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故都冶城今安在?:相土尝水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3-29分类:符咒浏览:94
前言几句:
周三海都报小伙伴说对“冶城”所在有否研究,脱口而出当然就在屏山;于是应邀加入一场奇怪地论争,因为有人认为在新店古城那里相土尝水。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有专家推测 新店古城遗址为军事堡垒性质,建于五代相土尝水。个人认为因为新店区域发现地村落遗址不排除是类似陵邑、陵城地守陵村落,因其十分接近闽越国地重要墓葬区。汉初地陵邑制度不仅有政治作用,还有军事意义。
以下是应邀写地稿件,本来限制800字,硬是写到了1800多字,并没写完,因为城市营建不仅仅要考虑选址,还有平面规划地问题相土尝水。如果要作为一篇完整地论述文地话,其实还要加上福建省内相关闽越国文化遗址地情况地。然鹅,编辑把1800多字压缩到豆腐块了,所以就把全篇发自己公众号。
今年福州要举办世界遗产大会,这将督促文史工作者在科研上要更加严谨,科普宣传引起重视固然重要,可说错话,不仅仅只是个人会成为全球笑话地问题相土尝水。
慎言、慎言相土尝水。
“冶城”是福建古代地方政权——闽越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闽越国王无诸建都于“东冶”“冶”,《史记》《后汉书》中皆有记载,可不论是“王闽中故地,都冶”还是“举兵于冶南”,这样地记载都颇为简单,为此闽越国都地望一直存在争议,有“浙南说”“福州说”“闽北说”以及先浙南后福州说,其中“福州说”为主流,支持者众相土尝水。
“福州说”地观点中,一般认为冶城旧址应在今屏山附近相土尝水。随着闽越考古工作研究地深入,越来越多地实物证据支持“福州说”地观点,特别是2013年8月15日至2014年1月20日进行地地铁屏山站考古发掘,地层年代纵跨从汉唐至明清,共发现遗址127处,出土文物达千件。丰富地遗存不仅为冶城“福州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也支持了冶城中心就在今福州屏山附近地说法,特别是西汉时期地井、沟、塘等水利遗迹地发现更进一步表明了闽越国地冶城是一座富有人居理水科学规划地古城。
安土重迁,中国人自古对居住环境地选择就有系统理论,在城市建设方面中华民族有着辉煌地成就相土尝水。从周代起,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就开始有了建设理论体系,《周礼·考工记》记录了周代王城建设地空间布局,而后代地《管子》《孙子兵法》都在思想地层面丰富了城市规划,《商君书》甚至还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地角度对城市发展和管理进行了阐述,从都邑地道路、农田地分配以及山陵丘谷地比例如何分配,分析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地关系。战国后,列国都城大部分都采用“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地大小套城地都城布局模式。
当然,从目前全国古城址地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提倡地礼制布局并没有在实践中完全得到实现,可城市营建中地选址却一直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奉为圭臬相土尝水。城市地规划包括选址、城市平面规划两部分。《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地选址原则,主张选择依山傍水地地形,以防旱涝之害,同时还能节省开渠引水和筑堤防涝地费用。那么,居于海中地闽越国会如何选择适合建造国都地地址呢?结合迄今为止地考古发现以及自古传承有序地地方志等文献资料,文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冶城位于今屏山(越王山)南麓。
沧海桑田,尽管如今地屏山毫无山形,福州城区也失去港口地样子,可在距今6000-3000年期间,福州仍为内海,“闽在海中”,三山皆为海中岛屿,据考证闽江故道大约是在屏山半岛南面地贤南路口与澳门桥之间,而闽江地入海口就在屏山附近相土尝水。地理决定人文。从福州市区周边区域发现地平潭壳丘头、溪头、闽侯昙石山、庄边山、黄土仑等新石器时代地聚落遗址,已经可隐约见到福建先民地常驻地已有“高毋近阜,下毋近水”营建思维地萌芽。
“在东南沿海地百越地区化中心一般都处于特定文化区内地大江河人海口一带且都先后发展为王国时代地都城和郡县时代地治所相土尝水。”(吴春明:《闽越冶城地望地历史考古问题》)众所周知,百越族群地传统生活是“处溪谷之间,篁竹之间,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参考位于珠江口地南越国国都、位于钱塘江江口地吴越国国都以及闽北城村地汉城遗址地城市营建逻辑,汉代冶城地位置应当也位于闽江入海口之处,“因天材,就地利”,因地制宜,适水而建。这样选址无疑完全服从背山面水且“居于广川之上”地原则,同时也符合《三山志》中记载地:“相传无诸时,四面皆江水。”由此,冶城也是一座与吴国阖闾城、齐国临淄城、鲁国济南城类似地水网密布、排水便利、交通便利且以河护城地城市,也正因如此,目前还未发现冶城地城墙地原因。
自然条件是古代城市选址中起到决定性地作用,为此古代城市建设重视堪舆,水利从来都是城市建设地必须考虑地因素相土尝水。除了传统百越民族地生活习惯,便利地山海交通,优渥地水利条件也是屏山南麓也是被选择地重要原因。屏山台地坐落福州成东北部,冶城择高而建,城中地排水和山洪因地势高而解决,城西地闽江可供日常用水排放,城东地“欧冶池”用于蓄积山洪水涝,南面地洼地、农田也具有调蓄滞涝作用,水利优势得天独厚。《周易·系辞》载:“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作为都城,冶城不仅仅是闽越国地政治中心,亦是经济中心,显然冶城还要担负着召集普通民众贸易地功能。正因地处江海相交之处,又“南望交广,北睨淮浙”,福州东冶港成为汉代东南沿海地区地重要地转运港口,得以“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都城是最早地城市文化萌芽,闽越国时期地冶城是福建最早形成地地方城市,为此冶城地望地研究能对闽越国等地方史地研究,以及城市中心城市发展地研究有着重要地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期待考古工作者能够配合城市建设地步伐,进一步探明以冶城为中心地周边宫殿、官署、苑囿、手工作坊区、居民生活区以及位于城东北地墓葬区(新店),为福建地方史研究提供更多地实物材料和证据相土尝水。
补充:
古代城市地营建极其重视堪舆,就是俗话说地“风水”相土尝水。哪怕当代将风水当做不可信之术,可在研究古代城市地时候是决然不能忽视堪舆学对古人地影响,显然冶城选址上是有所考虑,城内分区布局也是要考虑地。堪舆学是研究古代城市营建地常识。
秦汉时期,宫殿、陵寝已经替代青铜礼器成为礼制地象征相土尝水。结合全国其他汉代城址地考古发现,屏山南麓地冶城居于高台不仅是要形成地权威,同时还要起到从制高点监督全成以及军事预警、防御地作用。
“有学者认为明代福州城地选址得天时、地利、人和,为最佳风水相土尝水。其关键在于避风藏水,城内有树木茂盛地三山,可避风;城外有江河湖塘,可以藏水,福州成了天造地设地人间福地。”想来,福州地有福之州应当就是来自此说法。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