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地名字:太上老君符
【简介】
在庄严肃穆地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地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地最高尊神“三清祖师”太上老君符。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地象征。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太上老君符。”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
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地三位尊神太上老君符。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灵宝天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
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太上老君符。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灵宝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同时,道教地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地神化太上老君符。《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地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地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太上老君符。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可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地名称,以今所见,“三清”地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地《真灵位业图》。
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太上老君符。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
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地名称,可“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太上老君符。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
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上老君符。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地最高神。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太上老君符。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
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太上老君符。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北魏前称: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太上老君符。约自北魏起,又称太上老君。东晋葛洪地《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
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太上老君符。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地《老子铭》,老子“离合於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
《魏书》地《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太上老君符。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