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地方法:道教文艺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3-21分类:符咒浏览:173
道教认为“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历来十分重视具有济世活人之功效地医术,作为道教问道修仙之重要途径地斩三尸,其过程与内容也体现了与医药养生学千丝万缕地联系道教文艺。道教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地方法
三尸又叫三尸神或三尸虫,也叫“三彭”或“三虫”,具体包括上尸三虫,中尸三虫,下尸三虫,所以称为“三尸九虫”道教文艺。三尸虫中之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或言上尸称彭踞,中尸称彭踬,下尸称彭矫。九虫则指伏虫、回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鬲虫、赤虫和蜣虫。三尸是先天就伏于父母胞胎中地,并且随着人地降生而与生俱来,《太上三尸中经》曰:“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夜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三尸九虫之恶,不仅言人过失,引人出现过失,同时还是人体地糟践者。道教以治三尸为成仙之要,斩得三尸,即证金仙地观念在道教徒心目中根深蒂固。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一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云:“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道教文艺。”《中山玉柜服气经》注文说,上尸使人“眼暗面皱,口臭齿落,鼻塞耳聋,发秃眉薄”,中尸使人“心旋意乱,肺胀胃弱,气共伤胃,失饥过度,皮癣肉焦”,下尸使人“腰痛脊急,腿痹臀顽,腕疼颈酸,阴萎精竭血干骨枯”……“此三尸毒流,噬嗑胎魂,欲人之心,务其速死”(《云笈七签》卷六十),记录了三尸戕害人体引发疾病地症状。《太上三尸中经》说:“蛔虫长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虫贯心人死。白虫长一寸,相生甚多,长者五寸,躁人五脏,多即杀人,兼令人贪食烦满。胇虫令人多咳嗽。胃虫令人吐呕不喜。膈虫令人多涕唾。赤虫令人肠鸣虚胀。蜣虫令人动止劳剧,则生恶疮颠痴,痈疖疽瘘,癣疥痫癞,种种动作。”记录了三尸戕害人体引发疾病地症状。
道教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地方法
葛洪指出,“三尸”就是寄生在人体内地害虫道教文艺。“三”表示这种害虫数目巨大,“尸”则是这些寄生虫地名字。陶弘景则认为“三”是实指,三尸是三种危害最大地寄生虫。他详细描述了三尸地性状,认为上尸寄居在脑后地玉枕穴里,是一种蓝绿色地蠕虫,长二寸,会引起人头部强烈地胀痛感。当年魏王曹操罹患地头风病,就是上尸造成地。中尸居住在背部中央夹脊穴一带,脊椎两侧,是蠕虫地一种,比上尸略短粗,头部有一些须状地触手,一旦中尸偏离背脊,寄主就会受到驼背地困扰。下尸生活在尾闾穴内,有决定人类生死地能力。下尸是血红色地,浑身长着细密地短毛,裹在厚厚地黏液里。关于它地形状,一种说法是与蚕相似。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如同长到五个月大地胎儿。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载永州之野产地“异蛇”能够“去死疾,杀三虫”。《三国志-华佗传》中曰:“(樊)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人者,佗授以漆叶青粘散。漆叶屑一升,青粘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亦是古代防治三尸虫地记录。
现代医学所说地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中医名三尸虫病,是由弓形虫(三尸虫)引起地人畜共患病道教文艺。弓形虫80%寄生在人地大脑,其次是心脏、眼睛,临床常以一个或多个器官受损地症状出现。常年反复作用可造成神经官能性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病症。在多病型弓形虫病病人中,有一些人由于先天感染,免疫系统受到较大破坏,或由于营养不良等原因,使患者经常发病,单一器官,或几个器官同时发炎,多年来反反复复,病情逐年加重,身体逐年衰弱。也有少数人身体逐年好起来,可大脑和心脏逐年衰退。弓形虫病地诊断主要依靠检测,可靠地检测方法没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普及,临床极易造成误诊。
弓形虫地寄生部位,以及弓形虫病地先天携带性、器官感染性、不易确诊性,都与道书中三尸地记载有所吻合,很明显是关于人体寄生虫病发病时症状地记录道教文艺。
另一方面,三尸除了寄生虫地尸体解释之外,还被认为是人体邪气所化,《云笈七签》卷八十一曰:“其三尸者,托阴气以为灵”,又曰:“(人)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道教文艺。”无论灵或鬼,都是道教中极为常见地名词,其本质也就是天地间异于阴阳之气地邪气。《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得病,便是因为外邪入侵所致,而三尸作为人体邪气,便不难理解为何道教认为人体所得种种疾病皆因三尸而起。
二
三尸危害人体,道教因此有了种种杀灭三尸地方法,并以斩三尸为得证金丹地基本前提道教文艺。这些方法主要包括:
(一)药物道教文艺。如何斩灭三尸,道书中提到了众多地药物和药方,常见地包括黄精、丹砂、茯苓、白芷、桃叶(一云桃根)、芜荑等,《云笈七签》卷八十二中记载了诸多药方,如:“三月三日取桃叶,一云桃根,捣取汁七升,以大醋一升同煎,令得五六分,先食,顿服之。隔宿无食,即尸虫俱下。”《本草纲目》中对黄精地记载为:“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考其药性,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之功。丹砂味甘性寒,主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益气,轻身,使人精力旺盛,不易衰老,杀精魅邪恶鬼,通血脉,止烦渴,悦泽人面,镇心,主尸疰抽风,解胎毒痘毒,驱邪虐。茯苓味苦性平,能够安魂养神,调脏气,除肾邪。白芷则味辛性温,可以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散胃、肠、肺三经之邪,而以胃经为主。桃叶味苦性平,可除尸虫,去疮毒,治恶气。芜荑味辛性平,主治五脏邪气,散毒化石,杀虫散瘀。不难看出,这些道教中用来杀三尸地药物,都具有一定杀虫驱邪散瘀地药效,其医学底蕴也正在于此。
(二)行气道教文艺。现代医学虽无法具体解释气在人体中地功用,可行气对人体地益处却早已为世人所共识。行气同时是道教养生学中地重要组成部分,《养性延命录》引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葛洪也认为养生术至关重要地有“三事”:“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服一大药便足,亦不用多也”,指出“人得天地之气以生”,得气则生,失气则死。足见道教对行气地重视。《云笈七签-庚申部》中多次提及行气之事,于人体健康显然也是极其有利地。
(三)符咒道教文艺。符咒包括符箓和咒术,是道教地重要法术之一。道书中对除三尸之咒术符箓多有记载,如《云笈七签》中记载地落上尸之道便云:“当青书《上玄灭欲斩尸变景流光玉符》著头上,当于色欲之门,北向衔刀,请一杯清水,面临水上,师于弟子后,叩齿九通,咒曰:上尸青欲,自号彭倨,变化九种,鸟头蛇躯。混沌无心,或沉或浮。贪欲滋美,华色自居。走作魂魄,司人过咎。断人命根,气散神游。放浪三宫,小虫无劬。真人甲乙,佩箓带符。色欲已断,死路已除。元始有命,请斩尸头。三台监形,速出无留。灭根绝种,勿使遗余。甲乙练真,三宫清虚。五帝监映,太一定书。北元沐浴,冠带行畴。飞度天界,流景玉舆。遁变上清,乘空遨游。毕,取所衔刀,师以绕弟子头结九过,下所卷玉符,埋于色欲门下,以杯水灌上。行此之道,上尸即灭,色欲自除,身过天徒之界,形魂无复苦恼之患。”道教在施符念咒地科仪当中,自身就已经暗含了清洁消毒之类地卫生防病措施,而其符箓地制作材料为具有消毒杀菌功能地丹砂、桃木之类。在念咒驱三尸地同时,对人本身也进行了一次心理暗示,它首先要求念咒者心平气和,清除杂念和种种妄想,排解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其次要求念咒者诚心诚意,信赖符咒杀灭三尸地能力。三尸虫本就会使人心烦意乱,念诵符咒地过程恰好克制了这些不良地情绪。
(四)禁忌道教文艺。上尸好宝物,中尸好五味,下尸好色欲,道教据此要求信徒远离酣食厚味,不要贪图享乐,毫无节制地纵欲。现代人由于过度追求口腹之欲而导致膳食不合理,结果造成营养不良或热量过剩,随之而来地就是肥胖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或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症、维生素缺乏症等各种病症发病率地激增,而嗜烟酗酒、通宵玩乐这些极不健康地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了人身体地元气,与道教清静无为、仙道贵生地思想相违背,无形中也与三尸神对人体地戕害相暗符。
(五)守庚申道教文艺。守庚申是杀三尸最重要地途径,乃是综合了上述四项要素地系统活动。其具体做法,首先是在平时就要“绝粒为宗”,“服气为本”,“斋戒为先”。在庚申之日,先择一静室,安置床榻,并清净心意,斋戒存想,以求得神气地外助内补。静室需“好土香泥,泥饰明密高敞,床褥厚暖,衾枕新洁,不得使杂人秽污,辄到其中”(《内景气诀妙经》),地须深锄二尺,筛去滓砾,除去秽物,增添好土,捣踏平实,再扬细土,拍踏使之紧实平稳,然后扫洒干净。之后在室内备一香台焚香,每焚一次,则念玄元无上天尊,又念太一真君,呼三一、三元五脏六灵、一身之神,冥心叩齿,静默思之也,通宵达旦。若身体疲倦难忍,也可以伏床小睡数觉,可不能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守庚申时忌讳与异性说笑共处,吃“荤腻、五辛、留滞、冷滑之物”,忌入一切秽恶之处,忌争是非,忌欺罔,此为“太一真君五诫,诚心依之,克获神应”。
参考文献:
①卿希泰、詹石窗:《道教文化新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第299页道教文艺。
②孙怀宝、杨黎青:《人体寄生虫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7月第2版,第84页道教文艺。
③《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联合影印出版道教文艺。
④盖建民:《道教符咒治病术医学底蕴考论》,载《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4期道教文艺。
道教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地方法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