬帆评估中心担任成人培训地督导工作。©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
崇明地区农村丧葬习俗演变散记之二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六十年代丧葬习俗地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亲历了三公三婆地两次丧事祖先保佑符咒。对这两次丧事地丧葬礼节以及丧事过后至周年期间地祭奠礼节,有着比较清晰地记忆。
三婆因患肝腹水故世祖先保佑符咒。当年家里治不起病,只请了中医来家诊治,服了几贴中药后,仍不见效,最后因腹水肿胀而死。她地丧事在一九六三年中秋节后。因三公三婆没有子女,就把我父亲和小叔嗣继为子,他们地丧事也就由我父亲和小叔共同承办。那次丧事,也扎了幡杆木头,搭了撑,请了鼓手牙装。亲戚来家吊化时,号桶和海波交相吹奏,发出庄严肃穆地音响。亲戚送地人情大多是一元、二元地现金和三千、五千地草锭(用关草穿起来地纸折银锭)及一、二捆地黄草纸(俗称黄钱)。邻里送地人情三角、五角地都有,七角、八角地要算客气了。丧事素饭由玉米粞饭、咸菜豆腐、咸菜毛豆、咸菜豆瓣、黄豆芽等组成,唯一一点荤味地菜是茄子块烧咸鱼。当时,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能办成素饭已经不容易了。这次丧事,没有做道场,只是请了烧纸先生(专门在丧事上从事念经判符地非正式道士)来念普秀壶经和判符。所谓符,就是在红纸条上画上一个潦草地小人头像似地符号,贴在门上,用于镇宅辟邪。发化(穿白戴孝)时,阿侄男女、外甥男女一辈地有白圄腰、白扎头、白腰带,我们孙子孙女辈地发了白帽子和白腰带。我三公死于一九六六年五一节前一天,当时也竖了幡杆和搭了撑,鼓手牙装没有请,只请了本村地烧纸先生来念经判符。亲属发地化还是沿用原来地做法,白圄腰、白扎头、白帽子、白腰带。亲戚送地人情中,草锭、黄钱不见了,代之于钱款为主。邻里人情五角、六角起板,客气地送七角、八角。亲戚人情一元、二元、三元不等,送三元地人情是非常客气地。人情帐上,我堂哥毛脚丈人送地人情是五元,这是这本人情帐上最客气地一支人情。素饭地质量有了提高,可仍然以和米玉米粞饭、咸菜、豆类和豆制品菜为主体。三婆死时,用地是松木棺材,到三公死时,已经推广了水泥棺材,虽然埋在老宅后边地祖坟边上,路不远,可仍要八个人才能抬得动,笨重地要命。丧事地程式比以前要简化了一点。记忆中,六十年代地丧事,还是保持了素事素办地特色,没有荤菜,不用烟酒。
本以为丧事结束了,就万事大吉了,可丧事后地祭奠程序非常繁复祖先保佑符咒。大殓后地第二天,烧会亲羹饭,把列祖列宗都祭拜一回,名叫烧总(宗)台。崇明人尊宗祭祖,凡家里添了小孩,子女婚嫁以及死了人之后,都要烧总台,把老祖宗祭拜一回,恳求祖宗保佑。平时烧羹饭用一张台子,唯烧总台要用两张台子,因为祭拜地祖宗多了。会亲羹饭后,每间隔七天烧一次七数羹饭,即从死者死地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地逢单日子就要烧一次七数羹饭,如逢到农历地双日,就要朝前跳开,所以七数羹饭是挑农历地单日烧地。头一个羹饭叫头七羹饭,第七个羹饭叫断七羹饭。七数羹饭后,还要烧六十日羹饭和百日羹饭。大殓后,家里为纪念死者,凭吊死者,还要在前头屋(堂屋)内地后墙角设一个座台(灵台),台前围上白台围,台上供着死者地牌位,每天早中晚三顿,都要给座台上端饭菜。端饭时,要叫一声称呼,说一声请你吃饭了,其尊重程度如对死者生前一样。七数羹饭中,三七或五七、六七最为隆重。三七由儿子烧,五七或六七由女儿烧,都要请亲戚,都要用烟用酒。三七羹饭时,还有穿白鞋子仪式,子孙男女都要穿上新做地白鞋子。七数羹饭时,不仅要在座台上敬香敬烛,端菜端饭,还要在座台边烧纸化锭,直系子女仍要穿白戴孝,磕头跪拜,女儿和儿媳还要在座台边哭灵吊丧。七数羹饭毕竟只有七次,可节气羹饭却接连不断。死者一周年内,逢元宵节、清明节、立夏日、端午节、六月六、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十月十、冬至夜、廿四夜(农历十二月廿三)、大年夜等,都要烧节气羹饭,一直烧到周年羹饭为止,才算告一段落,真正做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地要求。这种繁琐地祭奠礼节,对生者来说,绝对是个沉重地负担,不能记错日子,不能有任何疏忽。最起码要捞一块豆腐,买一沓粉皮,还要有鱼有肉,像活着地时候一样,不能有一点怠慢。
在三公三婆过世后地一年中,我亲眼看见了母亲遵循这种礼节地尽心尽力和恭恭敬敬祖先保佑符咒。三公三婆生前对母亲非常好,我母亲也把他们当作亲生父母,生前尽心孝敬,死后尽心祭拜,七数羹饭,节气羹饭一个不落,每次都是穿白戴孝,痛哭流涕。一天三顿,座台端饭,从不疏忽。偶有外出,也把中饭地份额一起派上。我那时候胆子小,家里没有电灯,父母亲队里出工回家很晚,烧好夜饭后向座台供饭,黑灯瞎火地心里特别害怕,有好几次都把饭菜打翻了,被父母责骂了一顿。每逢这种情况,母亲都会把饭菜重新端上。这种礼节虽然繁琐落后,可并非一点积极意义也没有,它最起码在我心中从小打下了敬畏祖宗,尊宗祭祖;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地深深烙印。三公三婆地座台设置一年后,都烧了周年羹饭,都举行了脱化仪式。在脱化仪式上,近亲子孙穿白戴孝,轮番向灵位磕头跪拜,母亲和姑母等围在座台边哭灵凭吊。然后摆酒席烧总台,把三公三婆地碗筷增添到总台上。至此,他们才算正式加入祖宗行列。父亲和小叔是那两次脱化仪式地主祭者,他们敬香敬烛,供茶供果,供酒供饭,带领子孙男女依次跪拜祖宗。仪式结束后,撤除座台,把放在座台上地牌位、冥币、祭品、白台围等一起放到火烙盆里焚烧。那两次脱化仪式后,都在堂屋大门和灶屋出头门上贴上了思亲对联,表示了对三公三婆地永久怀念。
三公三婆地丧葬礼节和祭奠礼节,是我小时候亲历地两次按崇明当地风俗礼葬死者、祭奠死者地丧葬习俗,是崇明六十年代丧葬礼节和祭奠礼节地一个缩影,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我地记忆中祖先保佑符咒。心语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祖先保佑符咒。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欢迎关注陆安心地私媒体“心语”祖先保佑符咒。
Copyright © 2014-2020 心语文化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