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符咒

古代志怪故事——遇太岁煞神祸福各异,归安鱼怪,冯侍御:报仇法事

栏目:符咒 作者:符咒法事网 时间:2022-04-02 09:06:30
遇太岁煞神祸福各异   徐坛长侍讲没做官时,去京城参加会试,在茅厕里,见到大肉块,全身有眼,知道是太岁报仇法事。侍讲记得某本书上说“鞭打太岁地人脱祸”,因此取大棍与家丁轮番打击。每打击一处,肉块全身地眼就更加闪烁,徐当年就成了进士。 蒋文肃大人家中挖井,发现肉一块,方形如桌面一样,刀刺不进去,火烧不焦,蜿蜒而动,慢慢化为水了报仇法事。当年,文肃死了。礼部地任香谷没做官时,走在田埂上,遇到一人口里含一刀,两手拿两刀,披头发红着脸,弯腰而过。任行走不到半里,见红脸人进入有丧事地人家,知道是煞神。任后

遇太岁煞神祸福各异

  徐坛长侍讲没做官时,去京城参加会试,在茅厕里,见到大肉块,全身有眼,知道是太岁报仇法事。侍讲记得某本书上说“鞭打太岁地人脱祸”,因此取大棍与家丁轮番打击。每打击一处,肉块全身地眼就更加闪烁,徐当年就成了进士。

蒋文肃大人家中挖井,发现肉一块,方形如桌面一样,刀刺不进去,火烧不焦,蜿蜒而动,慢慢化为水了报仇法事。当年,文肃死了。礼部地任香谷没做官时,走在田埂上,遇到一人口里含一刀,两手拿两刀,披头发红着脸,弯腰而过。任行走不到半里,见红脸人进入有丧事地人家,知道是煞神。任后来考中科举了。苏州唐某人,立孝子牌坊,忽然在衣帽中发现白纸帖上写着“煞”字,如胡桃那么大。当年,他家死了七人。

【原文】徐坛长侍讲未遇时,赴都会试,如厕,见大肉块,遍身有眼,知为太岁报仇法事。侍讲记某书云“鞭太岁者脱祸”,因取大棍与家丁次第笞击。每击一处,则遍身之眠愈加闪烁。是年成进士。蒋文肃公家中开井,得肉一块,方如桌面,刀刺不入,火灼不焦,蜿蜒而动,徐化为水。是年,文肃公卒。任香谷宗伯未遇时,走田埂上,遇一人口含一刀,两手持两刀,披发赤面,伛身而过。宗伯行未半里,见赤面人入丧者之家,知是煞神。宗伯后登第。苏州唐姓者,立孝子坊,忽于衣帽中得白纸帖书一“煞”字,如胡桃大。是年,其家死者七人。

归安鱼怪

  俗传:张天师从不到归安县报仇法事。据说前明朝归安某知县,到任半年,与妻子同睡时,半夜听到撞门声,知县起来去查看。过了一会儿,回来上床对妻子说:“是风吹门响,没有什么事。”妻子认为是自己丈夫,仍然同睡,这时觉得丈夫身体有腥气,心里疑惑而没有说出来。可从此归安县治理得很棒,断案打官司地事,判若神明。

  数年后,张天师路过归安,知县不敢迎接报仇法事。天师说:“这个县有妖气。”派人召来知县地妻子,问道:“你记得某年月日夜里有撞门地事吗?”答:“有。”天师说:“现在地丈夫,不是你地丈夫,是黑鱼精。你地前夫已经在撞门时被它吃了。”妻子非常惊骇,当即要求天师报仇。

  天师登法坛作法事,抓到大黑鱼,长有数丈,伏在坛下报仇法事。

天师说:“你地罪应当处斩,可是考虑到你作县令时很有善政,所以特别免除你地死罪报仇法事。”拿来大坛子囚禁鱼精,用符咒封住坛口,埋在大堂下,用土筑地公堂桌案镇压。鱼哀求宽恕,天师说:“等我再经过这里就释放你。”天师从此就不再经过归安了。

【原文】俗传:张天师不过归安县报仇法事。云前朝归安知县某,到任半年,与妻同宿,夜半闻撞门声,知县起视之。少顷,登牀谓妻曰:“风扫门耳,无他异也。”其妻认为己夫,仍与同卧,而时觉其体有腥气,疑而未言。然自此归安大治,狱讼之事,判若神明。

数年后,张天师过归安,知县不敢迎谒报仇法事。天师曰:“此县有妖气。”令人召知县妻,问曰:“尔记某年月日夜有撞门之事乎?”曰:“有之。”曰:“现在之夫,非尔夫也,乃黑鱼精也。尔之前夫已于撞门时为所食矣。”妻大骇,即求天师报仇。

天师登坛作法,得大黑鱼,长数丈,俯伏坛下报仇法事。天师曰:“尔罪当斩,姑念作令时颇有善政,特免汝死。”乃取大瓮囚鱼,符封其口,埋之大堂,以土筑公案镇之。鱼乞哀,天师曰:“待我再过此则释汝。”天师自此不复过归安云。

冯侍御

  冯静山侍御(侍奉君王),住在京城永光寺地西街报仇法事。他改造书房,挖地时发现黑漆棺材,就把棺材改迁安葬了。夜里梦见有人投状诉冤,冯当时巡游西城,梦中取状纸阅读,是状告有权势地官员挖棺材地事,官员就是自己地姓名,冯惊醒就得病了。病重时,夫人听到房中有笑语声,以为冯地病有起色,去看视,见有黑衣人素不相识坐在床上,一闪就消失了。冯对夫人说:“这是我地邻居,曾经作过运粮守备。运粮饷到京城后死了,棺材停放在永光寺前街地僧寺中,靠近我家而我不知道。现今听说我也有行期,所以来相约罢了,可以烧纸钱帮助他地冥间费用。”夫人派人到前街查看踪迹,棺材果然在那里,于是知道先生地病不能好了。

【原文】冯侍御静山,居京师永光寺西街报仇法事。改造书屋,掘地得黑漆棺,为改迁之。夜梦人投牒诉冤,冯时巡西城,梦中取牒阅之。告势宦掘棺事,即己之姓名也,惊醒得疾。疾革时,夫人闻房中笑语声,以为病有起色,往视之,见黑衣人素不相识者坐牀上,一闪而灭。侍御谓夫人曰:“此人吾邻也,曾作运粮守备。运饷至京师卒,棺厝于永光寺前街僧寺中,迫近吾家而吾不知。今闻我亦有行期,故来相约耳,可烧纸钱助其冥资。”夫人遣人至前街踪迹,棺识宛然,知先生之终不起也。

《子不语》

阅读:180次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