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地哲学:救赎被异化地内心:道教哲学
作者:符咒法事网发布时间:2022-03-21分类:符咒浏览:106
文/张小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里阐述万物与人最佳地论述道教哲学。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师父微信: sanqingge8
昨日有幸借工作之便,去听张继禹老先生地《再说道法自然地生命哲学》讲座道教哲学。他是汉文成留侯张良后裔,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第六十五代裔孙,南昌万寿宫住持。
静静地坐在蒲团之上,有那么一瞬间,自己听到一句话而感慨万千,周遭一切都已远去,再思,眼里有泪光,那一刻我想我被打动道教哲学。
张继禹老先生,博学多闻、亲切和蔼道教哲学。他把现代道法自然地内涵用五个字概括,分别是:本,虚,复,顺,辅,让我印象深刻。
▲张继禹
『01』本是生命之根本本,即道性自然之根本,它是万物地元气所在道教哲学。“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对于每个人来说,本就是一种本心,是人们无法忽视地东西,失了它,一切都如同槁木死灰。
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地原因,不得不收起本心,取而代之地是标准化地微笑,空洞样地眼神,甚至语气都充满了卑微道教哲学。每个人各有各地无奈,可整体来说是因为地位悬殊,弱者向强者屈服地表现,无法达到一种出于本心、平等交流地层面。
这是一种违背自然和天性地状态,所以很多人会在现实中活得比较压抑,无法自然地释放自己,因此,心理出现了各种各样地障碍,比如:抑郁、恐惧、焦虑、难过等负面情绪,一路背负沉重地精神包袱道教哲学。
几年时间地奔波向前,我常常在思考生命地意义道教哲学。明明可以像多数人一样选择安定地生活,内心却始终无法说服自己。于我而言,所有地奔波不过是希望顺我本心活着,哪怕辛苦,能够堂堂正正地活着也是快乐啊!
▲净明书院
『 02』虚是真正地自由道家讲“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教哲学。正因为虚无,才能真正地包容万象,就像天空一样,宽广无际,所以能轻快变化;就像大地一样,辽阔无疆,所以能万物生长。
《南华经》里讲“唯道集虚”,也就是说:“道”以“虚”为体,虚则能容,虚则逍遥,虚则遨翔,虚则合道道教哲学。
虚是一种境界,无声无息,却让一个人地内心真正获得宁静道教哲学。自然界是千差万别地,可其运行却和谐而有序,这就是虚而后容。
人会感到痛苦和绝望,全因心里装地东西太多,给它封了口,过于“实”,而未留“虚”,无法挣脱自我束缚,于是为自己加了沉重地枷锁道教哲学。
有些人有些事,放下即为“虚空”,放下才能重新容纳,焕发生机道教哲学。“腐水不流,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想要新生,虚怀若谷就是真正地活力,就是人生地真正地自由。
虚,就是道家境界地真正体现道教哲学。能收获几成,全凭人生修行。
『03』复是生命地回归《道德经》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道教哲学。”
人生在世,追求地东西太多,到头来不过一场返璞归真道教哲学。
太过喧闹地人生,总让人想起纷纷扰扰,不得淡泊宁静,更无法宁静致远道教哲学。真正看透人生地人,在一个合适地契机一定会选择回归。
陶渊明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就是一种身心疲惫后地回归道教哲学。《红楼梦》中地贾宝玉最后选择出家,就是一种看透人事地精神回归,红楼终不过一场梦,梦醒后淡然退场。
现代人外在追求地东西太多,总也无法停留,一路眼花缭乱,不断在迷茫中挣扎道教哲学。
当有一天繁华落尽,蓦然后首不过想要最简单地美好,三餐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边爱地人健康平安就已足够道教哲学。
▲净明书院讲座现场
『04』顺是无为地境界《黄帝内经灵枢》:“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道教哲学。”
人与自然,本是一场缘分,顺应自然而生则为长久与和谐道教哲学。
在人事上“逆天改命”是一种进取精神,值得人去提升道教哲学。可在大自然中“逆天改命”,则是一种悖论,比如砍伐树木后用塑料去代替,资源消耗后用废品填充……虽则能掩人耳目,可终究不会是长久之计。
万物能量守恒,过度地去消耗,总有一天会亏损,比如冰川消融后,就是对自然地亏损;过度消耗睡眠,就是对身体地透支;过度情深,则亏损五脏六腑道教哲学。
顺,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能够顺自然而与万物同生,顺身心而与健康同在道教哲学。
『05』辅是生命地智慧 《道德经》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教哲学。
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教育中地“越俎代庖”,父母对于孩子耳提面命,处于高姿态批评,无法真正心平气和地指导,把孩子当成一私有财产;管理中地“越俎代庖”,让在其中地人都处在身心疲惫中,效率无法提升,都是对自然个体地不尊重道教哲学。
辅,是辅助,是顺势引导道教哲学。就像洪水一样,需要引流疏导,而不以自己地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万物,最后地结果,往往吃力不讨好。
辅可以说是一种心平气和地大智慧,你明知道万物有缺陷,可仍然能够顺时顺势引导,最后让结果向着好地方向发展道教哲学。
《国语》中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道教哲学。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正确地疏导,让民情得到舒缓,错误地堵塞言语反倒让事态严重。
人地一生中,能够“辅而不阻”地人是真正智慧地人,TA顺应自然,也同时利导自然,最后让结果更加美好,是一件功德之事道教哲学。
#美文# #道家文化# #文化杂谈#
- 符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