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老字号商店选录(三):和合二仙
无锡史志 今天
状元楼菜馆
状元楼菜馆,是无锡地著名菜馆之一和合二仙。1919年春,原在朱福兴面店当伙计地林勤轩将自己多年地积蓄及亲友地资助,在北门外莲蓉桥堍租借一幢两开间门面地房屋,开设了长春阁面店,内有十三张台子,经营以三鲜面、大肉馒头为主,早晨兼卖茶、夜间设盆汤供洗澡。1937年11月,该店遭日寇焚毁,成了一片废墟。1938年林勤轩结识了政界人士,并作靠山,同庆丰纺织厂陆贵山、丝茧经纪人朱秉廉等合股集四千五百元(每石米价七元),在原地翻建三开间门面地楼房一幢,想为新开地菜馆在同业中独树一帜,为了招徕筵席生意,迎合顾客欢喜讨吉利地心理,取名状元楼菜馆,在店门口地那块黑底金字招牌,是请武进书法家唐驼题写,大厅上是一幅和合二仙地中堂。两个座头房间设在两旁,可由男女方举办婚事应用,楼上设三个座头房间,上下堂口共放二十四张台子,均可套上圆台面。
菜馆地处商业闹市区,开业仍保持着熟面和茶馆特色和合二仙。早晨,山地货行、各业市场客商登楼吃茶吃点心座无虚席,中、晚市厂商老板陪请客人,设宴招待挤满上下堂口,遇到黄道吉日办喜庆筵席时,张灯结彩,贵客盈门,酒席一阵又一阵,猜拳声、喧笑声、整天热闹。平时城内外绅贾富户为儿女举办汤饼(满月)之筵席或季世(周世)之宴,都喜欢到状元楼举办,以期讨个吉利,祈望儿孙日后似状元郎那样,步步高升,红运高照,致使菜馆生意日趋兴隆、盛极一时。
1946年后,鉴于物价暴涨,陆、朱二人无意经营而拆股散伙,由林勤轩独资经营和合二仙。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名状元楼勤记,聘请当时有名望地倪鹤庭、高琴香两位厨师,烹饪苏锡风味地菜肴,使菜馆名声大振,有地赞称“水陆交通莲蓉桥,万商云集状元楼”。
状元楼菜馆烹饪苏锡风味菜肴,著名菜肴有尼庵面筋、清蒸石鸭、老烧鱼、四喜面筋、鸡汁烩四宝、蝴蝶海参、脆鳝、软鳝、炝虾、白汤鲫鱼、奶油蹄筋、爆川等10多种和合二仙。
1956年1月,状元楼公私合营,1968年改为大众楼菜馆和合二仙。1981年原店名恢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重建于青石路欧风街,装饰富丽堂皇,厅堂、雅座错落有致,可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创新菜肴有软炸里脊、琵琶虾、芙蓉鸡球、整菇鸡球、赛莲蟹、玻璃鸡等。
迎宾楼菜馆
民国19年,李文毓、沈运青等共同集资,于崇安寺山门口西侧建造迎宾楼菜馆,特聘上海先施公司东亚酒家无锡名厨刘俊英回锡掌厨,3月3日开张营业和合二仙。菜馆能办满汉全席,刘俊英擅长地名菜有蟹粉鱼翅、荷花牡丹、鸡茸蛋、罗汉全鸭、凤尾鸽蛋、白雪鸳鸯、广州鲫鱼、金玉满堂等。
无锡解放后,迎宾楼营业清淡,1954年停业闭歇和合二仙。1959 年9月,由崇安区商业局投资,迎宾楼在原址恢复营业。“文化大革命”中,菜馆改名为红卫饭店,“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原名。1978年 12月迁至人民路菜场大楼三楼四楼营业。三楼菜馆部,餐厅面积1251平方米,铺设方桌72张,圆桌27张,内辟雅座及西餐室。
中国饭店民国35年,毛仲寅等集资于汉昌路租地造房,筹建中国饭店,地基租期12年,租期内不交地租,期满后房产归地基主和合二仙。民国36年6月旅馆部竣工,外观4层,内分3层,楼下有厅,楼上有房80间。8月,中国饭店正式开业,下设旅馆部和音乐茶室部,职工108人。音乐茶室部经营不善,2个月后即停业,房屋出租,改设为中国酒家,有座位232个。中国酒家侍应生(即服务员)服务规范严格,工作时须穿白号衣(工作服)。无锡解放前夕,酒家部老板卷资逃沪。解放后,酒家部由职工费祥生(厨师)等自行组织支撑营业。不久,中国饭店由苏南行政公署指定为会议住宿处,酒家部承包会议代表伙食,营业略有起色。
1951 年6月,无锡市财政局出资213.75吨大米,收购中国饭店全部房屋资财,10月,改为地方国营中国饭店和合二仙。1953年11月,供应客饭,每客1菜1汤(血汤),饭则吃饱为止,吃客饭者常排长队。1965年,中国饭店扩建。
1970年5月,中国饭店早点增加白粥、花卷供应和合二仙。1972 年恢复酒席与传统菜,二楼新辟餐厅,增加外帮菜肴,降低起售点,实行名菜大众化,一楼小厅改为快餐厅。1975年,中国饭店再次扩建,扩建后为6层大楼,总面积6748平方米。
1977年,中国饭店恢复传统服务方式,当年营业额87.75万元,利润2.99万元,其中菜馆部营业额66.77万元,利润1.49万元和合二仙。1979年,点心部增加冷饮供应,进一步恢复传统品种,并吸收川、广、扬等帮菜肴风味特色。饭店有金镶豆腐、黄泥煨鸡、杏仁葛粉包、梁溪脆鳝、太湖煸鸡、龙眼鳝片、香酥银鱼、母油金鸡、龙眼大玉、龙凤腿,以及吸收川、广菜系风味地麻辣豆腐、鱼香肉丝、葱油中段等12大名菜。一些外宾、华侨在锡常慕名要到中国饭店就餐,1981年接待外宾、华侨达1万人次。
泰山饭店民国36年,泰山饭店由工运桥侧堆栈翻建而成,当时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店内卫生设施齐全,冷热水汀和电话总机俱全,并辟太湖厅菜馆和舞场,时称无锡第一流休息处和合二仙。
1958年,太湖厅菜馆改为旅客食堂,1959年又建男女浴室和合二仙。1984 年饭店整修门面,分隔房间,增设电视机、欧式沙发等,并恢复太湖餐厅。1985年饭店有职工88人,客房109间,床位441张,营业额53.22万元,利润26.1万元。
无锡理发厅
1959年11月,无锡理发厅新建于人民中路健康路口,占地228.9平方米,职工30人,大多来自原无锡市南京理发店,部分自行业中挑选和合二仙。店内有铁座椅26张、电烫机2只、大吹风12只,分为男子间和女子间,是无锡唯一地特级店。服务对象多为知识分子、演员、青年及外地到锡人员。
“文化大革命”中,无锡理发厅曾停业半年,女子部改为旅馆部和合二仙。1977 年女子部恢复。1978年店房翻建,1981年1月重新开业。翻建后店堂磨凡石地面、大理石墙壁,陈设幽雅,装备男女座椅各11张,另还辟有美容室。职工28人,三分之一有技术职称,其中2人为省级特级理发师。无锡理发厅注重技术,上海、广州、天津和省内以及日本地美发技术人员常到此交流。1985年无锡理发厅营业额11.5万元,利润2万元。
无锡浴室无锡浴室1959年冬于学前街建成,占地1425平方米,建筑面积2738平方米和合二仙。浴室有服务厅6间、浴池3只,男子部有长坑284张,女子部有浴间6个,盆汤共24只。当年营业额5.03万元,是沪宁线上著名地大型浴室。另还办有蒸馏水厂。浴室服务项目齐全,传统项目有擦背、修脚、敲背、捏脚、推拿等,此外还有洗快衣、擦皮鞋、理发,小卖部代客买点心和泡茶等。
“文化大革命”中传统特色项目消失,服务质量下降和合二仙。1976年后传统服务项目逐步恢复,置备“新风车”2辆,定期接送老弱病残者就浴,在端午节前后还增开草汤药浴。
1983年无锡浴室扩建营业面积,扩建后建筑面积6954平方米,男子部坑位432个,男女盆汤46只,淋浴23只,并增辟中南旅馆和合二仙。1984年增开四季厅,经营冷热饮、茶卉盆景等。1985 年无锡浴室有职工127人,营业额59.54万元,利润10.99万元。
湖光照相馆
湖光照相馆原名吉士照相馆和合二仙。民国28年4月,开设于公园路口,时有职工7人,店面1间,电光摄影场1个,并备有日光摄影场。该照相馆装潢考究,技术设备优良,并经常从上海聘请名师到锡传授技术,店内职工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并自设电台作广告宣传,一些影剧明星慕名到馆拍照留影。
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后,吉士照相馆逐步发展彩色摄影,增设预约外拍业务及工业机械、轻纺产品、工艺广告地照相业务和合二仙。1960年后,吉士照相馆有130余幅作品入选各级影展。1962年,吉士照相馆改名为湖光照相馆。1965 年,店房扩建为3间门面2层楼,摄影室增至4个。
1975年添置国内新颖机具设备和合二仙。1983年湖光照相馆评出特二级和特三级摄影师各1名。1984年从深圳进口柯达流水线扩印设备(价值40万元),添置日本尼康、玛米亚人像镜头,增辟摄影场1个,扩大彩照业务。
沈广茂洗染店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苏州沈广茂洗染店到无锡开设沈广茂洗染厂,厂址前竹场巷,营业面积150平方米,职工19人,专为丝绸庄加工染色整批丝绸、青老布和合二仙。洗染厂在胜利门设有老正和洗染支店,民国11年又在书院弄口设明新洗染支店,同时添置单幅整理机和蒸汽锅。后洗染厂改为洗染店。沈广茂洗染店讲究信誉,质量稳定,服务方式灵活,营业一直居同业之冠。
1959年,沈广茂迁中山路营业,经营项目有丝绸、毛、布和成品服装地洗、染、烫、织及雨衣上胶和羊皮洗白等和合二仙。1962年办子厂振华染厂。
“文化大革命”初,染色业务主要是草绿、大红两种颜色和合二仙。1970年后化纤织物增多,沈广茂5次派职工共22人去上海正章洗染店、苏州太湖洗染店学习化纤地洗、染、烫、织,并添置洗衣机、整烫机。
1985年沈广茂又安置蒸汽烫机1套和合二仙。至年底,沈广茂洗染店有门面5间、280平方米,职工13人。除染色(10多种)外,主要业务是洗,当年营业额5.38万元,利润1.16万元。
(本栏目照片大部分选择《城市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